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伎俩虽小,蛛丝马迹也不可放过
小人的骨子里是不老实的,但有些不老实的人作伪会被一眼看穿,伪而加诈那就不易被发现了。因为这种人善于矫饰,能隐藏其本质,给人以假象,故能迷惑人,要分辨出来就很不容易。也因其难辨,这种人干的罪恶勾当就难被发现,所造成的后果也更重。
奸诈之人常常有不可告人的打算,如让这种人掌权,必谋私以害公,为此必然是结党营私,所干的也就是祸国害民的勾当,他的权力越大,造成的伤害也越大。
擅长弄虚作假的人,巧于掩饰,为求做到天衣无缝,使人无从窥知其真面目,因而得以窃取名誉使人信任,夺得权力以行其恶。这种大奸若忠、大恶若善的人,当其罪行被揭露,国家和人民都已遭受其害,灾祸也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对于善于矫饰的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南宋时期,为了“精忠报国”,年轻的岳飞应募从军,参加抗金斗争。不久,他就升迁为一名能干的军官,并且组织了一支“岳家军”。岳飞有句名言:“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很快,宋军在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1140年秋,岳飞率领军队在河南大败金兵,并准备把金兵赶回东北老巢。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皇帝却连发12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只能停下攻打的脚步。
这其实是丞相秦桧使的坏。当时宋朝的内部分为主战与求和两派,秦桧是当时最大的实权派,也是最富有的官僚。为了保存财产与官职,他希望宋朝以最快速度求和。求和的先决条件当然是除掉主战派代表岳飞。秦桧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想出一招毒计。
他先陷害岳飞的大将张宪谋反,然后又诬陷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写过谋反信,是同谋。凭借这些诬陷的罪名,岳云与张宪就莫名其妙地被关进了监牢。然后,他又借口质问岳飞几个问题,要求他到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去。岳飞一踏入临安,就被抓进大牢。
为了给杀害岳飞找一个理由,秦桧宣布岳飞、岳云和张宪共同策划谋反。抗金名将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他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左思右想,这样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大概有”。在秦桧的指示下,岳飞三人很快就被判处死刑。1142年春节的前一个晚上,岳飞在杭州风波亭遭到杀害,那时候他才39岁。
秦桧明白,凭正当手段是无法杀岳飞的,他就只好加给岳飞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仅仅凭猜测来给一个无辜者定罪,是无中生有的诬陷。由于这个颠倒黑白的故事,到现在人们依然使用“莫须有”这个词。
秦桧这类的小人没有任何道理,没有在基本道德意识之上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在小人的心目中不存在所谓的群体大局、国家大事。小人最大的追求便是个人利益,就是他强烈欲望的满足,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我们正常人所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小人的准则却是“个人利益至上”,而且要坚决地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丝毫没有国家、集体利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