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梦想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梦想和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概念 。梦想就是没有到达的目标,没了目标的人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有人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如一潭死水,波澜不兴,毫无生气。如干枯的树干,皱皱巴巴,没有生机 凄凄惨惨,没有指望。
生活中梦想是个什么样子这个就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就喜欢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每天机械的重复上班下班的过程。人生本就短暂,与其浪费时间去追求梦想,不如自由自在的过自己想要过的。这也可以说是人家的梦想,梦想自己过得轻松,过的没有压力,用自己仅有的时间来享受人生。
每个人都有梦想,只是梦想的定义不一样。。别给自己下什么定义,我没有梦想啦,我哪里不好啦,这样不行啦。梦想有大有小,只要你努力了,没有什么后悔的。一点一点得靠近它,而不是一蹴而就梦想就能够实现的啊!相信自己!
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假期一到,就意味着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就要到了。
只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兴趣班”到底是兴趣还是折磨呢?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中国的父母们,为了孩子总是操碎了心。担忧孩子的现在,担忧孩子的未来,并且总是毫不犹豫的帮孩子做出选择和决定。
不少中国家长就是这样用勤勤恳恳的努力态度把后代毁掉,而且对此毫不知情。
俞洪敏对此表示,这种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盲目的逼他们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极不理智。
从孩子的爱好出发,让孩子学习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
父母应该帮孩子建立梦想,而不是强制孩子拥有某些“兴趣。”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孩子建立梦想呢?
帮孩子建立梦想,父母首先要拥有梦想,并且能够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我们说:你希望孩子将来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那种人。家长的榜样,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制孩子拥有某些“兴趣”。
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梦想,不是其他什么人决定的,而是孩子经过思考之后决定的。
因此,作为父母,希望孩子拥有远大的理想,自己首先要多读书、爱读书。这对孩子来讲尤为重要。
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形成独立的人格,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英国诗人丁尼生说过:梦想只要持久,就能成为现实。帮助孩子建立梦想,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学会勇敢的坚持自己的梦想。
美国著名的马术师杰克·亚当斯年幼时,老师让全班同学写“长大后的志愿”。杰克·亚当斯洋洋洒洒写了7页纸:长大后,我想拥有自己的农场,在农场中央建造一栋占地5000平方英尺的住宅,拥有很多很多的牛羊和马匹。
老师认为他的梦想不切实际,于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F。杰克·亚当斯有些犹豫不决,他的父亲鼓励他说:“儿子,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认为,拿个大红的F不要紧,但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杰克·亚当斯牢牢地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他没有更改自己的愿望,而是不断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二十年后,他终于拥有了自己梦想中的农场。
无论孩子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梦想,家长都要予以包容和鼓励。孩子的未来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千万不能以自己的视角封杀了孩子的广阔天地。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所有人都可以成功,都能够创造奇迹,只看你是否愿意相信,愿意付出。
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也是孩子勇敢的向着未来奔跑的内在力量。
周恩来总理幼年时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梦想,正是这一伟大梦想的指引,才有了后来万人敬仰的周总理。
周总理同一时期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读书人”,而他们之所以不能成为周总理那样的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志不同也。
孩子代表着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未知的热情,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跟孩子在一起时,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树立梦想,并对他们进行性情品格上的教育,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孩子打开更为广阔的思想天空。
就像周星驰说的,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即使再聪明,未来也不过是一条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