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文分享-正文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自律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自律 - 第1张

有这么一个小段子:

晚饭后,妈妈和姐姐在厨房里清洗餐具,妹妹和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忽然,厨房里传来了碗破碎的声音,随后一片安静。

妹妹对爸爸说,这碗肯定是妈妈打碎的。

爸爸就问她:你怎么知道的?

妹妹的回答很有意思:因为妈妈没有骂人啊。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小段子,而且对这段子背后所要表达的内容,应该深有感触。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发生一些坏的事情时,总是伴随着指责的声音

比如说,妻子倒车擦到了墙壁,丈夫一顿数落,你眼睛长哪里去了?怎么开的车,不能开就不要开了...

比如说,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了,有些家长到学校便是一顿骂,学习不好好学,一天到晚尽惹祸...

再比如说,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或是将上司交代的事情办砸了,结果被劈头盖脸地一通臭骂,你怎么做事的...

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指责别人的角色,又被人指责。

可以这么说,批评和指责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生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所以,此文想聊一聊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有些事,批评和指责是应该的,但遇事不轻易指责别人,往往是一个人的顶级自律。

为何这么说,且听我说道说道。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自律 - 第2张

01

遇事不轻易指责,是情绪管理高手

我们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如何,也就是自律性怎么样,最好的检验方法,往往就是看他对情绪的掌控力,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众所周知,人的情绪通常是最难控制和管理的。这世界上,太多悲剧和不幸的发生,最终都败在了情绪问题上。

以至于拿破仑曾说过这样的话: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是强是弱呢?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说过想要知道一个人的真实人品怎么样,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懂不懂得尊重人,不能看他对待强者的态度,而应该看他是如何对待弱者的。

对弱者能依然保持尊重,善待弱者的人,其人品差不到哪里去。

同样的道理,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不能看他心情好或情绪平和时的状态,这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出他的情绪掌控力,而是应该看他情绪糟糕时、不顺心时的言行举止。

一个人在情绪糟糕的时候,内心已经是一团大火在燃烧,但表面上还能做到好好说话,不意气用事,那么则可以说明他有着很强的自我约束力。

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

没成名前的韩信,有过一次难以启齿的经历。

某天,韩信走在街上,被一个无赖给拦住,不让他离开。

这人其实早就看韩信不顺眼了,天天腰间挂着一把剑在街上晃荡,装什么大尾巴狼。

于是,他给韩信两个选择,要么有种拿剑杀了他,要么就从他的裤裆底下爬过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韩信看了他一眼,当真从他的跨下爬了过去,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就离开了。

韩信难道心里不愤怒吗?

不可能的,没有人愿意当街受到这样的羞辱,只不过是他压住了心中的怒火罢了。

再举一个反面教材:张飞之死。

张飞与大哥刘备、二哥关羽艰难创业,戎马半生,终于打下了蜀汉天下,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多英勇的一号人物啊,但最后却在睡梦中被自己手下人给杀了。

试想一下,如果他的脾气没那么暴躁,在手下人解释工作有难度时,能客观冷静地处理,而不是先暴跳如雷,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人毒打一顿,那么是不会有这种悲剧的。

所以说,一个人在遇到糟糕的事情时,能保持情绪上的稳定,不轻易地指责别人,那这真的是一种顶级的自律,也是一种顶级的个人魅力。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自律 - 第3张

02

自律的背后,还藏着修养和格局

有个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有些人在遇到一些不顺心、不爽的事时,可以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还有人则做不到呢?

我认为,这种顶级自律的背后,藏着一个人的修养和格局。换句话说,做不到的人往往就差在这两方面。

先说修养。

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意思是说,不随便责备别人,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比如说,被一个盲人给踩脏了新鞋子,有修养的人虽然心里有不爽,但他们往往能做到不发火、不计较,原因就是他们能理解。

再比如说,点了一份外卖,结果外卖小哥迟迟不到,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不问原因就投诉、责怪对方。

真正有修养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更有同理心,更能理解别人,更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罢了。

平心而论,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对别人一通责备和数落,真的对吗?真的有了解背后的真相吗?

未必!

再来说格局。

韩信之所以能在当众受到羞辱的时候,没有和那个无赖计较,原因就在于他足够理智、格局比较大,他知道和这样的人纠缠是不值得的。

如果当时韩信真的一气之下拿剑杀了他,那么日后可能就没有创下丰功伟绩的大将军韩信了。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控制情绪,逞口舌之快,任性而为,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不够成熟,心中没有格局,拎不清孰轻孰重,权衡不了利与弊。

西方有句谚语: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说的其实就是格局和心智成熟度的问题,牛奶已经打翻了,再怎么哭,再怎么抱怨和责怪也没有用,最重要的应该是再去找一瓶新的牛奶。

务实的人生,往往才更美好。

所以,那些遇事不轻易责备的人,通常都是人生中的大赢家,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如此!

各位可以在文章下方的「写留言」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