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创业思维好文分享-正文

梦想是走出来的

梦想是走出来的”这是奥康皮鞋的广告。奥康的董事长王振滔用自已的经历书写了梦想成真的一幕,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做,机遇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成功总是垂青努力付出的人。他自己说,“深深地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很多别人没干过的活儿我干了,别人没吃过的苦我都吃过了。

梦想是走出来的 - 第1张

王振滔生于温州永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的他尝尽辛酸与饥饿的滋味。那时候的温州流行一种风气。一个人若学一门手艺就可以安身立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全力供其他3个弟妹上学,身为长兄的王振滔在高中一年级时辍学,开始学手艺外出谋牛。第一份工作是跟着堂舅学木工活。“小木匠”在武汉走街串巷,居无定所,饥寒交迫,拉锯、挥斧、切凿,手上起了水泡、老茧,而那一年他16岁。这样的生活对少年王振滔来说是一种磨难,也是一种磨炼。正是这个时候生活的磨炼,使得王振滔具备日后成大事的素质。

在走南闯北的生活中,王振滔增长了见识。他眼观四方、耳听八方,在湖北见到了不少温州老乡,他们在推销电器、服装、皮鞋,而收入比自己做木工多了几倍,于是他放下木工家伙,做起了推销皮鞋的生意。

1986年1月,他带着温州5家皮鞋厂的产品,到武汉推销,他想用“提前交纳租金”的办法得到柜台。一家经理耐不过他的软磨硬泡,答应先提供给他一节半柜台试试。结果仅一个月,他的半个柜台的销售额,竟然比商场10个柜台还高,王振滔迎来了幸运女神的第一次眷顾。名声传开了,他的生意越来越好,这时却万万没想到,一个惨痛的日子在悄悄逼近。

1987年8月8日之后,围剿“温州鞋”的暴风骤雨席卷全国。南京、上海、湖北等地查抄的温州鞋堆积成山。杭州的武林门广场上,当众一把火烧掉5000多双温州鞋,温州鞋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作为小人物的王振韬也身不由己。刚从老家温州批发来的皮鞋被工商人员不由分说查封,并以5元一双在市场上出售,王振滔心里很不服气,就决定同武汉工商部门打官司,最后他胜诉了,却只获得2000元的赔偿。

22岁的王振滔一下子被打闷了,整整20万元的损失!王振韬走投无路只有卷起铺盖回老家。不过在当时,那个遭遇无妄之灾的年轻人想:“温州人如果连鞋子都做不好,还能够十什么?”就这样,他决定还是做鞋。1988年3月,王振滔筹集了3万元资金,买来一台制鞋机,请了几位手艺不错的制鞋师傅,办起了“永嘉奥林鞋厂”。

整个厂房其实就是他家里一间房子的一角,典型的家庭式作坊。他最终为自己的产品定下了商标——“奥康”,取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之意,顽强地等待着为温州鞋雪耻的那一天。

十年的“卧薪尝胆”终于有了回报,1998年2月,王振滔终于梦想成真,奥康皮鞋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真皮鞋5E"。2001年3月,王振滔在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上海“南京路”上开出了温州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在上海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为温州企业进军上海作出了榜样。

“奥康”的成功取决于王振滔拥有的先进经营思路。1998年,他率先在鞋业界导入连锁专卖特许经营制,把奥康的专卖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到2003年,他已在全国成功开设两千多家专卖店,并刮起了中国鞋业实施连锁专卖特许经营的旋风,从而为中国皮鞋营销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借鉴。

注重产品质量,是奥康的制胜法宝。在奥康建立之初,王振滔就提出“产品体现人品,人品决定产品”的质量观念。对产品,王振滔绝不手下留情。一次与香港公司合作,在第一批正待装运出口的鞋中发现有180双鞋商标贴歪了,在抽检时,不少人认为这点小毛病没关系。王振滔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操起剪刀,将180多双高档皮鞋全部剪毁,并陈列在工业园内,让全体员工参观,不少工人都掉了眼泪。

王振滔说:“对于奥康来说,最值钱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决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讲究诚信,是奥康的一贯追求。生意场上,王振滔情愿自己受损也要严格履行协议的承诺。一笔意大利客商的订单,投产时才发现按实际成本计算,出口价格每双鞋最少还要增加1美元。王振滔认为:“既然签了合同,就是亏本了也要做,奥康多赚1美元少赚1美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恪守信用。”

在占领了国内市场的同时,王振滔又瞄准了国际市场。意大利是世界鞋都,要尽快与世界接轨,就要从意大利开始。1999年、王振滔在意大利设立设计中心,将最前沿的鞋业资讯以最快的速度带回中国。2000年,他在意大利、荷兰等国设立分公司,将奥康产品打人国际市场。当年9月,近万双奥康皮鞋运往悉尼,奥康皮鞋随着悉尼奥运会走向了世界。2001年,他以百万年薪的高价,将意大利设计名师请到奥康、加速了奥康产品与世界潮流的接轨。2002年,他将奥康专卖店旗帜插在了美国纽约。现在,奥康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开设专卖店近20家。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附加值,成了每个企业家面临的大课题。王振滔经过思索后,决定坚持与国际一流品牌强强合作的策略。2003年2月14日,他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CEOX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从2003年起,GEOX公司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推广由奥康全权负责,GEOX销往亚洲和欧美市场的产品和辅助设计由奥康负责,同时,双方实现销售网络资源共享。这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第一次得到允许进入国际一流品牌在全球55个国家的5万个销售网店。

随着国家开发大西部政策的出台,王振滔又把握住了机会,他以企业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投人了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他多次深入西部进行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西部企业经营理念有待更新,制鞋业的整体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为此,在2003年,奥康投资10亿元,在重庆壁山建设占地2600亩的“西部鞋都”工业园,完成了由专业制鞋企业向经营产业链的转型。

如果说“温州制造”、西部鞋都仅仅是王振滔在皮革工业上的创新与探索,那么,王振滔开拓新的行业来自于单一制鞋业的经营风险。在品牌延伸的热风一度蔓延的时候,奥康又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多品牌经营。“对于鞋业来说,专卖店方式的连锁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多元化专卖店将取代单品牌专卖店,这可以视之为奥康对终端的又一次革命。”王振滔认为。经过深思熟虑,王振滔涉足房地产开发、生物制药、污水处理、广告传媒,他还联合8位温州商人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无地域限制的股份公司中瑞财团。此外,王振滔还想用5年时间打造100条商业步行街。一个个大手笔,让同行们望其项背,用“胆大妄为”来加以形容并不为过。

少年的失学经历,让王振滔认识到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希望能为孩子们的学习作一些贡献。2002年6月,他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签订协议,捐赠1000 万元建立浙江省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2004年,王振滔又筹备成立2000万元的“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和200万元的“浙江中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基金会”,他想用自己的力量为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王振滔有一句有名的话:“我们现在做事情已经不是为钱,而是为了体现一些自己的价值。至于钱,只要够用,100 万和1000万是没有区别的。”王振滔就是用这种信念来经营奥康。的确,心中长存梦想,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如今,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奥康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亿元资产,年产值超过15亿元,创利税1亿多元的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业集团之一。集团主导产品奥康牌皮鞋连续四届蝉联“中国真皮鞋王”的称号。

王振滔的成功也是数万温州人成功的缩影。他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诠释了“梦想是走出来的”这句话,也让我们看到了温州人勤劳务实、敢为人先的奋斗历史,除了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之外,成功是没有捷径的。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