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4点,零经验教你成功转行互联网运营
我们可能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近几年运营岗位开始越来越热门,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加入到运营岗的求职潮中。可能是对运营有着强烈兴趣,可能是为了突破现状,也可能是顺应时代的变化......
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员,零经验转行到运营。在转行的过程中,自己经历过太多迷茫,也走过太多弯路,那段自己一个人摸爬滚打的日子现在想起来真挺难受。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的拯救这个世界。”张老师如是说,而这也成为我信奉的一个人生逻辑。因为自己在转行运营中踩过一些坑,所以我希望将自己的这些经验教训分享出来,去帮到更多还在摸索中的小伙伴们。
接下来我主要从“建立对细分行业的认知”,“建立对运营的认知”,“研究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以及“准备分析报告”这四点进行分享。
做到这四点,你转行运营的成功率至少能提高70%。
因为我们是零经验进入一个新行业,面试官对我们会有一个预设,即我们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远远低于有经验的工作者,而这恰恰也是面试中经常被会提及的问题。
所以面试前我们必须建立起对细分行业的认知。那么怎么建立呢?
建立对细分行业的认知
- 了解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
- 关注行业领先企业
- 行业拓展和价值链
- 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
1、对这个行业形成整体认知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业分析报告去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整体态势,比如通过艾瑞咨询,TalkingData,新榜,清博指数等平台下载该行业的分析报告;
其次是关注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比如我们研究少儿编程教育一定要关注国内的编程猫,编玩边学,VIPCODE等,国外的Tynker,Scratch,Code Monkey等;研究情感类大号一定要关注咪蒙,新世相,HUGO等;
最后要从本行业拓展至相关行业,了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思考目标公司在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比如我们要问自己: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哪些价值?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凭借哪些关键因素,创造了哪些价值从而获利?
2、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
当我们通过搜索搜集到足够的行业信息时,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我们能够针对这一企业/行业存在的问题及痛点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肯定是加分不少的。
当然,我们毕竟不是入行多年的从业者,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见解可能没有面试官那么深刻透彻。而面试官一般也不会要求刚转行的新人在面试时能提出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真正考察的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建立对求职行业的认知后,我们要搭建起对求职岗位——运营的认知体系。这种认知体系的搭建主要分为理论知识的建构和实践应用两方面。
建立对运营的认知
- 运营理论体系的构建
- 运营工作的实践应用
1、运营理论体系的构建
说到构建运营理论体系,我们能想到不外乎三种,看书,报培训课程以及请教行业大咖。
关于看书,最值得推荐的是黄有璨老师的《运营之光》,韩叙老师的《超级运营术》和张亮老师的《从零开始学运营》;关于请教行业大咖,则可以通过在行约大咖进行一对一的对谈。
但无论读书还是看培训视频,这些都是输入,都是作者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进一步思考和写作输出,是无法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这里以读书构建理论体系为例,而我经常用“RIA便签读书法”来帮助自己完善知识体系。
“RIA便签读书法”将阅读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R(阅读):阅读原文片段;
就拿运营的概念来说,黄有璨老师在《运营之光》中是这样说的:“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和资源投入,使得一件事能够持续良好运行”,“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而韩叙老师在《超级运营术》一书则是这样定义的:“运营是为了实现用户和产品更好的连接,达到产品的最终目的,围绕用户,内容,品牌等展开的一系列行为。”
I(重述):分析和整理相关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述书中原文思想;
看完有璨老师和韩叙老师对运营的定义,结合自己对运营的理解,我给出自己对运营的定义:运营就是通过营销,策划,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手段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搭建桥梁,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最终在产品与用户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运转的生态。
A1(反思):追问和反思自己以前的经验,并且详细记录下来;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用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以前的案例/项目进行分析;
A2(应用):实践应用,内化为行动的转变(而这正是接下来要谈到的部分——运营工作的实践应用)。
2、运营工作的实践应用
谈到“实践”,相信小伙伴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点困惑了:我还没找到运营工作,又怎么进行实践呢?
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运营的实质是通过一系列手段维系产品与用户的关系。换句话说,要获取运营经验,我们只需要找到可供我们运作的“产品”即可,然后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进行产品运作,这就是我们获取运营经验的切入口。
而最适合我们这群零经验小白练手的“产品”,就是我们的个人公众号。
就像微信公众号的那句slogan说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而我们运营个人公众号,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
比如你擅长写案例复盘或者整理各种行业干货,然后定期在个人公众号上推文,那么你的公众号就是一个“提供干货内容服务”的产品。
而你在运营公众号过程中采取的用户画像分析,选题策划,内容分发引流,文章数据分析优化,用户互动等一系列手段,都是你实实在在的运营经验。
接着我们就根据自己选定的行业和岗位去招聘网站上搜索具体岗位。
当搜索到自己的心仪岗位时,我们就要开始认真研究该岗位的职责,并对其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拆解,然后将自己的优点与岗位结合起来使之匹配度更高。
现在以某招聘网站上的一个新媒体运营岗位为例进行拆解:
1.根据网络热点,策划并包装活动,推动执行(需要你有较强的网感,能够迅速捕捉网络热点并提炼出和公司产品相匹配的卖点;执行能力强);
2.运营数据分析和复盘(数据分析能力);
3.策划并搭建运营社群(社群运营能力);
4.协助开展内容运营与客户运营;跨部门协作,沟通分析需求(沟通协助能力)
5.为产研,设计等部门提供文案支持(文案能力)。
当你把这个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提炼出来,你就能有针对性地修改个人简历。修改个人简历有一点建议:把个人运营经历数据化。
以自己的一个运营经历为例:
普通的经历描述:针对数据较差的某栏目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优化后的阅读数据明显上升;
数据化的经历描述:针对某栏目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优化后该栏目的阅读数据从历史平均4W+提升至6W+;
因为求职的大部分人都是直接发千篇一律的简历,甚至一份简历进行海投,这样的简历往往容易石沉大海;在这种情况下一份经过认真修改的简历就能超过很多求职者。
如果说前三点只是提高求职成功率的小技能,那么第四点绝对是放大招了。
为什么一份面试作品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一份面试作品展现的不仅是你的面试态度,执行力,思考力,还有你对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你要向面试官展示你能快速胜任这个岗位,毕竟公司招人是希望招来的人能够快速上手,马上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培养。
这是我当时面试某公司新媒体运营岗准备的分析报告的框架图(自己当时是把公众号当成一个产品进行分析):
要写分析报告,你必不可少的就是体验这家企业的产品,以当初面试的新媒体运营岗为例:
1.关注这家企业旗下最大的公众号,把这个公众号3个月内的所有文章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搜集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章条次、文章标题、阅读数、点赞数、首评点赞数、文章类型等)
2.选择不同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按文章条次,分别从阅读数、点赞数、文章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将数据高于/低于平均值的文章类型、文章标题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同时将数据低于平均值的文章标题提出优化建议;
3.观察文章排版以及用户互动(文章排版主要看是否有设置引导关注/引导点赞,如果有引导关注/点赞,那么它们的短文案是否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改变等);
4.找出至少3个竞品账号并进行体验分析(而如何选择竞品账号,可以从公众号定位、公众号用户数以及在新榜的排名等维度进行分析选择);
5.提出该公众号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优化建议(比如利用菜单栏的设置玩出新花样;哪类文章类型不适合在该账号发送;如果要推送这类文章应该如何修改标题等等)。[infobox]写在最后:[/salong-message]如果说前面的准备都只是学习,那么,面试就是对你学习成果的测试。
只有真的去面试,对着面试官开聊,你才会知道你的学习有没有效果,你才能知道自己离你的心仪岗位的距离还有多少。
(PS:把心仪岗位的面试尽量放到中后的位置,因为等积累一定面试经验后再进行心仪岗位的面试会更有把握,尽量做到一击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