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善抓政策大商机
冼笃信是一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的年轻富豪,他用不到10年时间,圆了自己的致富梦。现年33岁的他,已有逾5亿元的资产,他就是靠抓住政策的机会成功的。
冼笃信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停止学业,靠自己辛勤劳动来增加家庭收人。他17岁就天南海北去闯荡,在海南当过民工,到过湖南、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做过小买卖。虽历经磨难,但他勤奋刻苦,在几年的漂泊生涯中,掌握了经营的要领,熟悉了市场行情,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大地,政策的转变给中国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冼笃信审时度势,认为自己开创事业的良机到了。他四处寻找发展起点,决心干一番事业。
1980年,他找到了起点,在家乡的一项建筑工程中, 将所需的石料全部承包了,开展这项业务,他赚到了一笔钱。以此做资本,在家乡开办了一家小型塑料加工厂。1982年,他与海南国有农场合作,使塑科厂的生产规模扩大。1984年,他又在琼山县开办了海南南联商贸总公司,利用平时积攒的资金开辟新的领域。此后,他陆续开办了一系列工厂。 他25岁时,决定开办海南腾龙实业公司,自任总裁。
冼笃信成功经商的秘决就是善抓政策商机。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新高潮。机智灵敏的冼笃信迅速决断,将他的企业总部移到海口,利用自己积蓄的实力和信誉在那里开展房地产业务。冼笃信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先后在湖南、云南等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现在已建成的房地产面积达38万平方米,这些业务的推广,使得财源滚滚而来。
目前,冼笃信的企业已发展成为海南省私营企业界第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
陈先生起初是香港一家珠宝行的雇工。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1969年,他凭借日常积累的1万港元,走上了辛勤创业的道路。
众所周知,要想从事珠宝生意,1万港元实在不够,根本无法经营。但是陈先生并没知难而退,而是凭借自已在珠宝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向同行赊购了100多万港元的货物,从事珠宝制作生意,那年他仅有25岁。
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给陈先生带来了发展机会,他迅速抓住了。
中美建交后,中美关系的坚冰终被打破,美国人忽然对中国的一切备感兴趣,什么事物都觉得新鲜,一时间掀起了一阵购中国货热。
身在珠宝行的陈先生独具慧眼,瞅准机会,开始调整经营策略,专售半宝石首饰,向美国出口。这一招果然灵验,一炮打响。半宝石价格低,需求量很大,薄利多销,便获得了高额利润。陈先生取得了成功,全靠政策帮了忙。打那以后,他走上了经营坦途。
1977年,陈先生将生意搬到美回来做,这样一来, 他的生意在美国的市场便更加牢固了,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先生时刻关注时势的变化,并随时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1079年,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他瞅准这一时机, 将许多产品都迁往中国内地加工,成本便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984年,陈先生预料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会不断加强,风行10多年的半宝石市场逐步疲软。于是,他迅速实行战略转移,毅然投资2000多万港元,向精美宝石市场进发,走上了经营高档首饰的道路。
实践证明,陈先生这步棋又走对了。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许多人都将眼光聚集在购买首饰上,陈先生又赚了一笔钱。
赚钱有学问
审时度势的精要在于准确把握时机、估量形势,从现行的政策中寻觅商机,从而运筹帷幄,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投入,获取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