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文分享-正文

别被面子的枷锁套死,死要面子等于折磨自己

别被面子的枷锁套死,死要面子等于折磨自己 - 第1张

“死要面子”等于慢性自杀。爱面子问题,几乎成为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共同心态。半个世纪以前,林语堂在《中国人的脸》一文中就说过:“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深刻地刻画了国人的这种特性。

鲁迅先生在《说“面子”》一文中说过,“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人们的“面子”观念往往是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职业相称的,例如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就不屑于与爱面子的商人为伍,他们的面子只是与学问连在一起的,而作为商人,他们的面子恐怕也跟“财富”密切相关。人们在心里都有一种对自我形象的定位,与这种形象不相称的行为,他们就认为“丢脸”了,而若是有些东西会令这种形象更光彩的,他们就会觉得“很有面子”。

有一个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惟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为了能重新起来,他经常请人吃饭,拉拢关系。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了两个钟点工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 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砰然打开柜中最后一瓶。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最后,他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反倒花光了积蓄,欠了一屁股的债。

其实,爱面子本是一件正常的事,起码表明人们还拥有自尊心和自己的人格。问题在于,人们用爱面子的心态去维护自尊的目的往往发生了偏离。从深层考虑,人们“爱面子”的行为表现通常是为了在别人的眼前炫耀,是为了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评分”提高一些而已,而这些行为表现也不一定合乎社会、他人和自身的利益。说到底很多人的“要面子”实际只是一种虚荣心。他们所理解的“面子”只是等同于别人羡慕的眼光、赞赏的语言和自己那种高人一等的飘飘然的感觉而已。

这种虚荣的“面子观”存在于人们心中其实是为祸不浅的,其中之一便是使人们不惜比阔斗富,铺张浪费。在咱们中国人的一生之中,几乎从生到死每件大事都与”面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生、结婚、生日,一般都少不了大摆宴席,光光鲜鲜,然而在“面子”的后面却是有苦难言。在仍不富裕的普通人家庭,由于“面子”被吃喝葬送掉的财富,恐怕不是能用数字说字说得出来的。

除此之外,这种“面子观”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害处莫过于阻碍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不少人只跟着“人言”走,常常迷失了自我。由于爱面子的人更多考虑的是别入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他们的行为标准就完全取决于别人的思维了。林语堂说的“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原因就在于此。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