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文分享-正文

见辱能忍为大智

见辱能忍为大智 - 第1张

能忍辱就能坚强地承担一切,忍辱是世间最大的力量。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寓有禅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有人辱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平白无故地被人辱骂,当然很不乐意。但应该知道,这种张口就骂的人,一般都没有修养,没有风度,有什么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争论不休呢?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二是忍辱负重,力图东山再起。大多人过分看重第一种态度而忽略了第二种态度,这就造成对价值取向方面可怕的、不应有的偏差。

唐朝名臣郭子仪对待忍辱有独到之法,简简单单两个字“忍”和“慎”,就做了四朝红人。

鱼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此人虽无才能,却会溜须拍马,所以皇帝很是宠幸他。他对郭子仪的才干权势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来诽谤攻击他,都没有成功,鱼朝恩一怒之下,竞暗中指使人盗掘郭子仪家的祖坟。

郭子仪知道这是鱼朝恩干的,当时他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兵权,举手投足皆关系大唐帝国的兴亡,连皇帝都敬着他三分,要除掉一个鱼朝恩,真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当他从前线返回朝廷时,满朝公卿都以为他必将有所行动,岂料郭子仪却对皇帝说:“臣多年带兵,并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残暴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墓坟的事也有很多。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不忠不孝、获罪于上天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祖坟被挖历来被视为奇耻大辱,而郭子仪却能隐忍下来,足见他的气度之大。也正因为他见辱能忍,他才能在那个奸佞横行、国君昏弱的时代,逢凶化吉,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险滩,享尽富贵,以85岁的高龄安然辞世。真可谓能忍是福,小忍有小福,大忍有大福。

容忍也是人在正常社会交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容人、容事的胸怀肚量,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理智是大度。

美国有个老教师叫莫根,邻居来找他下围棋,正巧有朋友在,邻居便在书柜前看了一会书就告辞走了。可是莫根在朋友走后却发现几天前放在书柜里的1000美元不见了。他回想走到书柜的人,除邻居外再没人光顾过,于是就认为邻居偷了钱。他很愤怒,第二天就到邻居家要钱,邻居并没有想象中的破口大骂,反面轻轻说了一句:“对不起,竟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于是,他拿出了1000美元交给他带回去。

不久,外出办事的儿子回来了 ,他把事情讲给儿子听,儿子听了大吃一惊,原来那钱是他拿走的,因为当时紧急,所以没对父亲说。莫根一听,十分惭愧,赶快到邻居归还了钱,并且连声向邻居道歉。这个邻居以忍耐代替争斗,得到了莫根永远的尊重。由此看来,忍苦、忍辱、忍受委曲,一切都忍,忍到最后,就会成为美化世间的力量。

当我们看美国大片《亡命天涯》中的忍尽人间耻辱,要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汉子,看兰博的硬汉形象,日本电影《追捕》中的硬汉高仓健形象时,我们的心里是酸楚的。一些自夸为跨世纪的“弄潮儿”,有许多连一点忍辱负重的硬汉意识都没有,稍不如意,就心灰意冷,要死要活,好像天就要垮下来一样。还有一些小心眼的人,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就去斗狠的人,虽然为数不是很多,但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许多人越来越不适合在逆境中生存了。

想一想,如果孙武不能忍辱,怎能有《孙子兵法》留传于世;如果不能忍辱,韩信如何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不能忍辱的人,是不可能担当起大任的。

这个社会需要容忍,人与人交往需要容忍。人活在世上,生与死、利与害、祸与福、喜与怒,小至一身,大至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容忍。谁都想受人尊敬。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复杂,有人尊重你,就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你不顺眼。因为你的优秀掩盖另外一些人的才华,所以难免会给你捏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如果你疲于应付这些,你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的正事吗?那不是正好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为了一点小事而怀恨在心,矛盾就会逐渐扩大,以至于冤冤相报,不可收拾。唯有容忍,以一种客观、令静的目光来对待他人的过失、错误,就不会向他人翻脸,就会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亲贤臣,远小人”,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不与小人周旋,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所谓心量不宽,难容于众;遇事不忍,必生大患。古人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可见,低调做人,见辱能忍是大智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