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会拿起一本书,静静的看下去?
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好久没能拿起一本书,去静静的读下去。
周末的早晨,不出意外的“躺尸”,今天我醒来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想拿起手机,只想静静的躺在床上赖一会床。可是,我却突然觉得早晨9点的这间屋里,太静了。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习惯这样静的早晨?我怎么记得有人总在我耳边唠叨,一年之计在于晨……
被录音机里磁带放的唐诗歌曲吵醒。
我就知道我又得去检查一下书包,乖乖吃了早饭,老爸会送我去上学。
我会背着沉沉的书包,去教室里找课代表交一圈的作业,然后把书本拿出来等着老师上课。
那个时候,就算不想读书,也会有老师,孜孜不倦的要你跟着她一起念课文。是的,头顶拼音的课文,简单易懂的文字,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还有为了得到表扬,会大声念到脸红彤彤的我们。
教室里一撮一撮的围在一起,讨论着统一发的必读本都读了哪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爱的教育》?《繁星春水》?
读完10本的人(或者是12本,记不清了)总是会一脸骄傲的跑来炫耀,然后惹得一群孩子回家不写作业先去恶补这些书。
我记得我特别喜欢《爱的教育》,有情节的书,总是很吸引我。反反复复看过好多遍,以至于冷落了其他的读本,好几本书我大概都没有读过。
爸爸买过一本合订本的《读者》,那是我第一次有印象的杂志。里面一篇一篇的文章,不长不短,有情节,有鸡汤,有笑话,有情愫。我像是中了毒一般,对这本读物有了难戒掉的隐,每期都不曾缺过,直到很久以后。
同时,对于越来越有自己审美的我们,开始喜欢各自的明星或组合。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总是摆着娱乐杂志,销量特别好,小小的一本,里面有好多八卦和炒作消息,亦真亦假,我们却装作大人一般,为各自喜好争着分毫得失。
当然了,这种小杂志,都是在学校里传阅,美术课怕是最好的掩护了吧,乱乱糟糟的“绘画作品”下面,刚刚好,老师看不到。
从家到学校步行可到的距离,溜达着就走进了住校的生活。
还没能戒掉《读者》的隐,又走进了《格言》的坑。相比而言后者版面设计拼色很好,插画高级,硬件和软件都没有前者那么中规中矩,可是文章的选取上,还是前者逼格更高,内容更成熟。
在急着褪去稚嫩,强装成熟的年纪,我不停歇的汲取,觉得满足。
也试着和同学一起写过纪实类的人物短文投给学校的二月文学社,不出意外没被选稿,却没有多难过,反而觉得我们很酷。
情窦初开,空气里弥漫的都是不言而喻的情愫。
女生里开始疯狂传阅着青春文学的杂志和小说,会在周末自习时间,埋在辅导书后面看上整整一天,看到眼睛都聚不上焦,看到作业一字未动。
我记得我看的第一本主角是纳兰性德和他爱而不得的琳琅(记不得书名了),竟天真的相信了凄美才是爱情本来的模样多年。
我还记得第一次让我泪目的书,是《夏至未至》,谁都没讨到便宜的人生,最后都是妥协。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执着和残忍,谁和谁之间,对与错,爱与恨,又能怎么样呢。
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诸多情节里,果然期待的都是悲情。
猎奇题材的小说,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胆如纸薄的我内心是拒绝的。
却也逃不掉同学之间的谈论,好奇心驱使我去读,内心却害怕拒绝,就这样一直纠结,整整比同龄人晚了六七年才去完完整整看了《盗墓笔记》。
其实,中间也壮着胆看过两次,都因为情节过于生动,吓到晚上睡不着觉而放弃。究其原因,不知道本就害怕的我为什么要作死晚上睡觉前看,闭上眼就是海猴子,诡异的干尸,还有伸手不见五指的墓室……
大学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我在交新朋友,组团看电影和参加社团活动之间体味到别样的快乐,除了期末复习和考研,竟真的没从图书馆里借过一本书。
也真的在没有打算出门的糟糕天气,点开电子书软件,想静下心读个小说,却最终拒于电子书的冰冷。
随后,综艺走进了我的视野,就像定期打卡一样,追了的综艺每期都不曾落下过。在嘻嘻哈哈的欢笑中,那四年过得尤其快,我不出意外一本书没翻。
我曾经的房间里的书桌和书柜,也随着搬家重新购置家居,被梳妆台取代。
我曾经最依赖的杂志和读物,被整整齐齐码在梳妆台的下面的箱子里。
不再逐年订阅杂志之后,对于故乡只有冬夏的我来说,仿佛就是一瞬间就忘记了如何拿起一本书。
也真的从老爸的桌子上拿回屋里过几本书,却也最终败在与手机的争宠中。
即便我拿起手机也是刷着刷过不知道多少遍,看着重复内容的朋友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曾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的起的东西,现在竟然在向自己讨要一份勇气,想想都觉得好笑。
太多年后,这僵局,由那本迟迟看到结局的《盗墓笔记》打破。
悬疑的小说没有那么恐怖,所有的恐惧来自内心给予自己的压力。
所以,我执着于向内心讨要的那份勇气,本来就不需要吧,而是简简单单的拿起去翻阅,就会像年少时一样入迷才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