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不是真理,莫让经验束缚了头脑
康有为,近代维新派著名领袖。康有为出生在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之中,有博览群书受良好传统教育的条件,也因为家庭的殷实,他能够接触西学。阅读之后,深感“西人治术之有本”,因此他抛弃中国传统故见面大讲西学,开始产生仿照西方进行变法维新的要求。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加强了半殖民地化,瓜分狂潮的风起,把中华民族推人亡国灭种的危境。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政治主张。这次上书虽未到达光绪皇帝之手,但起到了推动变法的积极作用,变法声势空前高涨。
康有为这位风云一时的人物,放眼世界,看到了中国不推行变法必然灭亡的趋势,把握时机,把变法运动推向了高潮。然而他毕竟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想主义者,只凭借着那些书本上的别人的经验,不去思考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采取那种自上而下的变法,这就埋下了失败的基因。固然,守旧势力的过分强大,乃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是,学习与借整西方经验要符合中国国情,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康有为在这一点上犯了照搬的错误,这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成功的经验不可以复制,即使它在别人身上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那也不代表在你的身上同样也会见效。
某个企业通过中央台招标,获取了极其丰厚的利润,该企业继续加大在中央台的广告投入,以获取更大的回报而其他企业看着眼红,也投人大量金钱在中央台进行宣传,期望自己能够复制某企业的成功经验,结果呢?大家都知道。曾经风光一时的标王们如今还顽强地生存着的究竟只是少数,真正吃肥了的只有那些传媒。
秦池集团,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酒厂,但它敢为天下先,以当时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段位“标王”,横空出世,一战功成:夺标当年,秦池销售额一举飙升10倍,逾10亿元,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秦池奇迹”和“秦池速度”。这个经验当然可以说是成功的,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现在的时代是传媒带来经济效益的时代。
次年,秦池马不停蹄,再以3.2亿的天价蝉联“标王”,以广告封杀的绝笔,将中国市场进一步推人传媒主导企业的时代。不仅众多酒厂因此几乎被逼进生死存亡的境地,白酒市场也因此几乎被逼进最后的疯狂”
二夺标王后的秦池,知名度如日中天,但知名度并不能决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由于整个白酒市场的滑坡和来自政府的、传媒的方方面面的诘问和非议,尤其是企业膨胀式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问题、素质提升问题、品牌成长问题等等,使雄心勃勃一心要实现“酒王”梦的秦池,从此非花非梦,身陷困境。
由此可见,许多人之所以落在别人的后边,之所以失败,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太“恋旧”,总是抛不开以往成功的经验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