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创业思维-正文

王文涛:从负债40万到半年赚200万的创业之路

我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踩着失败的螺旋阶梯升上来的,是在失败中崛起的。我是一个聪明的“失败者”,我知道向失败学习,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子,用自己不曾想到的手段,去开创新事业。——王文涛

王文涛:从负债40万到半年赚200万的创业之路 - 第1张

采访对象:王文涛

毕业院校:青岛理工大学 计算机专业

在校时间:2001年—2005年

创业时间:2006年

启动资金:负债40万

公司名称:青岛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经营项目:会联通用会员卡、营销宝

目前雇员:十几人

经营业绩:半年盈利200万

吃饱了撑的,丢掉金饭碗捡个泥饭碗

在学校,王文涛绝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得老师喜欢。大学时一直在学生会工作,同时还担任班长。由于工作上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大三那一年,他已经转正为中共党员。到快毕业的时候,摆在王文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接受老师的推荐去做选调生,二是从本科直接考军校。这两条路对他来说都是“十拿九稳”的。对一般人而言,这两条可都是通往安逸生活的平坦大道,求之不得,然而,王文涛却不顾父母反对,不管亲友劝阻,毫不犹豫地弃之如敝屣。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决定——面试去一家网络公司做电话推销员。

王文涛这种在外人看来属于自断退路的决定并非意气用事,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来自潍坊安丘农村,从小生活在一个做小生意的家庭里,在他从小学到大学的过程中,家里开过百货店、茶庄、液化气站、饭店。他所有的假期,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帮忙。正因为家里从商,从小耳濡目染,所以王文涛自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他看过很多商界领袖自传,从那些自传中他了解到,但凡商界精英,大都是从干推销开始的。怀揣创业梦想的他,此时心中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他知道,他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同时,他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于是,他像他崇拜的那些商界领袖一样,选择了去做最底层的推销员工作。

八个月,从初生牛犊到客户经理

网络公司的电话推销员,每个月的底薪只有500元,刚刚够解决吃饭问题。那时候,公司规定每天必须要打300通以上的电话,打得嗓子都哑了,然而,三个月下来,他这仅仅签下了一单,还是在前辈的帮助下才谈成的。这让王文涛十分沮丧,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是不是不适合做销售。他的决心开始摇摇欲坠,他想到了放弃,可是,回想起自己毕业时自断退路、不顾一切的决绝,想到父母失望的眼神,更重要的是,梦想之火仍在燃烧,它需要不断地添柴加薪。如果这小小的难题都不能解决,干出一番大事业也就只是一句空谈,还拿什么去实现创业梦想?于是,他打掉牙和血吞,只能继续坚持。

既然决定要继续做下去,那就要重整旗鼓,重树信心。王文涛总结了自己三个月销售工作的教训和经验,他首先对自己的销售方式进行了整理,对公司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向客户介绍,然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客户信息,不再像以前一样抱着电话一通乱打,而是有的放矢,这使得成功的几率大增。他还买来了很多关于电话营销的书籍学习推销的技巧,并且更加积极地向前辈请教。没多久,他就摸出了一些推销的门道。

他想,一般公司需不需要做网站,只有老板才有决定权,所以,他收集了很多老板的手机号码,跳过转来转去的中间环节,直接与老板对话。为了一开口就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他不停地用手机录音来练习,先录下自己说的话,然后试着用各种语气、声调说,以找到听上去让人最舒服的声音。由于他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学习和成长,为了积累经验自己创业,所以,他比别人都积极,往往别人投入十分的精神去做,他就投入十二分的精神,就这样,从第四个月开始,他的销售业绩就变得越来越好。八个月的时间,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做到部门销售经理。

跳槽跳到水沟里:继续锻炼自己

做到部门的销售经理之后,王文涛觉得自己对于电话营销这种销售方式已经驾轻就熟,而在这个公司,也没有太多的成长和学习的空间了,所以,他立刻向老板递交了辞呈,辞掉了销售经理一职。一切从头再来。他跳槽到了一个公司做初级销售代麦,又从最底层做起。这是一个复印机销售公司,主要的销售模式就是进行陌生拜访,“扫楼”推销。

这是一份挑战人的耐力、胆量、承受力和沟通力的工作。假如你不够勤奋,你怎么去“扫楼”,拜访到足够多的客户?假如你缺乏胆量,你如何迈出敲陌生人的门以及和他交谈的第一步?假如你没有承受能力,你怎么去面对别人的拒绝、白眼,甚至侮辱的谩骂?假如你不会沟通,你如何能说服别人接受你的产品,做好你的业绩?王文涛说,那时候,他负责的是青岛市市南区,每天起早摸黑地在市南区的写字楼里跑,从顶层开始一直敲门到底层,被拒绝了,遭白眼了,心想:没关系,说不定下一家就谈成了呢。于是,收拾一下笑脸,继续敲响下一家的门。回忆起这些,王文涛非常目聚,他说,青岛市南区的所有写字楼里,都遍布着他的足迹,这是他一辈子都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凭着这种勤奋“扫楼”的干劲。不怕失败的心态,以及以前做电话推销时积累的沟通经验,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王文涛就从初级销售代表做到了高级销售工程师。

快进快出,走过电脑维修

就在扫楼推销复印机的过程中,王文涛捕捉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他踌著满志的第一次创业。

因为青岛属于外贸港口城市,在那些写字楼里,就有许许多多小的货代和物流公司,这些公司规模小,员工少,养不起也没有必要去养一个专职的电脑维护维修人员。但是,王文涛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客户电脑的维护维修是让他们很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电脑随时都有可能出状况,没有专职的维修人员随时待命,怎么办?而电脑维护维修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文涛来说,就是饭碗里的莱,随时可以夹起。王文祷兴奋地感觉到,他创业的时机到了。

第一次创业,从零开始。没有员工,王文涛就自己一个人扫楼发名片、做宣传、上门维修,业务员、技术员、财务、老板,数职一人挑;没有办公地点,就把自己租住的房子当成办公室。因为科班出身,技术过硬,王文涛的口碑极佳,名气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也就慢慢发展壮大起来,最好的时候,他带领了一个20多人的电脑维修团队。

但是,有一个问题他没能解决,那就是人员管理和招聘问题。公司的人员流失率非常高。那时候,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人来委婉地向他提出辞职,起初王文涛觉得很纳闷,因为他给员工的工资并不低,甚至在同行业来说算是高的,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而且员工们跟他的关系一向也挺好的,为什么会不断有人辞职呢?为什么他培训带出来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成熟之后,就会马上把客户和模式都带走,然后自立门户呢?后来,有些走出去的员工跟他说了实话,其实有时候,也并非员工有意这样做,只是因为电脑维修完全属于服务性的,客户只认给他维修的人,不认公司,往往电脑出了问题就直接给维修人员打电话,这样的事情发生两三次,就导致员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自立门户的念头。王文涛始终没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虽然这个项目成本低,现金流也比较好,给他带来了30多万的收人,但是,在王文涛看来,这样的项目只适合小打小闹,无法做大做强,真正发展起来。于是,他坚决地放弃了这个项目。

第二次大展拳脚,转头成空

踌器满志的第一次创业遭遇瓶颈关停之后,王文涛创业的理想更加坚定。他总结经验,准备再次出发。第一次创业的经历,让王文涛意识到,只做服务的行业,人的因素太大,变动性和不可控性太高,还得要有实体产品才行。于是,他着手策划了第二个项目——扬帆大学生电脑数码连锁城,将消费目标群体转向了大学生,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电脑与数码产品的维修和销售。

因为自己具备专业的电脑维修技能,而且之前做电脑维修的时侯跟那些信息城的电脑数码产品供货商时常打交道,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供货商们都很相信他,同意不需要他现款现货,而是让他先拿货,给他10天的账期,然后再还款。于是,信心十足的王文涛准备展开拳脚大干一番,他一口气在青岛的五所大学开创了大学生电脑数码连锁城,招聘员工50多个。他以免费电脑维修为契机,到大学的各个宿舍进行宣传推广,通过销售电脑、配件和数码产品盈利。

但是,老天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年轻人一时的冲动和美好的愿景很快就被现实打了个落花流水。随着一开始的大规模快速开店,把盘子做得太大,问题出现了。主要是现金流和物流的问题,开店要进货,五个店,每天要进货这么多,但是账期只有10天,现金流转不过来,每个月还有50多个人眼巴巴地等着他发工资,而且物流也总是不及时,弄得经常断货。就这样,一年下来,王文涛把账一算,发现五个店面全部的毛利和全部的房租正好持平,这也就意味着,没有白天黑夜地忙忙碌碌一年时间,到头来弄了个空手而归。

这样的结果犹如兜头而下的倾盆大雨,几乎要把他心中那熊熊燃烧的创业欲望给浇灭了。疲惫、失望、沮丧、灰心、怀疑……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一齐涌上心头。他不愿意跟父母诉说,因为这是自己“一意孤行”的选择;他也不想向朋友寻求安慰,因为没有人能理解他“自找苦吃”的选择。

然而能成功的人,必定有他的独特之处。既然当初有勇气放弃那么舒坦的工作,就必然要做好吃尽苦头披荆斩棘的打算。王文涛想起了世界级商业奇才——创造美国头号亿万富翁神话的洛克非勒,他在给他儿子小约翰的信中写道:“最可怕的是精神破产。在我信誓旦旦跨入商界,跪下来恳祈上帝保佑我们新开办的公司之时,一场灾难性的风暴便袭击了我们。当时我们签订了一笔合同,要购进一大批豆子,准备大赚一把,但没有想到一场突然‘来访’的霜冻击碎了我们的美梦,到手的豆子毁了一平,而且无良的供货商团在里面掺加了沙土和细小的豆叶、豆秸。这注定是一笔要做砸的生意。但我知道,我不能沮丧,更不能沉浸在失败之中。我再次向我的父亲借债,尽管很不情愿这么做。而且,为使自己在经营上胜人一筹,我告诉我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我们必须宣传自己,通过报纸广告让我们的潜在客户知道,我们能够提供大笔的预付款,并能提前供应大量的农产品。结果,胆识加勤奋拯救了我们,那一年我们非但没有受‘豆子事件’的影响,反而让我们赚到了一笔可观的纯利。我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踩着失败的螺阶梯升上来的,是在失败中崛起的。我是一个聪明的‘失败者’,我知道向失败学习,从失败的经验中出取成功的因子,用自己不曾想到的手段,去开创新事业。所以我想说,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走出心灵的泥沼,王文涛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除了自己主观上的盲目冒进,一口气开店太多之外,还有一个很客观的原因,就是选址的问题。他把五个店都开在了学校,当时是考虑到学生买电脑的很多,学校的客户群集中而且量大,比起电脑城来说,租金也相对便宜。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是他没有考虑到的:第一,很多学生都是已经在老家买好了电脑来上学的、这导致购买新电脑的需求量降低;第二,虽然他的电脑数码连锁城开在学校,对学生来说购买和售后都比较方便,但是,与电脑城相比,他有一个绝对的劣势、那就是品牌单一,学生的选择余地太少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后长久发展的问题:除了每年会进一批新生,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是固定的,即使一个学校所有想买电脑的学生都在他的店里买,但是一个学生三年、四年下来,一般也就配一台电脑,因此市场很难扩大,而且,还有寒暑假,绝大多数学生都放假回家了,店里几乎没有生意,只能关门歇业。

现实不乐观,前景更堪忧,王文涛果断地再次“挥臂断腕”,去尝试其他的项目。

一条“消费通”的创业正途

在经营扬帆连锁电脑城的过程中,王文涛无意之中结识了“消费通”。那时候的消费通卡,是属于青岛新领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这个公司是由聂名勇和几个同学在大学的时候一起创办的。创意来源于聂名勇的一次逛街经历。那是聂名勇上大三的时候,他在青岛台东逛街,发现一位女士付款时,从一个装满30多张会员卡的钱包中找该店的会员卡,最终却因为未带该店的会员卡而被拒绝享受优惠。当时的场景触动了聂名勇,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能不能把各个企业的会员卡统一起来,让消费者只带一张会员卡就可以享受多家会员待遇呢?!”接着,经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和调研,确定这个想法可行,于是,项目就这样启动了。持有消费通卡,就可以实现一张卡到所有签约的商家享受打折、积分和电子券等会员优惠,可以解决消费者会员卡不通用的问题。

这是一个创新项目,王文涛再一次兴奋了,这不是第一次创业时的蜻蜓点水,不是第二次创业时的贸然奋进,而是胸有成竹,认准了它的发展前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将是他实现梦想的正途。他马上找到当时新领域公司的总经理聂名勇,提出要做他们的校园总代理,并且给出了一套极具说服力的推广方案,让聂名勇没有拒绝的理由。就这样,他拿下了消费通卡校园总代理的业务。他利用扬帆电脑连锁城在各个学校的销售及服务渠道,在每个学校招了一个学生总代理,再在每个学校的总代理下招一些学生做经销商,就这样,一级一级地分配下任务,创立了一套分级代理模式,这让他一下子成为了消费通卡的全青岛销售冠军,消费通70%的卡是通过他的校园代理渠道销售出去的。

优秀的业绩证明了他强劲的销售能力,再加上他对这个项目的信心,他参股加人了消费通卡项目,成为新领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和产品销售的推广,王文涛感觉到消费通卡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商家价值的感受不够,出现了违约不遵守打折协议,导致消费通卡失信;第二,社会群体售卡的市场不够,大众群体不愿意花钱买卡再去享受打折:第三,单一的校园市场售卡赢利性不够,无法支持整个项目运营,且这种商业模式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公司缺少核心竞争力。此时,公司的很多人都动摇了,一部分股东撤资离去,但王文涛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他坚信这是他可以全情投入的事业。他和聂名男并肩作战,开始着手公司的战略转型,投入大笔资金研发一套基于通用会员卡的营销技术系统。他进行市场调研,挖掘商家深层次的需求和问题,提高商家价值,整合商家自身的会员资源,改变原来的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但是,事情总是一波三折,通用会员卡营销技术系统的研发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顺利,还险些因为资金不足而夭折。第一次,由于急于研发出一个新的产品来弥补单一的消费通卡带来的不足,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策划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导致需求定位不太明确,做出来的软件没有市场应用价值,首先就被他们自己否定了,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又何炎得到别人的认可呢?而此时,公司资金已经严重不足,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王文涛说,那段时间他真的心灰意冷,一方而是因为公司已经没钱了,坚持下去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这个系统做出来后万一没有市场怎么办,之前投进去的钱就等于都打了水漂。身边的朋友也都劝他别冒险,毕竟他现在做的是一个创新的东西,要做下去不容易,风险太大。正当王文涛的信心大受打击,内心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煎熬的时候,让王文涛没想到的是,从前不理解他的父母不仅安慰他鼓励他,还主动提出来要帮他,他们拿出自己的所有积部,还跟亲戚朋友借钱,最后给他凑够了30万,让他拿去再次投入新软件的开发。面对这沉甸甸的30万,眼看着年迈的父母把自己养老的钱都拿了出来,王文涛肩上的担子陡然沉重了。他强忍住泪水暗下决心,他绝不能再失败了,他要对得起父母给他的信任!

可是、老天却并没有因此而眷顾他、他要给王文涛更多的磨炼:再一次的产品研发失败,资金链断裂,产品没经过测试就急于推广,导致全部退款;原来的团队到最后就剩下两个人,公司负债借款经营,最后全部的债务将近40万;原公司的其他股东因为担心债务问题,最后选择了破产解散。

负债40万,重整旗鼓

写下这几句话很简单,可对王文涛来说,那些都是逼到他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这一个接一个的考验,挑战着王文涛的精神极限,然而,从前的踌躇满志,经过这些困难的洗礼,到现在反而有了更具体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坚持下去的信念。梦想一直在他心中跳跃,为他鼓劲加油,父母的支持更是他不能放弃的精神动力,他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父母拿给他30万时的情景,如果轻言放弃,有何脸面去见父母?

另一方面,原来的公司宣布破产解散,如果他不继续做下去,那他已经成交的50多个客户将没人给他们服务,怎么办?以前欠的员工工资将没人承担,怎么办?撒手不营,他过不了自己的良心关! 所以他只有选择继续做下去,独自去承担这些责任。从2011年9月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2011年11月,他成立了新公司——青岛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公司将近40万的债务,他也单方面担负了下来,他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等新公司赢利以后开始偿还。然而、他这样的决定,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亲朋好友不理解,因为他们觉得他没有承担的义务,4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就这么自告奋勇地背上了,太傻。

以前的员工和债主也不理解,因为他们觉得既然你承担债务,那就要马上还钱,还有的甚至动手打人。面对这些人,王文涛也只能耐心地解释和道歉,毕竟现在的会联和以前的新领域是两个公司主体,原公司已经破产,原公司的债务从法律上讲会联公司是没有偿还责任的,他完全可以甩手不管,那样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这么一说,大家也就理解了,甚至开始佩服起这个年轻人来,善良,有勇气,有担当。甚至到后来,在王文涛窘迫到有段时间连员工的基本生活费都发不出来的时候,有的员工仍决定留在公司跟着他干。
新公司成立了,接下来怎么办?公司没有钱,但是还有产品,一般人都会想尽办法把原来的产品卖出去换钱,但是,此时的王文涛没有这么做。他没有去开源,而是竭尽所能地节流再节流,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因为他发现前期的产品并不完善,既然发现了问题,他就不能再把这样的产品卖给客户,诚信、良心,始终是他不肯违背的原则。他一方面为以前已经成交的50多个客户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一旦客户遇到什么问题,他立刻赶去解决,他认为:服务是建立品牌的关键要素,就像大家都熟悉的海尔,他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他的服务是最好的,所以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践行着这样的理念,也得到了客户们的一致好评。客户没有因为产品不完善而放弃与王文涛合作,而是很有耐心地等待着他们一步一步完善,这让王文涛欣慰无比,假如客户们纷纷毁约,不继续使用他们的产品,那对王文涛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他四处借钱,以支撑产品的研发完善及公司的正常运作。向别人开口借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滋味也并不好受。父母那里,他知道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不愿意也不好意思再向他们开口了,只好在身边的朋友圈里东借西借。

王文涛记得他第一次开口向朋友情钱的时候,话到嘴边好多次,就是说不出来,他害怕,如果朋友说:当初要是听我们的劝,去考军校或者做选调生,随便哪样都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啊!那他该怎么反驳?如果朋友不愿意借他钱,却又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他怎么面对这尴尬的局面?他的心里打了无数次退堂鼓,但是,现实逼得他不得不开口。幸运的是,他的朋友没有质问他更没有不愿意借钱给他,而是二话不说就拿了一张卡给他,说,里面有几万块钱,你先拿去应急吧。王文涛没有多说什么,他把感谢的话记在心底。他想:人之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夫复何求?王文涛有一个小本子,里面一笔一笔清楚地记载了哪一天借了谁多少钱,王文涛说,这不仅仅是几万块钱、几千块钱的事,这是一份他必须牢记的情谊,同时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回想起那段时间,王文涛觉得那是他压力最大的时候,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言语道尽,但是,他终于挺过来了。现阶段,营销宝客户端系统第二版产品已经研发成功。研发成功的营销宝客户端系统,能够实现商家本店会员的营销管理,只要符合会联商家标准,普通商家可认证为会联商家,会联商家还可以对会联会员进行营销管理,实现了会联通用会员卡在各个会联商家刷卡,享受特定的会员待遇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会以提供营销服务,基于现如今的营销趋势,以会员制营销为基础,引入了关系营销、精确营销、数据库营销、直复营销、智能营销和联合营销的理念和方法,为商家策划营销方案,并辅助实施和导入。

终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来了:合肥、天津、洛阳、乌鲁木齐……5家、10家、15家,加盟店越来越多﹔发卡量超过50万张……新软件投入市场仅半年时间,就为公司带来200万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王文涛觉得,他还应该感谢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因为他们属于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企业,吸引了很多媒体的眼球,正是媒体对公司及项目的报道,使得他们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倍增,这是最好的广告。同时,当们对客户的时候,他可以告诉客户,他们上过新闻联播,新华社、第浪、腾讯等等很多大媒体也都对他们进行过报道,这些都会让他的客户更信赖他们,也更认可他们,这样,他们的销售推广也就事半功倍了,他们用在销售推广方面的广告费用几乎为零,无形之中为他们节约了几十万的成本。

那么,公司是通过什么赢利呢?他们采用的是向商家客户收费,消费者用户免费的盈利模式,现阶段有五个获利点,第一个赢利点是城市代理加盟金;第二个赢利点是营销宝客户端系统的销售收人,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需求,分单店版的一次性收费和连锁店版的使用年费两种收费方式;第三个赢利点是商家制卡收入利润分点;第四个赢利点是短信平台利润收入的分点;第五个是会联商家的加盟年费,采用先享受服务后付年费的收费模式。

现在,会联的全国市场已经启动,样板市场选在青岛和合肥两个城市。在完成24个全国招商城市代理目标的基础上,王文涛已经做好了下一步的规划,主要分三大项计划目标:第一,实现公司400万美元的风险融资计划和股份制改造计划;第二,实现第三版本营销宝客户端产品的市场推广计划和会联实体O2O商城的运营推广计划;第三,针对于行业细分市场的实体电子商务产品做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和设计,主要依据风险融资金额的大小决定开发计划的安排。预计周期为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一年时间。

编辑手记——屡败屡战终成功,做聪明的“失败者”

正如洛克菲勒一样,王文涛能有今天的成就,是踩着失败的螺旋阶梯升上来的,是在失败中崛起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王文涛从未停止思考,他一直在总结着经验和教训。

1.商业模式的思考

王文涛认为,要创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商业模式,他的头两次创业都属于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可能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传统行业大都商业模式成热,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竞争特别多,所以传统行业更多要思考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自己的创新在哪里的问题。

对于新行业和创新行业,商业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项目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用什么样的产品形式?赢利模式是否可行?市场空间多大?销售推广模式是什么等等,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把全部的问题都要考虑到,至少70%的问题都已经有解决方案了,然后开始创业,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才能达到50%以上。

2.以人为本,打造团队

会联本身属于信息行业,没有原材料,没有库存,没有物流,没有损耗,有的就是人的大脑,王文涛一直常说的一句估是“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以人为本是会联公司的第一文化,现在很多有实物实体产品的公司,他们也在传递一个概念,大家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或者把服务当成一种产品,但是服务却都是人去完成的。

现在已不是一个人打天下的年代了,商业竞争也不是个人的竞争了,而是一个团队和另一个团队的竞争,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人,个人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是第一生产要素,重视人,关注人,并且拥有一个核心团队是现代公司创业的必要条件。

3.激情、使命和价值观

第一是激情,在创业艰辛和曲折的路上,能够快乐和自信地面对,拥有满满的激情是能够让创业者坚持下去的动力。

第二是使命感。王文涛开始创业的动机源于自我的使命,因为感觉在当下环境中,只有创业这条路,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当自己在市场上进行客户沟通的时候,发现了商家种种的需求和问题,加上自己作为消费者的亲身体会,会联公司现在的经营使命是“让天下的经营和消费变得更加容易和轻松”,这自然也变成了王文涛的个人使命。

第三是团队拥有共同价值观。第一个要有的价值观就是“坦诚”,王文涛认为坦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第二个价值观是尊重,以人为本在会联并不代表自由,而是尊重;第三是创新,创新是能够让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最好方法。务实、公平、正义、努力、忍耐等质朴的价值观也是会联公司的企业文化所必须要求的。

4.只要坚持就没有失败

最后强调坚持,是想说明它的重要。很多人都在讲坚持,马云也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大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对于坚持的理解每个人经历不同,所得的体会也就不同。

王文涛个人的体会是,前面所有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也只是成功了一半,因为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其他的问题。如果能顶住压力,面对任何问题无所畏惧,能力也就会随着解决问题的练习而提高,你将走在成功的路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