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效应
在山脚下有一个葡萄园,绿色的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晶莹剔透的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看上去是那么诱人。望着这些已经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摘一串以解口馋呢?这个时候,有一只狐狸路过葡萄园,它闻香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这饱满的葡萄不禁重涎三尺。但是这葡萄太高了,根本够不着啊!狐狸想了想,向后退了几步,憋足了劲,猛然跳起来,不过可惜的是,还差半尺才能够得着。狐狸安慰自己,没有关系,再来一次,这一次结果还是一样。接着反复蹦几次后效果越来越差了,距离也越来越远,狐狸折腾一番后实在是跳不动了。这时候,吹来一阵微风,葡萄上的绿叶沙沙作响,从葡萄架上飘下来几片枯叶子。
狐狸看着叶子心里不禁又在盘算着:要是能够吹下来一串葡萄就好了!于是,它仰着脖子,耐心等候,但是等了好一阵,它发现一点希望都没有,那几串挂在架上的葡萄,纹丝不动。唉!狐狸叹了口气。忽然间,它笑了起来,自己安慰自己说:“那葡萄肯定是生的,所以才会这般坚固,葡萄肯定也是又酸又涩!哼!这种酸葡萄,就是白送给我,我也不吃!”最后,狐狸一脸得意地走了。当人们达不到自己所定的目标时,就会不自觉对自己加以安慰,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当人们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让自己得到短暂的平衡,往往会将目标进行贬低,聊以自慰。或者说当别人做得比自己成功,而自己却怎么也达不到那个高度的时候,自己也会安慰自己,做得那么成功也未必是好事啊,现在的我才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就算成功了也不能改变什么,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这则寓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心理学中也就有了“酸葡萄心理”这个专业术语,用来解释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它也是人类心理防卫功能最为重要的一种。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自己最后采取的是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心理平衡”。那么,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当他在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的一句就是“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把皮肉之苦给忘记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经常采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以获取“心理平衡”。毋庸置疑,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当人们认为自己对所面临的压力已经是无能为力的时候,那么适当采用这种应付方式可以避免走向极端。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总是停留在“心理平衡”上,而应该在事后采取积极措施,尽快将问题解决掉。当你的工作已经竭尽全力,但还是没有见老板给你涨工资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出现自我安慰的心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别人的工资还有比我还少的,我这算不错的了。这样自己心里也就找到了安慰,也找到了平衡。
生活中,当我们遭受到挫折时,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比如说,有一位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是仅仅考取了一所一般大学,这个时候就会在心里默默念叨说,名牌大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再说那里竟争太激烈了,说不定我拼命学习也跟不上,而在一般大学里学习,说不定我非常轻松地就能够名列前茅了,更何况名牌大学出来的也不一定比从这所大学毕业出去的强,我宁当鸡头也不愿当凤尾。又比如说,有一名普通干部在竞争部门经理的时候落选了,当时心里有些失落,回家后也是闷闷不乐的,但是后来自己也想开了:职务越高,责任就会越重,那么承担起来也会更费力,如此劳心劳力会让自己身体吃不消的,还不如当个平民百姓更好,乐得逍遥自在,而且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和处理个人问题。这样一想,他的情绪很快就恢复常态,不再烦恼了。
与“酸葡萄心理”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现在只有柠檬,于是就会对外宣称自己的柠檬是甜的。这种没有承认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来减轻内心深处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也是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当然,这两种效应都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者烦恼,为了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让自己能够快速接受现实。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也存在“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的合理运用。因为学校的生活、学习压力都非常大,当学生过分沉浸在由于困难或目标未竟而导致的心理不安、紧张乃至消沉的负面情绪中时,教师可运用“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来帮助他们摆脱这种过度的焦虑带来的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这样做有利于及时调整心态,确立下一阶段的前进目标并为之努力。
所以说运用“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不过,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无论是其中的“酸葡萄效应”还是“甜柠檬效应”,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应用,才能减轻心理压力。
而作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也会引起消极的反响。一方面,它能够为学生自身所受挫折找寻借口,学生明知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却不能正面、理性地面对,这样做在最终结果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候还会导致个体自我萎靡,随后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后悔恨不已;另一方面,这种心理也非常容易蜕化学生的奋进意识和正面看待事物的习惯,会逐步在师长和学生之间失掉信任,一旦落人恶性循环之中便很难自拔。
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全面、合理地认识自我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尽可能避免这种自欺欺人的意识不断蔓延,教会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习惯,通过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等问题进行不断自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认知升华。“酸葡萄效应”也是有利弊之分的,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