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美雅:“娃娃头”振翅,野百合也有春天
采访对象:甘美雅
毕业院校:宁德师范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
在校时间:1999年-2002年
创业时间:2008年8月
启动资金:3万
公司名称:福州市叮铛家庭服务有限公司
经营项目:6~12岁幼儿托管 叮铛教育托辅连锁机构
目前雇员:50多人
经营业绩:福州、宁德两地15个分点 年营业额在200万元以上
甘美雅,一个来自大山的小女人,读的中专师范专业。起步条件、择业竞争优势都无从说起,她从月薪300块的小学老师到拥有15个分点的托管连锁公司的老板,创业路上,她用坚韧与对行业的热爱谱写了这一份传奇。
吃苦耐劳的品质是第一发动力。她辛苦工作承担起弟弟的学费。她经历了两段一边上班一边经营自己公司的艰难时光。
她是敢于做梦的。尽管这个梦,是在老师、业务推销职业辗转后才被擦拭铝亮。她从一个在我们身边说话都会脸红的邻家女孩渐渐突破、蜕变,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创业者。甘美雅作为女性,在白手创业的路上,更多的传达出实现梦想所倚靠踏实行动的要义。
她也是幸运的。这个幸运是因为个性基因,感恩、与人为善、积极上进。被现实撞了腰后振翅,激发出更多的正面能量。如果说是时代发展需求给她支起了幸运的布景,那么她以一个女人最大的能量挥洒完成了一幅自己无悔的画作。
甘美雅出生在福建宁德古田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这一带重山环绕,人们采茶捕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排行老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好在父母亲辛勤劳动加之持家有道,穷困的家底日渐丰实,也还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山的闭塞落后挡不住人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甚至更坚定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甘妈妈外柔内刚,为人雷历风行,她经常教导孩子说:只要你们努力念书,砸锅卖铁当乞丐也供你们上学!如今事业有成的甘美雅最记得当年父母亲对她说过的一句话:现在什么郁没有不要紧,只要努力,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学习,你一定能走出这片大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初中的的候,甘家每年都会开家庭例会,父母和孩子“分享”家里一年的收支情况,总结去年,规划今年。比如去年桃子卖了多少钱,喝喜酒人情账多少钱。尽管周围的人都对此报以不解:孩子这么小,让接触家里的财务状况干什么呢?可就是这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甘美雅从小懂得了生活一饭一蔬来之不易,她的责任感与独立意识开始萌芽成长。也锻造出了甘美雅吃苦耐劳、善良不计较的品质。
上天做出了一个表情,有人看到了獠牙,有人当做了微笑。长大后的甘美雅在回忆成长经历,她欣然感恩。她也很坦诚地剖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其实当年我刚毕业接触社会,看到许多条件很好的同龄人也曾经为自己的出身‘小不平’:为什么父母没有给我很多东西,让我有一个很好的起步呢,如果我出身在好的家庭可能情况就会不一样。但是成熟一点之后,你就会感谢自己的父母。并不是说他们要给你多少钱,为你的发展提供多少好的‘背景’,而是他们为你提供一些做事情的思维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些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甘美雅初中毕业考上了宁德师范学院。城里的新鲜事物让来自乡下的姑娘大发好奇,学习热情高涨,因为是小学教育专业,要学习的技能很多,学校开设了很多兴趣班,她每天的学习时间都会排得很满,技能班,兴趣组,校园活动都积极参加。四年的校园生活一晃而过,2002年,十九岁的甘美雅中专毕业。往左,适逢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不再分配,要自谋出路;往右,家里还需供两个弟弟上学,经济条件难以再续供大学。就这样,揣着一张中专文凭,甘美雅笃定地迈向工作岗位。
专业过硬的师范类女生,找工作不难。她也很快在同学的介绍下在宁德一家幼儿园上班。做到一个月,2002年9月,经过同学介绍来到了福州。因为表哥表姐在这个城市,这个选择对于她来说似乎自然而然。
第二份工作仍然是在福州一家托管当老师。
因为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工资也很少,第一个月工资300元。甘美雅的心态很放松:她把进园点的第一年看作熟悉、适应和融入坏境的过程,包括生活的周边以及福州城市环境。因为农村人淳朴与踏实肯干的特质,甘美雅在工作上“傻”劲十足,老板吩咐下来的事情从来不马虎,也总将别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拼死卖活地帮忙做事。由于老极经宫管理水平有限,权力下放,更为甘美雅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因此,工作不到两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她“带领”几个同事,把招生困难、经营日益落败的托管点“盘
活”了起来,从10个孩子,带到20~30个孩子,实现了园点上利润翻番,算是干出了一点成绩。
这一份成就感让她开始对自己未来从业的方向越来越坚定,有一次打电话回家,就“心高气傲”地跟妈妈说:这个工作不错,我以后可以自己做!但甘美雅坦言:“说归说,对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信任,而且成本很高,风险很大。”所以,毕业不久的甘美雅并未轻易冒进,“我没那个胆。”
而远在宁德的父母,此时最大的期待并不是让她在外闯出名堂,他们指望着甘美雅能回家,参加政府考试以分配工作。“他们肯定是不支持我的。”甘美雅对于行业的认定,其实是颇具慧眼的。几年前的中国对于托管服务有着迫切饱满的现实需求。
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拥有3亿适龄儿童,数亿望子成龙的父母,在一个中等城市中3岁~6岁学前儿童有近3万人,7岁~12岁小学生约5万人,年人均业余教育支出约为3000元,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年轻的父母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工作事业上,全天照看、教育孩子开始变得奢侈与不现实。另一方面,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欠缺团队生活体验、伙伴间的合作和交流,这种空缺换作了家中长辈的过多关爱,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容易助长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言行乖张。因而使得涵盖课业辅导、培养行为习惯、与外界交流沟通能力等专业的家庭教育服务应运而生。行业发展势头更如雨后春笋,家庭服务托管公司在2005年后发展迅猛,甘美雅也曾向记者透露,2002年进入这个行业,整个福州只有2~3家这样的机构,而2012年,福州的每个小学附近,都达到8~10家。像专业品牌连锁式的,最大规模在全国有100多个分点。在福建,还有厦门,泉州等中等城市发展很大,更不说在北上广,更是群雄混战。
但是,要说甘美雅今天的成就是缘于敏锐的商业嗅觉、大胆的操作能力,这种推论还为时过早。甘美雅同所有女性创业者一样,经历了从女性职员到女性创业者,既有角色也有性别的双层跨越过程。从创业角度来看,这个过程表现出来的是野心的明牙,决心的累积,是种由量变到质变,奋力去摆脱性别限制、面对自已真实梦想的过程。
这种转变的来源似乎是原初的。比如来自家庭的保护与心疼,家人只愿稳定平淡的过日子即可;比如来自相对男性而言社会对女性的更宽容度与可选择性,没人会责怪每日朝九晚五领看固定薪水很没出息限制了女性“出格”与“走不寻常路“的想法。甘美雅很坦诚地说:“其实,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那种有点傻的人,不能算聪明。我不会想到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大事,没有想那远。我和很多朋友聊天,回想我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觉得自己就这样傻傻地过来了。”
确实,从甘美雅后来换工作的事情可以看出,她离创业还有段很长的距离,她说:“那时候,我哥就经常问我有多大成功的把握?我说有八成,但即使有八成我不敢去做。”
就这样工作到了第二年,甘美雅当上了幼儿园园长。这次晋升带来了动力,却也让她看见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瓶颈。她突然发现自己虽然是园长,却已经没有一点发展空间,她说:“除非我把老板‘换’下来,自己当老板。”
不久,甘美雅果断做出了另外一个尝试。找了份与所学专业八杆子打不着的工作。
2004年6月份,正好幼儿园放假,她辞掉工作。找到在泉州一家做保健品公司做市场经理的同学,跟她跑起了业务。说起换行的初衷再现实不过。
甘美雅在宁德读书时,选修了计算机课程,对电脑喜爱着迷,一直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现在看来似乎不是难事,但七八年前国内笔记本电脑算是毕业生的奢侈品,价格昂贵,甘美雅相中的一台三星的笔记本电脑要1万多。而那时她的工资最高的一个月是760块。她掐指盘算,就算不吃不喝,也要两年才省得这笔钱买台笔记本电脑。靠目前工作收入满足自己,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现实的无奈不禁让她另谋门路,她想,自己必须做出点改变。
贫困带来的窘迫,也出现在甘美雅的成长经验之中。小时候,甘美雅在外婆家住了几年,和外婆很亲。外姿眼睛患上了白内障,甚是不便与痛苦,抱怨说自己的子女不孝顺,不肯出钱给她做手术,治好白内障。尽管甘美雅舅舅解释说因为外婆年纪大了,做手术可能有风险,但这一切,在年幼的甘美雅理解来,外婆的手术费3000多块,家里没钱才做不了手术。她跟甘妈妈说,如果我有钱,一定不会让外婆这样。这件事让甘美雅记忆犹新,触动很深,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有钱,才能帮助身边的亲人,才不会有心无力。
她给自己暗下任务: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赚最多的钱。甘美雅认为做业务至少比现在当老师要赚得多。抱着这个简单的心思,她一股脑投入到了典型的业务工作:电话营销,陌生拜访,维系老客户。每天打电话,骑着自行车四处跑,一天下来全身都累散架。
这种状态与在托管点的状态完全是两样,压力也更大。园里提供吃和住,周末双休,更有令人羡慕的假期,生活环境安逸。朋友们都觉得弱小的她跑几天就会放弃,一个朋友打赌她只能做一个星期,领一个朋友则断定她9月1号开学之前一定会回来。两个朋友都没想到甘美雅这份销售工作坚持做了九个月。
至今,甘美雅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与同事去晋江进行“陌生拜访”的情形。当时鼓足勇气,凝神提气去敲陌生人的家门,刚说了句“您好”,就被人二话不说关在了门外。年轻善良的心难以经受拒绝,认为自己遭受到排斥与漠视,和两个女同事躲在一边哭了起来。甘美雅回忆说:“当时有种被人一巴掌拍到桌子底下的感觉。”
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里压力,加之实在本真的个性对夸大产品功效成交的销售套路,潜意识中也存在狐疑与不适应,让她进行电话营销时,一度看到电话就开始莫名紧张。想起以前当老师,工作顺利,孩子喜欢,家长肯定,别人也很尊敬自己,她开始思考这一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而且她也发现,销售工作并非如同自己开始所想,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赚到最多的钱,好时一个月拿三五千,业绩差时一个月也只有几百块。
因此,随着同学被调动工作地点,甘美雅也辞职回到了福州。后来她跟朋友分享这段工作经验说:“我宁愿摆地摊,也不愿给别人打工,因为再怎么努力工作,给别人打工,永远赚不了多少钱。”
但是这几月给她带来了崭新的体验与收获。她坦诚地说自己“以前跟陌生人说话都会脸红”,而通过这段工作,她扎实锻炼了一下胆量,沟通能力也得到迅速提高。
2004年底回福州之后,有一次和一个同学聊天,同学告诉甘美雅如有项目可做,她手里有一笔资金可以投资。这与“想做自己的事情”的甘美雅不谋而合。尽管和家里汇报商量时,家里人并未表示放心和乐观,但甘美雅与同学两人决定合作,自己找项目做事情。
甘美雅一边在联通做客服工作,一边调研项目。出门靠朋友。刚好一个“死党”当时在超大集团(福建著名的农业公司)做副总秘书,而这位副总正好负责管理旗下几家连锁便利店的“模块”,于是和死党商量借助这个资源来做个项目:做便利店,专卖有机蔬菜和水果。当她们满怀热情与兴致去找这一位经理约谈,结果这位经理没把她们当回事,说:你们两个小女孩怎么可能干得了这事呢?甘美雅回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农村出来的,什么都不会,就会吃苦。听完这句话,经理不禁认真打量面前的这位年轻姑娘,最后表示说考虑后答复。直到今天,甘美雅事业小成,这句“什么都不会,就会吃苦”的话仍然被这位经理拿出与她说笑。这是后话了。
那位经理说的也是大实话,经营便利店很辛苦,早上三四点起床,运货,摆架,都是男人干的苦力活。事情也很凑巧,死党告诉甘美雅超大集团高层正逢改选,未予顾及,与这位经理约谈后,她们也一直没等到回音,对方既没答应也没表示拒绝。而此时,等待中的甘美雅和同学已然联系好了店面。左右等不到确切消息,决意不再拖下去。就合计做出调整,她们想到了熟悉的老本行:托管。
甘美雅跟家里说了自己的想法,甘妈妈心疼女儿辗转福建辛苦工作,想到能在福州安定下来创业,也很放心,甘美雅得到了家里的全力支持。父母给了她3000元钱,加上跟合伙人借的资金。2005年8月,甘美雅与同学两人以不到3万元的启动资金,加盟了原来工作两年的“老东家”。开始筹备托管项目。
好事总是多磨,她们赶在9月1号正式开始,不料9月1号“泰利台风”吹到福建,开学日期推到9月5号。所做的招生准备都得往后延迟。在开园最初的一年,招生困难,生源廖寥,从3个,到6个学生,再到9个,12个学生,这个过程就花了一个学期时间。
尽管如此,在甘美雅看来,再怎么低起步,事业也是自己做的,总比给别人卖力打工有盼头。
尽管是加盟品牌托管机构的形式,但除了品牌使用权,再没有其余协助政策。一摊事情都需要自己解决。对内,公司宏观调控,团队管理,财务成本,学生管理;对外,处理周边关系,包括与家长,与邻居的沟通。“屁股决定脑袋”,甘美雅发现开创自己的事业与为别人工作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位置不同,想的事不一样。她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既有经验与知识很不够用。第一年,园里没有实现收支平衡。一边欠着别人一万多块钱,一边又没有经济来源,很多时间都是在白干,加之当初租的场地优于竞争者,租金每月2000元,甘美雅负荷着巨大的压力。对未来变得迷茫起来,也不敢向周围朋友借钱,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还。“最穷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有一块钱。”她说。
当时因为便利店的计划,为了熟悉行业,甘美雅应聘了超大集团下属的小便利店做收银员,考虑到自己的加盟点一直未能打开局面也没有进项,甘美雅连轴转,边做加盟,边上班。每天早上5点半到便利店上班,然后10点回到托管幼儿园。而此时,家里条件好的合伙人几次都想放弃,甘美雅只能一边暗暗拼力坚持,一边鼓励打气。对于合伙人来说,创业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启动资金有家人帮忙,就算铩羽而归,对生活质量也没多大影响,也可以再找别的项目重来。而甘美雅不同,她说:我没有放弃的“成本”,放弃就覆水难收,一败涂地。
这段艰难日子,朋友同学雪中送炭的珍贵情意令她没齿难忘。
有一次牙疼,没有钱上医院,她便拿身上一点钱买了一盒便宜牙疼药。劳累加上无助,当晚与家里通完电话便不忍哭泣起来,还没来得及收拾情绪,一朋友过来看望,听到她声音里还带着哭腔,了解情况后,第二天一早,这位朋友急匆匆跑到甘美雅工作的地方,在桌子上扔了几百块钱就离开了。
问题不时出现,还不止资金短映万面。在完成从老师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发生学生流失、家长投诉等问题。甘美雅在问题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完善细化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因为机构采取按月收费机制,有些学生期满就退学,针对这种情形,她们认真分析学生退学原因,了解学生去向,不时发现问题认真改进。每位学生退学,甘美雅都会真诚耐心跟学生和家长沟,并做到记录在案。
2006年,随着业务慢慢扩大,甘美雅聘用了几个老师。但2007年2月份开学的时候,老师们全都走了。这让甘美雅至今难以忘怀。吃一暂,长一智。甘美雅反省原因,她回顾总结说,自己和老师缺少沟通。要想留住人才,要“软硬兼施”:硬是指待遇,即合适的工资水平;软是指沟通,关心与指引。她认识到,一个团队不是自己做好了就行了,还得把别人“带”好。团队领头人要告诉团队成员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能帮助他们改进缺点,完成进步。
对于后来入职的老师,甘美雅吸取前面的教训,注重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成员归属感。培养具备发展潜质、真正爱好托管行业的人才,进行人力储备。一个还不到20岁,学物流专业的女生很喜欢这个行业,但是个性胆小、害羞,初来时连学校门都不敢进,也不敢和家长说话。甘美雅看到她身上肯干、不计较的优点,便耐心指引并给予鼓励。这个女生渐渐地突破自己,在公司从基层一直做到园长,成为新员工培训时的宣传典型。甘美雅经常拿她的成长过程来激励员工:“既然她都能做这事,你的能力比她高,为什么不能做呢?”
由于甘美雅的托管机构硬件条件和环境都挺优秀,加上正规师范学校毕业,有过学校实习经验,相比大多从业于此行的“阿姨”,业务水平更专业更符合家长的需求和期待,机构通过进行一定的宣传,以及家长们的口口相传,生源慢慢被熟知的家长以一带十地介绍过来。到2006年9月份,已经有了30多个学生,机构点也第一次开始盈利。到2006年底还清负债,2007年,每个月的纯利润达到1万多块,也就意味着甘美雅月收入5000。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扛到这个时候,她们最终看到了令人可喜的发展势头。
但是,谁也不曾想到,2007年11月份,她们把这个托管机构的点卖掉了。尽管与同学合作愉快,但合伙人家庭条件优越,独生女的自我中心主义,给协同工作中带来了摩怒。两人无论是在价值观还是在经营理念与未来发展前景上,想法都不尽相同。甘美雅真心喜爱这个行业环境,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而合伙同学只是因为经济回报,并没有在此行长期发展的打算。当事业有所起色,甘美雅主张增加投入,扩展壮大,但同学不置可否。同学对她说:“我只是看在钱的份上才做到今天的。”甘美雅感觉很无奈。做加盟的甘美雅内心有着强烈的想法,她希望能够做自己的事业,做自己的品牌。
2007年9月1号,甘美雅的表姐开了一家托管机构,甘美雅和同学商量,自己先过去帮表姐一个月,表示如果合伙同学能哆独立运宫,就把加盟点交给她,如果不行,再卖掉托管点。最终,合伙同学坚持一个月,因为太累扛不住。两人以9万元价格卖掉了加盟点。
分得的一半,成了甘美雅的“第一桶金”。
卖掉加盟点后,刚好是年末。甘美雅送给自己两个多月假期。这个假期也没闲着。做了两件在她看来不能不做的事情。
第一,精进业务。托管行业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安全,学习辅导,生活照料。她以此为出发点,学习充电完善自己。安全方面需要硬件软件配合,学习辅导,甘美雅认为自己是师范专业,没什么问题:最欠缺的就是生活照料的技能,比如孩子的日常照顾和饮食照顾。于是她报考并拿到了营养师证。
第二,学古筝。甘美雅读书的时候一直喜欢古筝,也报了兴趣班,但是老师认为她手指短就把她“刷”了下来。毕业后在小学当老师,学校周围也有专门针对幼师的古筝培训班,当时培训班打出的宣传单上写:交200块钱的材料费,就可以免费学3个月。但因为买一把古筝就要1000多块钱,这对于当时收入微薄的甘美雅来说又成了不可实现的美梦。从此,学古筝竟成了甘美雅难以实现的夙愿。而今,甘美雅希望趁着有闲暇,又有经济能力,能如愿以偿弥补遗憾。她找到了一家培训学校开始学习。
思考多的人,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就多。这次古筝学习偶然带给甘美雅一个珍贵的心得。如果说甘美雅作为一个平凡的女孩对于创业并非野心勃勃,潜意识对于创业的未知而稍有迟疑,那么因为这份心得,使得她创业操作之前的迟疑一点点化开,消融。
在培训学校交流中,她发现以前不曾知道的细节:原来古筝是可以租到的,一个月只要50块钱。以前一直都是学古筝一定得要买古筝的思维,买不起就学不了,可事实上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实现梦想。这个小小的插曲让她恍然大悟:她感受到很多事情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难,再困难的事情只有亲身去试一试,深入了解一下才知道。
她想起托管机构的老板经常说营业执照很难办,她也一直信以为真。水浅水深,自己下去试试就知道。带着这份启示,她做自己品牌的决心更加坚定。刚巧年底回家,适逢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堂哥回家省亲,很支持甘美雅创办自己的托管机构,告诉她营业执照的办理流程,也承诺可以帮忙。
信心越来越足,甘美雅办营业执照,成立自己的托管公司,已经板上钉。
因为创业资金不够,2008年初,甘美雅拿着自考获得的大专毕业证,先去应聘了超大集团,找了一份有工资更有时间的两班倒的工作。工作之外的时间,甘美雅开始用来处理开公司的事宜。一段时间后,顺利成立了小叮铛托公司。
凭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些同学朋友以及以前机构点的老师很快相聚合作。
得益于甘美雅从业来积累的人脉,小叮铛公司所采取的加盟发展方式稳定中慢慢拓展,这种加盟即提供技术指导和品牌支撑,但不参与具体运营的商业模式,由此吸纳了身边一些同学和朋友,经过严格筛选入选公司资质条件,品牌最初授予了3家托管机构点。
但很快,她发现分立的托管机构并非自己的地盘,自己的主张难以执行下达,当前的模式管理难以促进品牌发展。所以,甘美雅需要一个自己的“地盘”。2009年2月,在另一托管机构上班的一个女孩表示出加盟意向,但资金不足,这与需要一个自己“地盘”发挥的甘美雅一拍即合。甘美雅成立了第一个直营点。由她直接控股经营,以此进行模式创新的“实验”。并随着招生情况的改善,2009年9月份实现盈利。
公司拓展得很快,2008年到2009年,一下就拓展到了10个托管点,最多的时候达到了22个。但是,尽官加盟点发展得越来越多,“盘子”越做越大,加盟模式所需具备的一套系统成熟、操作性强的宏观模式,及对加盟点及直营机构的有效细化管理等,这些都远未能跟上“大盘发展”的脚步,问题也开始史无前例地突显。让学教育出身的甘美雅感到前所未有的“驾驭难度”。她每天就充当救火队员,很多问题找上门,比如哪个员工离职,某某家长投诉有意见或者孩子出现情况……这让她强烈意识到自己的发展模式亟待改良。另一方面,甘美雅来自农村,白手起家,人脉资源匮乏,对于与教育局、社区等对外事务的关系处理与经营,也让她感到苦恼不已,元气不济。她很渴望学习充电,渴望得到“提携”。
对于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公益组织)甘美雅并不是很陌生,之前在进修营养师后加入营养师俱乐部并成为其委员,在一次组织团体活动中,一个朋友向她推荐介绍了这个机构。但正式决定申请YBC项目是缘于一次无意间看到的电视新闻报道。这个报道令愁眉不展、思路搁浅的甘美雅喜出望外,她很快准备好商业计划书等申请材料,并且顺利通过。
这个平台让甘美雅不仅找到了解答困惑的智囊,更在创业者聚集的平台上,交流探讨,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YBC如同一个创业者的大家庭,让他们不再感到求助无门与无以深入交流的寂寞。YBC一对一配备的导师在项目发展规划、公司战略方针等诸多方面也给甘美雅提供了良好的意见与指引。也因为具备YBC团委扶持项目的对外身份与名义,公司形象有了官方背景的认可,无形中增加了项目对外招商的公信力。这让她收获良多,从中受益匪浅。
上天垂青努力向上的人。2011年,甘美雅很幸运地通过YBC的推荐得到在清华大学进修半年的机会。此次进修由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投资赞助的“巾帼圆梦计划”,计划旨在全球扶持培训一万名女性,中国是450人,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开设公益课程,计划每年两期。在巾帼圆梦班学习的过程中,甘美雅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观念、心态、眼光等都得到了转变,思维也得到了扩展,通过和老师以及全国优秀女性创业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甘美雅对小叮铛公司的未米有了更新、更清晰的思路,这些对甘美雅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经过不断的专业精深学习以及实战摸索,甘美雅的商业眼光与战略意识在沉淀中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很快,在YBC导师指引下,甘美雅的项目发展模式,从原来的加盟制度转变为更成熟的战略合作以及直营的方式。而她对于事业也从最初几年内开几百家分店跃进计划的豪情,转变成踏实做好直营分点,不贪多,不求快,健康稳定发展。
小叮铛连锁托管机构培养连锁点的人力资源,采取公司定向培养直营骨干人才的方式。学员培养从基础开始,条件成熟后,再从中筛选核心成员作为公司合作的对象,每个核心成员都占有公司的股份。公司对每位入选的核心成员进行严格评估,并对直营点制定出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流程,模式流程等日常行政环节,并形成有效监督机制进行细节与流程把握,加强服务系统化、标准化。控股的机制给予了员工很大的发展空间,激发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中高层工作积极性。甘美雅的公司连锁点实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托管服务是一条新思路。发展时间不算长,类似于IT行业10年前的状况。国家的政策既不“打击”,也不支持,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发展成熟再进一步规范。谈及同行不同质化服务、大打价格战紊乱的局面,甘美雅表示:激烈竞争的形势,她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形成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促进行业专业化产业发展,她希望能够带领公司,在未来三年内,“打造”出福建省托管行业的标准。
处于创业初期的甘美雅,把巾帼圆梦班“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的精神,带进了自己的托管学校。并以此形成了一套团队管理文化。
甘美雅认为,首先,当公司因为资源限制,缺少规范细致的福利措施与激励手段,公司不能给团队成员很多经济支持,就更需要在企业精神文化上下功夫,一个清晰的发展愿景与同战线奋战的意识才能让团队找到一起往前的方向与力量。
其次,她有感于分利模式的重要性。甘美雅非常乐见核心团队成员赚的钱比自己多。她说,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需要一个团队帮你实现各种目标,一群人朝着共同的目标走的时候,团队才会越做越大。要懂得先给别人然后自己再拿,不贪利润大头,学会分享共赢。
公司管理文化也体现出现代新企业平等化人性化的风格,托管行业从业人员以女孩居多,细心、感性,但也容易出现小矛盾小摩擦,甘美雅主张凡事摆在台面,铲除背后小动作风气滋生的土壤。公司重大决策,由核心团队成员与会讨论,抛出问题,再作商定。将“从上往下”的严肃死板管理换作“平等相互服务”的理念。创造出更和谐愉快的团队氛围。
做事先做人。甘妈妈教导儿女的这一句箴言,甘美雅一直铭记。她说,自己从一块钱的时候开始,一路走来,能够得到很多朋友的鼓励,得到投资人和导师的信任与支持,个人的信用和正直做人特别重要。很多创业大学生“诉苦”说没钱创业的问题,甘美雅说:钱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让别人信任才是自己最需要去做到的事情。
做企业就是玩“数字游戏”,账目一定要清楚。这是YBC导师教给甘美雅的话,让她印象深刻。意识到财务的重要性,甘美雅会花很多时间与公司财务人员一起,把以前财务数据,包括总收入,月支出等,做一个数轴和图标出来,从而进行系统严谨的分析和评估,再以此作为公司未来计划出要做事情的基础依据。
甘美雅更难以忘怀的,是自己刚接触VC(创业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激动膨胀想赶快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快点上市。而导师泼了瓢冷水,说的一席话,给甘美雅很大的感触与启示。
“不管你是创业,还是就业,只是一种工作的形态。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说,这只是你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一些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家人和自己过得更幸福和快乐。关于创业,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分式,一个分子,一个分母,分母是你的期望值,分子是你的价值,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价值变‘大’一些,把自己的期望值降低一些。”导师的话让她对于事业终极价值以及生活本质,有了更实在更朴素的认识。
甘美雅对记者说:“很多人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赚钱而赚钱,所以就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和家人的感受,这些真不值得。有些创业的人就说,改天我有500万了,我一定要孝顺父母,等你有500万的时候,父母已经不能享受你的孝顺了。你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当下,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家人,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了。”
当记者问起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建议时,甘美雅表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通过兼职等经历能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毕竟真正的社会经验还很不足,很多想法停在半空中,没有去“落地”,跟现实的差距很大。创业一定要建立在评估清楚自己的基础上,不要盲目地单凭热情。她认为90后的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太多,对自我的认可可能会比较高,思维方式也需要沉淀,有必要适度地泼泼冷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与自我认知再创业更容易成功。
作为YBC的忠实志愿者,甘美雅表示自己会积极参加一切公益活动,尽己所能去帮助一些创业者。她说,这既是感恩,也是因为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有收获。
YBC组织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China-YBC),是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起的一个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参考英国的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International)扶助青年创业的模式,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咨询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以帮助青年成功创业。
YBC项目的宗旨是: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提倡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业务,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组织实施。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建立青年创业专项基金,为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者提供无息启动资金和“一对一”导师辅导等公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