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角债,也能追回欠款
三角债是中国企业的一大特色,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商业活动,国家也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三角债。可就是这种人人痛恨的三角债,有的小老板也能加以利用,成为自己追讨欠款的工具。
老李在批发市场做小五金的生意,自己有一些拳头产品, 为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他也从市场上的同行那里调一些其他的产品作为补充。其他的同行也会从老李这里调一些产品补充他们的产品线,这样互利互惠。按照行规,一个市场中的同行调货都不用先付款,一周或者半个月结算一次,这样大家的现金流都好控制。
有一次,同在一个批发市场的老王从老李这里调走了10万元的货。半个月后,到了对账结算的时间,老王还是没有过来。老李打电话过去催,老王也爱理不理。没有办法,老李亲自去老王的店面找他。
见面后,老王大倒苦水,说那笔款没有收上来,对方一直没有打款,让老李宽限几天。老李心想,大家都是市场上的同行,有困难都可以理解,于是约定一个月后来取款。
哪知一个月后,老王还是那个说法,也没有给出还款的底线。这下子,老李有点急了:“你的生意没有收回钱那是你的事,我这边已经宽限你一个月了,你还没有个说法,这也太不地道了。”老李为这事憋了一肚子火。
老李的侄儿正好从县城到省城出差,顺便到家里来看他。看到老李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连忙问缘由。老李将事情的原委和侄儿说了一下,侄儿在县城也做五金生意,他想了一下,笑着对老李说:“你将这事交给我吧。我这次正好要从老王那边进些货,你过几天在家里等钱吧!”
过了几天,侄儿真的给老李打过来10万元。老李心想:“ 还是侄儿的面子大,他出面老王马上就打款过来了。”但仔细想又不对,如果是老王还欠款,为什么不是自己来还?那边钱可是从侄儿的户头上打过来的啊!他连忙给侄儿打电话问个究竟。
原来,侄儿这次从老王那里采购了15万元的五金件,先交了5万元的定金。老王开车亲自送货到侄儿那里,侄儿将货点清后,请老王吃了顿饭。在饭桌上,侄儿将老李给老王的货单拿给老王看,就等于冲抵了侄儿剩下的货款。老王拿着货单,脸上一阵燥红, 也不好说什么。于是,侄儿就将自己原来要付给老王的10万元尾款打给了老李。
老张心得
追回欠款的方法有很多,采用法律手段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通过打官司来追回欠款,虽说有法律条文的支持,但要真的追回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大,往往会使一些小老板“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在法律之外,还能找到欠款单位的一些软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挽回自己的损失,也是值得研究的。
当然,这些都是异向的思维方式,平时最有效的方式是尽量不要发生欠款,谈生意要有明确的合同条文,为自己日后寻求法律帮助提供有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