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富有
人是应该有点野心的,某种情况下,野心越大,你未来的成就就越大。多大的野心成就多大的事业。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哪一个不是受了野心的驱动呢?今天的社会,野心也已不再是一个贬义词。
贫穷最大的根源是没有野心,找准目标,思想先到达,便成功了一半。
要知道,人如果不有意识地积极向上,凭借机缘巧合是无法度过更充实的是人生的。
太多时候我们因为难以摆脱贫困所以自我安慰,因为恐惧努力奋进所以安于现状。其实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我们只是不想不愿付出汗水。
一旦你接触了更好的生活,接近了更好的自己,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想要的更多更好。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野心也不会饿死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即使没有钱,仍然可以很好地度过这一生。
我们有服装大卖场,便利店里卖的有15元一份的便当。你如果只想过最低限度的生活,这个社会还是能满足你的。
如今的年轻人,对于具体描绘自己的未来蓝图极度缺乏想象力。他们看不到时间的流逝,认为自己永远处于20多岁。既不去谋固定职业,也不结婚,完全不去想象四五十岁之后的情形。
他们认为一辈子穿着大卖场里的平价衣服、吃着便利店的便当就足够了。
的确,年轻的时候穿着绚丽多彩的卫衣,全身上下都是平价衣服也挺不错的。然而,等到了四五十岁,肌肤松弛,头发稀少,全身上下无一处能对抗得了重力的时候,再没有比每天一身平价衣服打扮更悲惨的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身上没有一个地方穿戴的是质感高级的衣物,只会徒增人到中年、人到老年的悲哀。上了年纪还穿便宜货的人,自然而然会散发出凄惨的负面气场。
现在有太多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自己有可能会变成模样寒酸的中老年人。年轻时和父母同住,受他们的照顾,当然没问题。可不能完全考虑不到父母总有一天也要靠养老金度日,总有一天也会去世。
你能想象自己到了50岁依然在为别人打工——前提还得是运气好有人雇用——整日被二十几岁的人任意使唤的生活吗?
虽然人不容易饿死,但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增大。
社会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阶层,不管是来自经济、教育,还是衣食住行。分级制度在飞机的座席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我年轻的时候也只知道经济舱,只从经济舱的入口登过机。有时经济舱的座位比较靠前,只有从隔帘的缝隙里才能略略窥见商务舱的情形。
不过我开始乘坐商务舱以后,因为要从飞机的前方入口登机,所以只有穿过前面的头等舱才能抵达商务舱的位置。这么一来我就见识到了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更高级的世界。于是,我开始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坐坐头等舱。
一辈子只乘坐经济舱的人绝对没机会见识到头等舱的座位,但只要乘坐一次商务舱,哪怕不情愿也会亲眼看到头等舱的世界。
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样,不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就无法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过去,我母亲经常说:“贫穷会让人消极,这太可悲了。”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
我指的并不是用于奢侈浪费的金钱。
就算没必要住高级酒店,但是当你想去某一个国家,即使路途遥远,也要亲眼见识一下某件国宝的时候,金钱就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当你决定亲自踏上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去感受一次的时候,或者到阿姆斯特丹的美术馆里亲眼欣赏维米尔的画作的时候,希望去屋久岛参拜绳文杉的时候,能不能立即行动就取决于你有没有钱和时间,而这一问题又关系到你的生活方式。
总有一些这样的言论,比如:人生不应该被金钱左右了、金钱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等等。然而从来也没有一个人发掘出了真正意义上足以取代金钱的东西。
所有人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却没有任何人从内心认同这句话。当心身边那些声称金钱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多半是在自我催眠。那些成功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答案是他们始终铭记自己被赋予的时间是有限的。
二十几岁的拼搏结果会反映到三十几岁的人生,三十几岁的努力和四十几岁时的充实感是成正比的。
除了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丰富有趣,请你务必保持对生活的野心。
拥有野心,不懈地努力,与阅读很相似。开始读一本书,你会发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意识到不了解这个领域有多么糟糕,今后还要再多看看别的书。
人越是努力,翻开的书页就越多。
相反,完全不读书的人连读什么好都不知道。
确定自己的人生想以什么方式度过之后,就咬紧牙关去努力吧。
如果把野心比作登山,开始尝试攀登的话,就能明白距离山顶是多么遥远。凭借自己的力量拼命攀登到一个地方后,向下俯视美妙绝伦的风景,体会到满足感和幸福感,之后你就会希望欣赏到更美的景色,获得更大的满足,从而为体味更多的幸福而不断向上攀登。
要知道,人如果不是有意识地积极向上,凭借机缘巧合是无法度过更充实的是人生的。
哪怕一点点,试着朝向高于自身能力的目标去努力,你会发现可选之路增多了,人生也更为广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