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称呼,亲疏有别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称呼方式有许多种。比如说,已婚妇女会称自己的丈夫“我们家那口子”“我丈夫”“我先生”“孩子他爸”“xx(名字)”,等等。 从这些称呼可得知夫妇间的亲密程度,而日常的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通过人们对彼此的称呼也可以揣测出双方心理之间的距离。
称呼“您”
在演讲或其他场合里,听讲的人往往会记住讲师的名字,称之为“xx先生”。 而讲师对听众的面孔短时间内并不能认清,通常用“那位先生”“您”等称呼。“您”固然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敬,但是用语冷淡,使人觉得很疏远。
称呼“xx先生”或“ xx科长”等
“xx先生”以及“科长”“部长”的称呼,在上下级关系的交往中很常见。 称呼对方时加上头衔,使对方的地位得到了重视,也表达赞许之意,这样会让对方很高兴。 也有人想以此证明自己难以抗拒的权力和权威。
可大多数情况下,虽然当面以“科长”“处长”“主任”等官衔称呼,背后同事、部下之间却更多叫上司的“外号”。本来很可怕的上司,一旦给起了动物或卡通人物的名字,瞬时显得可爱一些,这比称“xx科长”更显得亲近,称呼起了很大的作用。同事或同等关系的人们在交往中,若仍用“先生”称呼彼此,在公司外面见到的时候仍用敬语,就表示他们心中仍有隔阂。
用“那个”等指示代词称呼对方名字
有的男性会常这样称呼与自己长年相伴的妻子。这些男性大多为腼腆性格,不善于表达情感。此外,有人提及自己家人的时候,不说“我先生”“我的小女儿”,而是叫“孩子他爸”“妹妹”,即与在家时采用相同称谓,这种女性做任何事都把家庭放在首位,乐于充当贤妻良母的角色。称呼也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如果某人想亲近对方,常会将称呼有所改变,以便使亲近感加深。 因此由称呼的改变,我们可以了解对方心理的变化。
直呼其名
有些女性称自己的恋人“xx(名字)先生”,由女性心理可知,这表明两人关系介于朋友和恋人之间。伴随两人的关系逐步加深,最开始称作“xx先生”的人,可改称为“小 x”,之后关系更深厚时,就直呼名字。 不仅恋人之间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其他关系的人之间也是如此。比如说,对第一次到店的顾客,店员会称之为“顾客先生”,而如果顾客对商店满意,常会来此店做客的话,店员也渐渐熟悉了客人的情况,就会将他们的名字记下。“顾客先生”和“xx先生”相比,后者在心理上的距离更小,话题也更加向私人化的内容靠拢,亲近感逐步加深。初次见面就会叫对方姓名的人,有不单单拿对方当成交往对象,而想当成特定的个人来认识交往的心理,可以看作有好感的体现。
称呼“小 x”
姓前面加“小”字是很普遍的叫法。关系密切的人会称呼“小李”“小王”什么的。人与人越亲密,说话也就越随便,由开始的“ xx先生”慢慢变为“小 x”,最终变为爱称。虽然不再是年轻时的样子了,但还被人叫作“小x”的人,是由于他身上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此外还有用姓名取代对对方的官称,这是有和对方保持亲密的关系的目的。 谈话之中突然叫对方名字的人,是想和对方接近、缩小心理上的距离。由对姓的称呼改为对名的称呼是为了和对方变得更亲密。
称高于自己身份地位的人为“你”“xx先生”的人,心里实际是想和对方一样受到平等的待遇。称对方为“你小子”或“你这家伙”的人,是想进一步发展与对方的友谊或是潜意识里想要和对方建立保护与被保护关系。
另外,在交际场合中,我们还能通过别人的自我称呼来了解他们的品性。 在工作场合中,使用“敝人”称呼自己很恰当。但是在个人谈话中也刻意这样使用,就显得过于过腐,像是在宣告自己已是个成年人。有这样的自我称呼的人是希望别人看重自己,但是弄巧成拙,反而让人觉得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