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前先磨炼心志
一个人要想经商赚钱, 心理上的锤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孟子将“苦其心志”看得比“劳其筋骨”还重要。经商者在创业之前,就要通过多种历练,做到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创业中不畏艰险。这样才会有信心和勇气在商海搏击。
有这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位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防在美国中部加州靠近大沙漠的陆军军事基地中。营区生活条件简陋,天气十分炎热,在那里一天中有很长时间温度都在40°C以上,风总是整天地吹,四处尘土飞扬。
有一次,塞尔玛的丈夫奉命到沙漠深处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她一个人留在基地的铁皮营房中,周围居住的都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印第安人,于是她给父母写信要求回家。她的父母很快便回信给她,信中只有两句话:“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人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巴,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夜空中的星星。”
塞尔玛将这两行字看了又看,她明白了父母的心意:倘若一个人总是低着头,结果只能看见地上的泥土。我为何不抬头看一下天呢?抬头看,就能看见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只有泥土,还有星星。她感到很羞愧:“好的,我就去寻找星星。”塞尔玛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后,她走出了屋子,开始主动与土著人交友,并请他们教授怎样纺织东西、制作彩陶。土著人礼貌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将一些珍贵的工艺品送给她,她也因此爱上了印第安文化。不光如此,她还开始研究沙漠,沙漠之中的日出日落,那些五彩绚丽的沙漠植物在她眼中显得十分迷人。沙漠依旧、土著人依旧,只是她的心态变化了。两年过后,塞尔玛成为了沙漠专家,并依据这段生活经历写出了 《快乐的城堡》一书,该书出版后十分热销。
你若在患难之日胆怯,你的力量就要变得微不足道。对于经商者来说,心态十分重要。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在碰到困难、挫折与失败时,是从不灰心丧气、消极悲观的。
刘先生出生于四川一个偏僻的小镇上。 他16岁时,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不得已辍学自谋生路。
做什么营生好呢?刘先生家的邻居经营药材,每月能获得几百元的利润。这笔利润当时在他们家乡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于是,刘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买了一些板蓝根, 拿到集市上去卖,当天全部卖掉,赚了20元钱。次日,他将这20元钱全部购买了药材,没过两天便顺利卖出,又赚了三十多元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他一直在赚钱。
尝到了经商甜头的刘先生,更加兴奋了,他说服父亲将家底拿出,购买一批药材准备大赚一笔。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批药材竟然是假的,只是一堆干柴罢了,全家人都傻了眼。
常言讲得好:“旱路不通走水路。”刘先生心想,没有本钱了,但年轻人有的是力气。于是,他与几个同龄人合伙开办了一个砖瓦厂, 三个月后砖瓦厂准备点火烧窑,然而后来一次山洪暴发,竟使得好端端的砖瓦窑转眼间变为一堆碎片。
经受两次失败打击后的刘先生,并没有被击溃,而是重新振作精神,寻觅新的赚钱门路。他家乡的芦苇很多,能够编席也能够造纸。于是,刘先生便同一位温州老板合伙,准备开办一家造纸厂。遵照合作协议,温州老板出资金、技术与设备,刘先生出原料、厂房、劳力,然而当数百平方米的厂房建好后,温州老板却撒手不干了。
就这样,刘先生在不到20岁时,就受到多次的打击,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然面,这些失败并没将刘先生击垮。顽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但让他挺了过来,还使他增强了继续创业的信心。后来,他背井离乡,做起了茶叶买卖,经过坚持不懈地顽强奋斗,最终登上了富豪的排行榜。
赚钱有学问
身体的劳累、创业的艰难、失败的痛苦其实都是对创业者最好的锻炼。一个在绝境面前不绝望的人,注定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打垮的人。在商场上,成功的老板总是用积极的心态支配人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艰险。他们始终以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潇酒的态度来支配、控制自己,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登上财富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