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期为镜,可识人是否守信
高先生是一个已经有10年工作经验的导游,他说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等齐团友”。
“事先说好的时间、地点,基本上没有一次大家能够准点到齐。不是这位先生在景点拍照留影迟迟不肯出来,就是那位女士在忘我地购物。既然是团队旅游,大家就应该有遵守时间约定的观念,一个人迟到,意味着整个团的团友都要白白浪费时间等候他。也浪费了全团的游玩时间。”
一次,高先生带团,在约定集合时间到了后,迟迟不见一对母女出现。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其他团友都在担心那对母女出了什么意外,就赶紧让人回去找,这时才发现她们正在瀑布前租了衣服拍艺术照。她们到集合地方的时候,已经超过约定时问整整半个钟头。“反正你们会等到我们来了再走。”看到整整一车焦急的团友,那两个人却没有一点愧疚感。
高先生说:“已经定好的时间、地点,如果不遵守还定它干吗?浪费别人的时间,于己无益,于人有忧,又何必这样呢?”
张小华是我们之前的班长,邀请了我们几个同学周末去他家里聚会,他在网上留言的时候并不是很正式,仅说周六晚上7点钟到他家。直至到了周六晚上6点半,我才恍然想起竟然忘记了问他家的具体门牌号。
所以,我赶紧给他发短信,可是却没有回音,上网求救于其他同学,也没人知道,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只好直接去他们小区边看边问了。幸运的是我刚到小区时:接到了小华的电话,才知道因为信号问题,他也是才收到短信。
说好的其他人,或者因交通问题,或者因临时有事,均迟到了,但都不约而同地打了电话来说明原因,小华也表示谅解。所有人到齐之后,小华说很开心大家都能来,我们很开心地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晚上。
在平时的工作或学习中,我们是否也有过因为一些事情而爽约的情况呢?
假如不是客观条件的限制,看似时间观念不强的问题,却是一个人没有信用的具体表现。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观察一个人,方法也很多,但是考察一个人的“信”却是最先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
信,是做人的准则。 常言道:“言必信,行必果,果必真。"信,就是要信守承诺、一诺千金。 其实,这也是一个做人的根本要求。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那么他就难以得到正面的评价,守信的人值得我们依靠与信赖,而言而无信者,说到做不到,或是说一套做一套,那简直无法想象和他们一起工作或生活的情景。
在我国战国时期,商鞅在秦王的支持下,准备变法革新,为了赢得民众的信任,商鞅在南城门,立起一根高有3丈的木头杆子,贴出告示:“将木杆移置北门者给予黄金 300 两。”
民众不清楚商鞅在耍什么把戏,没有人敢去搬。第二天,商鞅增加赏额至1000两黄金。这时,一个胆大的人决定去搬这根木头。他很快将木杆移到了北门。商当时就将1000两黄金赏给了他。
这件事立马传遍秦国,老百姓都认为,商鞅言而有信,说出来的话必定能够实行。如此一来,商鞅为将要公布的变革赢得了民众支持。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信,往往是很难做到的。有的人对下属、朋友、同事许下诺言,可是过一阵子就忘了。“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这是庄子提出的一种识人方法。说的是,和对方设定一个紧急期限,看他是否守信。一个人是否守信,在事态紧追的情况下求其帮助或与其相约,就能从他的行为中得到验证。
“陈小姐,明日上午9时,我在办公室等你,我们讨论一下财务管理上的一些事情,你能准时到吗?”财务总蓝赵平对符合招聘条件的陈小姐这样说。
“没问题。”陈小姐迅速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9点整,陈小姐并没有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中。赵平在那儿等了她1个小时,然而她还是没有来。第三天上午,陈小姐在没有通知他的前提下,却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里。
“抱歉,赵总,昨天上午我同学来郑州了,我去火车站接她去了。”她无奈地向赵平解释昨天为什么没有来。
“抱歉,陈小姐,昨天下午3点有一个来应聘的王小姐,我感到很满意,决定正式聘用她,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吧。”赵平站起来,暗示她谈话已经结束了。
陈小姐很吃惊,因为她有在4家大公司工作的经历。却不知,她自认为的优势,正是赵平怀疑的地方。 这时候,赵平就是在用“急与之期而观其信”的方式来考验她。
假如她之前打电话解释,也许结果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