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人不丢人
在过去,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信奉的是“勤于教子,耻于经商’、“君子不言利”、“无商不奸”等儒家信条。儒家重礼、重义、重仁、轻利、蔑商等思想导致大部分人重仕轻商。
但温州人为什么能率先喊出“赚钱很光荣”这样的壮语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历来远离政治文化中心,人多地少,加上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为了寻求生计,从事小商小贩的特别多。在北宋兴起、南宋形成的永嘉学派提出“以利和义”、“义利并举”的主张,在物质和道义的关系上,摒弃了那种“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重义轻利观念,更是造就了温州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头脑,他们把通过辛勤劳动拥有物质财富看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也推动了温州历史上几次商业的空前繁荣。古已有之的重商传统,让勤劳的温州人认定了市场是衣食父母,赚钱是创业目的。
如果说温州人传统的商业头脑是一粒种子,那改革开放政策就是阳光和雨露。当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向祖国大江南北时,敏感的温州人便迅速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一时间,温州人奔往全国各地,温州货更是雨后春笋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家家是工厂,呼呼响叮当”,专业村、专业镇、专业街成了温州的一大景观。十万农民购销大军“走南闯北,拾遗补缺”,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震动了整个神州大地。
有的人创业,因为耻于与“商人”联系在一起,就掩饰地说自己做生意是为了创一番事业等等。但温州人实事求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理直气壮地说是为了赚钱!威力打火机有限公司老板徐勇水面对“你创业成功的动力是什么?”的提问时,他回答:“就是为了赚钱,过上好日子。”
温州人可贵之处就在于,认为赚钱光荣、做生意不丢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些肩挑担子的温州人,穿行于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听不惯的嗓音吆喝着,做着修修补补的小生意:补锅、修鞋、弹棉花……
当时很多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修一双鞋几毛钱没出息,甚至连农民都认为他们干的是很低贱的活。但他们不以为然,仍默默无言地承受着世俗的眼光,踏踏实实地赚钱。等到讥笑他们的人醒悟过来时,温州人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开始在更高的平台上大展宏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