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舍才有得能退才能进
舍,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因为有了可以舍予别人之心,才能够 ,所以舍是一种博爱。因为舍予了才会得到,这是万物循环的自然规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而“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有些问题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退一退,换个思路,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因此,要懂得退与进、舍与得,才能有益于自己和不伤害别人。在退与进之间前进,在舍与得中间平衡,既能做事,也能养身。不然,就会在舍与得之间迷失,在退与进之间两难。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些人,只算自己的利益,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比隔壁邻居每月少那么一点薪金就愤愤不平;因为主管没有注意到自己“杰出”的表现,就认为组织不公,领导是昏君庸才;整天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讲奉献,一味索取。 或者刚刚为企业做了一点事情,有了一点成绩,便以此为筹码向公司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整天算计着我今天付出了多少,明天便要拿回多少,更有甚者,总想着少付出一点,多拿回一些。得点小利便兴高采烈,且不能如意,便牢骚满腹,消极息工。他们缺乏从自己和企业的长远目标着眼,患了“近视病”,若不纠正,则成不了大器,也得不到大利。
海洋动物里的海参,它的自卫方法非常独特。当它被人捉住时,会把体内又粘又湿的管线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从体内喷出来,缠到人的手指上,当你还来不及脱手时,海参就趁机溜走了。碰到螃蟹前来招惹或大敌压境时,它同样“弃甲曳兵”而逃,排出粘稠成团的内脏器官,让人“惨不忍睹”,而它却能”无胜一身轻”地从容脱险离去。只要经过几个星期,海参就可以重新长出一套新的“引擎”来。
海参舍了它的内脏器官换回了新的“引擎”,以一身轻退去,却捡回了一条命。
杰西大学毕业后、他所学的专业正处在低迷时期。直到第二年才联系到一家对口的公司。这是一家据说在国内相关行业内颇有名气的大公司,它招聘岗位的职责和杰西毕业设计的内容比较吻合。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投
了简历。不久,公司通知杰西去面试,并问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这些都是他所熟知的内容,回答很让公司满意,当即拍板要了杰西。
上班以后,杰西发现工作点都不吃力, 而且公司还把他当作技术骨干来使用。尽管杰西很受公司重用,但他在公司的感觉并不是很好,每天工作的内容机械地重复着。于是,没过多久,杰西就辞职了。
在开始寻找第二份工作的时候,杰西认真规划了一下自己的职业道路,觉得继续从事原先那一行的话,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他决定转行。于是,杰西去找一家著名IT公司的人事经理,可是人家认为他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拒绝了他。
这时,杰西意识到,相关工作经验是进入这家公司的通行证。可是,怎样才能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呢?他认为从相关行业的小公司做起未尝不是一个亡羊补牢的办法——既有灵活的运行机制,又可以积累工作经验。
后来,杰西在网上查到一家规模很小的 IT公司,并去应聘。小公司老板很抠门儿,给的薪水很低,且不提供食宿。但他还是选择了这家公司,因为在这里有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杰西又去了先前拒绝他的那家著名的IT公司应聘结果很顺利就通过了公司的笔试、面试、复试。由于他有业内工作经历,再加上考试顺风顺水,终于迈进了这家公司。
事后杰西谈了他的体会,在求职过程中,与其在岗位有限、竞争激烈的高端求职市场上奋力厮杀,倒不如舍大而求其小,退而求其次,先找一些些运行机制灵活、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公司安顿下来,增加业内经验值和能力附加值,以图长远发展。
先舍后得,以退为进是一种太智慧, 在这方面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受益匪浅。
任何人或事物都不会尽善尽美,不要长久地仇恨任何人与事,“舍”与“得”、“退”与“进”对于人而言,是一种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当你学会了“舍”与“得”、“退”与“进”,你便能真正领悟生命的内涵,便能站在比别人更高的位置,看问题和处理事情就会比别人更加透彻,更加有效;当你学会了“舍”与“得”、“退”与“进”,便因知道人生残缺的本质而豁达,它会令你体谅人性的弱点,走出生命固有的盲区。
虽然整个社会都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可良好的关系却是建立在“舍”与“得”,“退”与“进”的基础之上的。舍不代表丢失,退不代表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学会舍与得,就会放下世间荣辱。善于退与进,就能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关系。
只要我们端正立场正确处理“舍”与“得”,“退”与“进”的关系,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旦我们真正把握了“舍”与“得”,“退”与“进”的尺度,就等于拿到了人生成功的金钥匙。
能下才能上,能退才能进,能守才能攻,能输才能赢,能苦才能甜。能失才能得。——生活感悟
能慢才能快,能静才能动,能曲才能直。能小才能大,能屈才能伸,能少才能多,能退才能进。——生活感悟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真诚地付出才会有所收获。——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