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姿态是最佳的保护色
在人类的世界里,最好的“保护色”就是“低姿态”。低姿态是一种谦虚,是一种尊敬,是一种友好,是一种礼仪。世界上凡是成熟的东西,都是呈现“低姿态”。例如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头来;果实丰满了,它就是枝丫低垂。杨柳的枝条,也都是柔软低垂的,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未见柳树折断。
自古以来,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周文王弃王车陪姜太公钓鱼,灭商建周成为一代君王;刘备三顾茅庐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没有文王及刘备的低姿态哪能求得封君注王的赫赫成绩,流芳百世。放低姿态,曾国藩自削兵权消除清王猜忌,以保晚节;放低姿态,卡耐基遍访能人以成其事;放低姿态,越王勾践卧新尝胆光复国家;放低姿态,林肯布衣之交当总统;放低姿态,司马迁三十年苦著《史记》。他们用低姿态成就了大成功。
亚里士多德说:“目标的高标准与身体的低资态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与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为生存之态,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能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抓住事物的真谛。
战场上面临敌人枪弹袭来时,最明智的选择是低下身子甚至于卧倒,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这说明有时“低”比“高”更适宜生存。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经历的事情不见得件件都适合我们的身心,更不会件件都是量身定做,这就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的大智慧,是修身、立身、入世、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尊,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被尊称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则保存最完整,而得以保存如此完整的原因,便是它的低姿态。因为兵马俑坑都是地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矮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自行车竞赛的选手,都是尽量弯簇低伏前进,姿态愈低,所受的逆风阻力愈小;田径赛跑,选手起跑时也都是蹲下来,以低姿态静待哨音冲刺。所谓“树大招风,垂枝者劲。”人生在世,昂首与低头,低头的人大都受人喜爱,因为他低姿态;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的人,人都喜爱小声说话的人,因为他低姿态。所以低姿态的人会有人缘,低姿态的人到处都会受人欢迎,低姿态的人令人如沐春风,大家自然也就乐于亲近,乐于和他在一起了。
跋涉于人生之路,也必须学会低头。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处处碰壁。涉世渐深后,就知道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学会低头意味着谦虚,谨慎。学会低头,就是在陷入泥潭时,知道及时爬起来,远离泥潭。学会低头,就是上错了公交汽车时,及时下车,换乘另一辆车。
人生是一场无奈又必须继续的游戏,所有事情的始终与结果都是我们摆出的一种姿态或造型。它们或成功,博得满堂彩,或失败,无人鼓掌也无人欣赏,像掩在尘埃下的陈品,无人问律。生活中有许多事无奈为之,时间磨平了激情和勇气,让我们变得平庸。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放低姿态去学习和等待,机会只留给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写份手稿,学几句外语,或许这些都是平常的积累,但加起来足以使我们不平凡。
所有说。心身不为物累,就可以无牵无挂。外表的奢侈和舒适,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简单生活不仅摆脱泥潭,而且能净化心灵,培养质朴无私的开阔胸怀。生活越简单,生命越丰富。
有攀比就有痛苦,总是自我否定,自己瞧不起自己,会使人丧失信心。在滚滚红尘和喧器之中行走的人,不妨别去考虑自己的工资比人低一档, 自己的声音比别人低一度,自己的官职比别人低一级,而应抽出时间去听听窗外的鸟鸣,看看外面的大自然风景。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友爱,就多一份快乐, 多一份平安。
作为年轻人,更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这个时候需要放低姿态,去听听老人们的诉说,他们会告诉你人生的经验和陷阱,从而使你避免走许多弯路。
书上说人生有许多岔口,只有一条通向成功,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使你少钻许多的死胡同,增加许多成功的指数。
放低姿态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作为,学习谦恭,学习礼让,学习盘旋着上升,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也是最佳的保护色。
高标准的目标与身体的低姿态,两者和谐统一,是造就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马克·吐温
以低姿态化解别人的妒嫉——妒嫉是一把烈火, 会毁灭一个人。——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