自我参照效应——人们都会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每个人都很容易由自身所处的环境联系到自我。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杰克逊的恐惧……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他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杰克逊在他妻子死后, 非常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因为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因此, 杰克逊也认定自己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这使他一直极度恐慌地生活在这种阴影下。
有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小姐下棋,突然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马上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一定是得了中风, 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就问道。
“这是因为,”杰克逊答道,“我刚才在我右腿上捏了 几次,可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个时候,跟杰克逊一起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 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 "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信息与自我相联系时产生的记忆效果要优于其他信息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反应("记得")上。在接触新东西时,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就不容易忘记。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在我们接触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就很容易记住它。如果接触到的是不好的信息,我们也会表现出一种巨大的担心,担心这种事情哪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鸡蛋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但日本专家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对于不少女性来说,每天吃鸡蛋却有损健康,甚至可能带来致命的隐患。由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很高,对健康不利,每天吃一个以上鸡蛋的女性可能比每周吃一两个鸡蛋的女性短命。
对于这段“女性吃太多的鸡蛋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文字,女性对它的关注度要远远大于男性。同样,对于和男性有关的健康知识,男性的关注程度要远远大于女性。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家英国的大公司由于日常工作费用开支很大,为了降低费用开支,公司经理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特地雇了一位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并且这个人面孔冷酷、资历很深。他让这位会计师坐在前面有玻璃窗的办公室里,这样,在他前面办公的所有员,他都可以看到。公司经理告诉所有的员工说:“他是被雇来检查所有费用账簿的。”
每天早晨,在他的办公桌上都摆满了公司职员的一叠费用账簿。 等到了晚上,职员们再来把这些账簿拿走交给会计部门。但是,实际上,那些账簿根本就没有被这位会计师翻阅过,可是所有的员工都不知道这件事。
但是,奇迹就这样出现了,没想到在会计师来公司“检查”账簿的一个月时间内,公司所有的费用开支降低至原来的80%。这是由于公司请来了会计师,引起公司人员对“检查”做出了整体反应,那就是要进行自律,绝不能胡乱开支。
有句话叫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也从反面证明了“自我参照效应”。当一件事情与自己没有丝毫的关系时,人们就很难去记住它,更不可能去关注它。一个喜欢篮球的人能记住很多球星的名字,一个不喜欢篮球的人要记住那么多球星的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实验:首先让参加实验的人看一则相机的图片广告,然后分别询问他们三个问题:
第一,这张图片有没有红颜色?
第二,这是什么?
第三,你有没有用过这种产品?
问完三个问题后,让他们回忆相机的牌子。结果显示,被问过第三个问题的人回忆得最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第三个问题与自己有关,自然就能很容易地回答出来,在记忆中也能很容易地找到答案。
“自我参照效应”在生活中也会带来一些对我们不利的影响, 比如说《杰克逊的恐惧》中的杰克逊,他因为家族中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就非常担心自己也会死于这种病症,所以总是生活在一种恐惧中。 医学院的学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介绍一种疾病的特征时,学生总会联想到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症状,如果有那么几点和自己的情况相符合,就开始担心自己也得了那种病,变得非常恐慌,实际上自己并没有那种病,这都是“自我参照效应”在起作用。
实际运用
★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可以加强某种记忆。
★完全没必要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