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人,都舍得逼自己一把
后台有同学留言问我:职场上,那些精英人士为什么会那么优秀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闲来无事,就写篇小文聊聊。
你不够优秀,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
首先,不得不承认一点:每个人在能力上存在的差距真的非常大。
有些人工作能力出色,并且才华横溢,不仅能说好几门外语,还会唱歌、绘画,舞跳的也好,还特别会说话,拥有令人羡慕的身材...
而还有一些人,他们身上的光芒则要暗淡许多,这也不会,那也不擅长,很是平庸。
那么,这种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因自然是很多的,比如说天赋,有些人对语言的学习就很有天赋,有些人的智商生来就比较高;再比如说成长环境,有些人从小就拥有优渥的教育资源,甚至能得到名师的指点,有条件接受系统、专业的培养。
这些客观原因是存在的,但我想说的是,也有很多资质平庸的人,成长环境不是很好的人,他们一样非常出色,满身才华。
这些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就是俩个字:努力。
上大学那会,隔壁宿舍有一哥们迷上了街舞。他虽然没有舞蹈基础,但强在够执着,天天晚上跟着人家练习,玩命地练,肩膀、手臂、腿、后背,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跳的很不错了,还能在一些场合做些表演。靠着这股子狠劲,他还学会了滑板。
身边还有一朋友,四十多岁,普通话讲的都不太利索,但他却在几年的时间里学会了英语。
英语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呢?
出去玩的时候,他可以和老外非常流畅地沟通,平时看外国电影是完全脱离字幕的。
这样的一个中年人,看起来很优秀吧,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是在国外留学过的,或者从事什么涉及外语的工作,但其实他四十岁之前连国门都没有出过,而他的本职工作则是一名厨师。
他之所以英语能说的这么好,源于和儿子的一次吵架。
儿子读小学那会,某次英语没考好,他教训了一顿,儿子反过来对他说,你不也不会吗?
他当时气坏了,揍了儿子一顿。等静下心来以后,他去找儿子聊天,俩人打了个赌,看谁学的更好。
从那以后,听、读、说、写,每天从不间断,坚持了好几年,在他的影响下,如今上初中的儿子英语也很棒,曾经的弱项学科成了强项。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努力程度之低,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地步。
很多时候,我们不那么优秀,其实真的不是天赋有多差,也不是没有条件变得更好,就是单纯地不够努力,对自己不够狠。
而那些优秀的人,不过是比我们更舍得逼自己一把罢了。
敢对自己下狠手的人,过的都不差
讲两个发生在秦末、楚汉相争时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推翻秦王朝的暴虐统治,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数陈胜、吴广,以及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于巨鹿。
而秦军的另一位大将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大营,以供粮草。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前去营救赵王歇。但宋义到了前线后,却迟迟不出兵。
项羽对宋义的做法非常不满,一怒之下杀了宋义,自己做了上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渡过漳河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将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将做饭的锅全部砸碎。
意思很明显,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变得异常骁勇,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两年后,秦朝就灭亡了。
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就有这样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第二个故事: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派大将军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韩信只带了一万两千人马,和二十万的赵军相比,实力悬殊非常大。
善于排兵布阵的韩信,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背水阵,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的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机攻进赵军大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事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
韩信的回答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之所以讲这两个故事,主要想说两点:
1. 人身处于绝境之中,往往能爆发出巨大的、超乎想象的能量;
2. 态度决定成败,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态度和决心。
所以,那些敢于逼自己一把的人,往往过的都不差,而我们很多人距离心中想要达到的高度,差的就是放手一搏的和不言放弃的执着。
各位可以在文章下方的「写留言」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