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龙:“三起三落”的创业英雄
采访对象:杨其龙
毕业院校: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市场营销学
在校时间:2004年—2006年
创业时间:2006年
启动资金:10万
公司名称:福州城商投资有限公司
经营项目:电子商务 本地化生活服务
目前雇员:20~30人
经营业绩:2011年营业额300万
杨其龙,来自福建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他有5个姐姐,他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他家本来是村里最穷的,到他上高一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才有所好转。据杨其龙回忆,他上小学时,学费从来就没有按时交过,总是面临辍学的危险,但是他很想上学,所以,那时候的他感觉“压力”很大。
有一次开学,他的同学都开学上课去了,而他都没有报名,他就一个人跑到一个亲戚家去“说情”。因为每一年开学,都是他这个亲戚帮他“担保”才能报名的。可是这次,这个亲戚却很不耐烦了,因为他已经为杨其龙“担保”好几年了,也面临着一些学校方面的压力,这亲戚就有点不想为他“担保”了。那时候的杨其龙已经懂事了,面对这种情况,他觉得“面子”上有点过不去,甚至他的自尊心而也受到了一些“打击和伤害”。但这个亲戚最终还是为他担保了。
每到期末的时候,杨其龙也很害怕。因为欠了一个学期的学费,这时候该交了。那个时候,他最怕上班主任的课,班主任一进教室,他就低下头去,不敢看班主任,怕他提学费的事。有一次,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叫起来,让他回家把学费拿来交了。他感觉很“丢脸”。但他也拿不出这些学费来,他只好自己走出教室,跟另外一个没有交学费的女孩一起到田里玩。等班主任的课上完了,他才回教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人越穷,他的自尊心就越强。”这些事情,在杨其龙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要奋发向上的种子。
直到他上高中的时候,他家“时来运转”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父亲跟着他叔叔去“闯上海滩”,没多久,叔叔就回来了,因为没有赚到钱。可他父亲不想这样空手回来,他还想留在“上海滩”找点事做。这时候,突然有个老乡要把一个便利店主动转让给他,不仅不让他马上付转让费,还借给他父亲两万块钱作为“启动资全”,因为这个便利店地理位置很差,还有一家便利店和它竞争,而且附近工地居多,很少人来买东西,生意很差。他父亲没有多想,只想着能在上海落脚,有个便利店,他父亲就很满足了,甚至都没有考虑便利店的发展前途。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另一家便利店就倒了;而且,附近的工地建了很多楼房之后,都变成了比较高端的消费场所。而这里只有他父亲一家便利店,没多久,这家便利店的生意就“起死回生”了。
就这样,因为一个“贵人”的帮助,他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很多。那时候,家里的年收入就在二三十万。“创业,做人很重要,运气也非常重要。”
2004年,杨其龙考上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这是福建省商业人才的“黄埔军校”,那个年份,从大环境来说,学校对商业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很多人的商业意识和创业意识都“蠢蠢欲动”了。杨其龙也不例外。
刚上大一,杨其龙就联合全班同学成立了一个“九一五创世纪销售中心”,“九一五”是因为成立的时间是9月15号,也有“就要我”的意思,“创世纪”是来自一部香港的电视剧《创世纪》。这是一个模拟公司运作的社团组织,也是用他们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在这个“模拟公司”实践。他任销售中心的“董事长”,班长任“总经理”。全班同学就是“员工”,他们每人出50块钱“入股”,一共30个“股东”,1500块钱,这就是他们创业的“启动资金”。
钱准备好了,可该做什么项目呢?杨其龙发动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来一次“头脑风暴”,最终,他们决定做一个“早餐工程”的项目(大概成立销售中心两个月后)。因为冬天临近,大学生大多比较懒,不愿爬起来吃早餐,或者等他们起来吃早餐的时候,食物已经冷了。根据同学们的这种需求,他紧紧抓住这个“商机”。然后,他们就列出早餐的种类,优劣好坏,价格从高到低,但最后,他们决定只卖一些包子、豆浆之类的早餐。因为他们只有1500块钱,简直微不足道,只能做一个“轻贪产投入的小生意。接着,他们马联系“供应商”。
这1500块钱是怎么分配的呢?杨其龙拿出其中的一半来做广告宣传。宣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中式的广告“轰炸”和投放,另一种是地面部队的“进攻”。由于他是学生会副主席,分管学校的文艺部和宜传部,他利用“职务之便”,让文艺部和宣传部的同学帮他们设计一些海报,并帮助张贴宣传;此外,杨其龙也分管学校电台,他就让电台的同学不断地播广告,他们的广词是:订早餐,就到九一五!另外,他们30个“股东”拿着宣传单到每一间宿舍去问要不要定早餐。
就在这种双重“攻势”之下,他们的广告终于被很多同学或听到或看到了。同学们都感觉很新鲜。“也因为那时候我们学校还没有这种早餐形式‘创业’的先例。我们为大学生和供应商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宣传了两三天之后,他们就开始了订早餐的业务。他们的“订餐模式”非常简单,有一张表格,首先让同学填写订餐的时间,有一天、一个星期和一个月,然后,在他们现有的早餐种类下选择早餐,表格下还有“备注”,订餐的同学周一、三、五可以订同一样早餐,周二、四、六就可以订其他的早餐。他们做事情的方式也比较“传统”,他们的早餐不是通过电话或者手机预订,而是他们直接上同学的寝室去,一个个地统计订餐数量。统计好之后,他们打电话给外面的供应商第二天送过来,然后,销售中心就给同学们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当然,他们的分工都是非常明确的,销售中心分为采购部,销售部和客服部等部门。
一个月之后,全校一半的市场都被他们占了。他们班的女生被其他同学亲切地称为“包子妹”。他们的“业务”扩展之后,除了卖早餐,他们还卖泡面、饮料、零食,以及一些生活学习用品,他们甚至推出了会员制,累计积分等“营销策略”。他们“早餐工程”的项目还算比较成功。但有一天,学校的副校长找杨其龙谈话:“杨其龙,早餐还是不要做了,因为早餐的卫生得不到保障,为了同学们的健康考虑,学校决定禁止你做这件事。”学校以“食品安全”为由,停掉了他们这个“业务”。后来,他才了解到,原来是食堂几个老板找到学校副校长说,如果再让杨其龙干下去,他们就不干了。“我们抢了食堂老板的生意。”杨其龙得意地说。
后来,学校也给了杨其龙一些补偿,比如介绍步步高福州分公司的老总给他认识,让他做步步高电子词典、MP3、复读机等产品校园销售业务的总代理。大学几年,福州很多大学生都是在他手里买步步高的产品。在和步步高的合作中,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里的“创业”经历,让杨其龙积累了一些创业的经验和商业意识。大学毕业后,杨其龙没有去就业,而是马上创业,注册成立了一家图书公司,名字叫“福州沿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6年9月份,在杨其龙开了那家公司,自己当老板两个月后,母校一次迎新晚会,邀请他以赞助商和优秀毕业生的名义做演讲。校长讲完话之后,他就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没想到,这大话说完没到一个月,他的图书公司就倒闭了。
杨其龙的第一次创业,启动资金是10万块。有几万块是大学里挣的,其余的钱都是向父母“借”的。他创业的“动机”,主要是为“延续”大学时代的梦想:出一本书。因为他从初中以来就喜欢写作,他曾经拿过“全国写作比赛”的二等奖。大学的时候,他还是文学社的社长,他还在《男生女生》、《初中生》等文学杂志,以及其他报纸上发表过数十篇文学作品。他是一个“文学青年”。怀揣着出书的梦想,他成立了一家图书公司。当然,也是因为他在大学里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学到了一些市场营销学方面的常识,以及家里的支持。“我创办这家图书公司的时候,刚毕业,什么都不懂,我就跑到工商局和税务局去问,先对注册公司的流程熟悉了一遍。”
创业初期,他满怀自信。他先招了几个员工,一个是他的女朋友。一个是做设计的,一个是做校对的。稿子主要由他和他女朋友看。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网站,主打青春文学,吸引网络写手来投稿。“有时候,有一些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得主给我们投稿。”平时,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天在网上看稿子,联系作者等等。
没多久,他们就做出了一本青春文学的书。杨其龙环记得他和出版社打交道的情景。那时候,他第一次独自一人上北京,找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坐火车硬座坐了两天一夜。在福州的时候,还挺暖和的,到了北京就冷飕飕的了。到北京之后,他打了一个黑的士到他的表姐家,毕竟人生地不熟的,他打了很多电话才找到了那家出版社。杨其龙说:“现在想来,我真佩服自己那时候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
在经营这家图书公司的时候,杨其龙自己也写稿子。那时,他在《福建法制报》(现在的《法制经报》)上连载一部长篇侦探小说,小说的名字叫《欲海沉浮》。
有一次,因为杨其龙临时有事,好几天没给他们写稿子了,报社编辑就向他催稿,说读者都已经等不及想看到故事怎么发展了。几天之后,公司团队参加一次活动,有一个编辑朋友向一个老民警(是杨其龙的读者)介绍杨其龙,让那个民警“大跌眼镜”,说:“原来你就是《欲海沉浮》的作者啊!”他没想到杨其龙竟然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他还以为作者也是一个和他一样干刑侦工作的警察呢。他说小说中的刑侦推理非常符合逻辑,而且小说很会设置悬念,情节也引人入胜,很有可读性。夸了杨其龙一番。“那种感觉啊,真是太舒服了。”杨其龙得意地说。这两件事,不仅助长了杨其龙的“虚荣心”,当然,也让他对自己的图书公司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但不幸的是,他们做的那本青春文学的书,几乎没有卖出去。他的图书公司只支撑了三个月,做了一本书。杨其龙分析他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原因时,他说:“我成立一家图书公司,纯粹是为了我的文学梦想,太过天真,没有太多商业性的考量。一本书出来之后,我所面对的是怎样卖出这本书,以及员工的工资,还有房租。”
当杨其龙把这本书做出来之后,他以为只要把这本书放在书店里,就会有人去买,他没有想到怎样去“推销”这本书,也完全没有考虑市场,而他大学里所学的营销学的知识,在这里几乎派不上用场,卖书可不是像大学卖包子那样简单。书卖不出去,要支付员工工资,还有房租,杨其龙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公司只能倒闭。
杨其龙的梦想被现实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在他的图书公司倒闭之后的那段日子,他几乎身无分文。他向家里借的好几万块钱也“打了水漂”,他已经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了。他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的生活非常拮据。有一次,他帮女朋友到包子店买早餐,但是他的口袋里只剩3块钱,他不知道自己是要买馒头还是要买句子。最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买馒头,因为馒头可以吃饱肚子,包子虽然好吃,但是不容易吃饱。
吃完馒头之后,他就和女朋友坐在银行门口,等着表弟给他打钱过来。因为他表弟拿了他的一些书去卖,还欠他几百块钱。他表弟说这两天就会打钱过来。那天,他们一直等到天黑,杨其龙隔几分钟就跑到取款机旁,把卡插进去查询余额,但总还是那几块钱。他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走来走去,有点苦恼。“那时候感觉确实很凄凉,口袋里已经没有钱了。”但在那种情况下,他还不忘向女朋友许诺,要给她一个很好的生活,女朋友也深受感动。
有一天,他读到一句话,“含泪播种的人一定会含泪收获。”他很有触动。没多久,他又重新振作,重新出发,成立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名字叫上海网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怀着对父系的愧攘,杨其龙来到上海,来到父亲身边。父亲也是做生意的,在杨其龙第一次“做生意”失败之后,他父亲常常和他聊天,比如问他做生意亏本的原因是什么,成本是多少,利润是多少等,还提醒他这些“算盘”一定要在心里打好,才能去做生怠,不然就会亏本。“做生意是一门学问,虽然行业不同,但是做生意的学问永远是相通的。”杨其龙说。
第二次创业,公司的注册资金是50万,“不是说我有多神奇,一下就由几块钱变出这么多钱来,主要是我父亲的帮助。”杨其龙毫不讳言。
2007年,是电子商务大发展的一年,那一年,陶宝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C2C销售模式得到广泛认可;支付宝展开了境外人民币支付业务,标志着网购市场向国际化迈进。那一年,国家也逐步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引导电子商务市场走向成熟。
杨其龙也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于是,他也想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潮中“分一杯羹”。“这种电子商务发展的大环境下,可能我并没有发现什么商机,我可能是一个随大流的人。”很多事情,杨其龙都还没有考虑成熟,只是凭着一种创业的冲动和热情,就急忙“上马”了,成立了一家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做电子商务。
公司成立以后,杨其龙为公司做了一个简单的定位:主要做本地化的吃喝玩乐的生活服务。公司创立之初,杨其龙也是满怀自信的,这第二家公司比上一家图书公司规模要大,员工也有10几号人。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杨其龙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聘请职业经理人。“我做了一件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情。我说服了当时国内一家大型房地产门户网站的老总顾先生,加盟我们公司做运营总监,相当于公司副总。而且,顾总只拿3000块钱的工资。”3000块钱的工资,与顾先生在那家网站的薪酬相差很远。当然,杨其龙承诺给他公司的股份,年终分红等等。
杨其龙是怎么说服顾先生的呢?有一次,他特地把顾先生请到他的公司,和他在会议室聊了很长的时间,他分析了一下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把他现在做的业务,以及公司未来的规划都和顾先生说了,杨其龙对自己的发展方向非常有信心。而且,最重要的是,杨其龙让顾先生看到了一种年轻人创业的冲动和激情,这感染了顾先生。那时候,顾先生的状况是:因为他已经在职场待了很长时间——他在诺基亚和西门子公司都待过——也想找一个创业平台来干一番事业。就在这样一种机缘巧合下,他们一拍即合。
加入杨其龙的公司后,顾先生非常敬业。他是公司年龄最长的,但却是公司最早上班和最晚下班的。不仅如此,他给杨其龙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他经常和杨其龙讨论关于创业和产品的各种设想。比如,他们那时候就有了一些比较前卫的想法,他们设想了一款用手机就能和陌生人搭讪的软件,像现在比较广泛运用的陌陌软件。这对杨其龙有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但那时候公司还不成熟,不具备实现这些想法的要素。顾先生感到很遗憾。不仅如此,自从顾先生加人之后,还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后来我发现,顾先生加盟我的公司,就像自行车装上了飞机的引擎,不仅跑不快,自行车还会散架。”杨其龙非常遗憾地说。“我这么小的一家公司,我竟然敢请职业经理人,但是,请了职业经理人,不仅没办法推动公司,也没办法给他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施展他的才能。”
后来,顾先生给杨其龙提了一个要求,给他一个实验室。因为顾先生是技术型的人才,需要一个实验室,研发新产品,他的初衷是想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但是,杨其龙的公司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实力,没有实现顾先生的愿望。没多久,顾先生只能离开杨其龙的公司,也算是“好聚好散”。他走的时候,也只拿了3000块钱的基本工资。这让杨其龙又苦恼不已。
杨其龙的第二家公司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面临倒闭的危险。资金上难以为继。公司解散的时候,临近过年,公司已经两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杨其龙是以信用卡的形式给员工发工资的,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他“透支”了银行3万多块钱。那天,杨其龙把所有员工叫到一块说:“公司今年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大家把工资领了,就可以回去了。”杨其龙心里非常难受。但是他又故意给员工一点希望,他接着对员工说:“如果公司明年能缓过劲来,大家再回公司上班。”他看着员工一个个领完工资,只剩下他和财务两个人,没多久,财务也走了。第二天,他通知另外一家公司来搬办公家具和设备。
第二次创业失败,杨其龙受到的打击比第一次创业失败还要大。第二次创业失败之后,他总是一副非常颓废的样子,生活完全颠倒了过来,整天在家里呆着不说话,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头发也不剪,胡子也不刮,父母叫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拒绝,肚子饿了的时候,才记得吃饭这件事。那时候,由于欠着银行的3万块钱,银行整天给他打电话,“威逼利诱”他还钱,甚至,他还收到过银行寄给他的律师函。“这3万块钱,是我回到福州之后,才还上的。那段时间,杨其龙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杨其龙向记者分析他第二次创业失败的原因。第一,他那时候还太年轻,有创业的激情和冲动,但是好高骛远,没有脚踏实地。第二,他对上海的电子商务生活服务市场不是很熟悉,而且,资金上难以为继。他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说:“假如你要做一个生意,需要100万,如果你有150万,这个生意就可能比较稳,但如果你只有90万,那是不是意味着你有9成的把握呢?其实不一定。要摇动一个东西,需要100分的力量,只有90分的力量一样撬不动。我们想撬动上海这么大一个吃喝玩乐的市场,想打造这样一个通道,我觉得我们的力量还不够。”
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痛苦“沉淀”后,杨其龙又回到了福州,他的家乡,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
2008年,他来到福州。这次,他只带了300块钱,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家。经过前两次的经验教训,他觉得,创业一定要自食其力,他已经不好意再向家里要钱了。“我发现,前两次创业都是我家里的支持,反而没有发展起来,这次,我是白手起家,现在公司发展得比较稳健。”
第三次创业初期,杨其龙首要的工作就是积累资金。等时机成熟,等时机成熟,再成立自己的公司。
来到福州之后,杨其龙没有再盲目地创业了。他仔细地“流理”了一下自己在福州的资源和人脉,他发现,自己可以从高校“切入”,因为他对高校市场早已驾轻就熟;他再“梳理”了一下自己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即上家公司司——上海网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资源。最终,他决定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那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兼职中介的服务。
他创业的形式是,成立一家上海网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办事处(这家公司虽然倒闭了,但并没有注销)。做法很简单,利用上海网扬信息科技公司的网络资源,搭建一个网络平台,为福州的大学生提供兼职信息。为了节省成本,他没有租办公室,而是在住处办公,而且,他做的业务也是“轻资产”的,不需要去采购或者生产什么东西。
他招了两个员工。开始的时候,不付工资,一个月之后再给工资,也就是说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必须从300块钱的成本中,赚到至少能支付员工工资的钱。“我那是想赌一把,也是想给自己压力。”
杨其龙是如何开展业务的呢?
他们一边通过网络,报纸,和店铺等各个渠道,收集一些兼职招聘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发布;还一边打电话给用人企业问要不要兼职,他们可以提供兼职员工。把广告打出去之后,接着,杨其龙就到各个高校去宣传自己的网络平台,以及一些兼职信息;他还实行会员制,如果成为他的会员,只需要交60块钱的会费,杨其龙就可以帮大学生们提供兼职信息。“对大学生来说,60块钱不是大数目,一天的兼职工作就可以赚回来了,还可以帮他们积累工作经验。”
就这样,慢慢地,杨其龙以收会费的形式,让资金的“雪球”越滚越大。当然,一个月之后,杨其龙成功支付了两个员工的工资。
杨其龙的业务发展起来之后,他开始慢慢扩大自己的规模,比如变更办公场地,租用学校场地作为办公地点。
当杨其龙小有所成的时候,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他绕了一个大圈子,他先是在福州,后北又去了上海,现在又回到了福州,原来他的电子商务市场一直都在福州,就在这些大学校园里。
随着业务的扩大,杨北龙还成立了一个会员俱乐部的网络社区,把这些会员“资源”集中起来:便于沟通和交流,甚至还为会员们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务”,“我做这个会员俱乐部的目的非常明确,第一,在福州生存下来,第二,积累一定的资源和人脉,我们先有会员,商家才会与我们合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商家资源,大学生会员们才会到我们这里来消费。”杨其龙说,后来,他们的服务也从单纯的“兼职中介”扩展到活动、交友、培训、消费等业务,发展成了一种真正的本地化的吃喝玩乐的生活服务。
杨其龙还组织大学生会员们参加各种户外扩展活动和游戏,比如爬山。在他们所举办的最大的活动中,最成功的、最有影响的是“福州大学生盛大晚会”,在第三届晚会上,他们冠名为“海峡大学生盛大晚会”,这吸引了台湾文教基金会,福建省红十字会,还有团市委创业联盟等政府部门和单位,以很多知名的企业来参加。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杨其龙看到了未来。
“兼职服务是我用来赚钱的,消费服务是为了培育公司将来转型做铺垫的。”杨其龙的业务发展壮大之后,他逐渐抛弃了“兼职中介”这项服务,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本地化生活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电子商务。他的视野也由校内扩展到校外,甚至整个福州市。
等到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人脉之后,2011年,也就是来福州3年之后,杨其龙把这个上海网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办事处,先是变更成分公司,然后成立了一家独资公司,名字叫“福州城商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那家公司后来只单独代理淘宝“聚划算”的业务。杨其龙是这两家公司的企业法人。
那天去注册自己的第三家公司的时候,杨其龙是兴奋和激动的。但是公司的这个名字把工商局的人给难住了。工商局的人问杨其龙:“你要投资什么?”杨其龙说:“我要投资福州市的电子商务,‘投资’两个字比较有‘钱’途,将来的电子商务领域肯定是非常有前途的。而且,将来我们还要做大学生创业投资。”在注册第三家公司的那一天,杨其龙的创业思路终于明晰起来了:他要专注于福州本地的电子商务促销的领域,和与此相关的业务,以及一个比较长远但非常切合实际的计划:大学生创业投资。
前两次当老板的经历,让杨其龙在管理等等公司制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第三家公司成立时,杨其龙对于管理就比较游刃有余了。比如杨其龙的公司在制度设计上比较讲究一些人性化的东西,讲究一种平衡,“中庸之道”。“但人性化的东西,并不是为了突破这些制度,而是补充。”杨其龙说。
今年的妇女节,杨其龙悄悄地给每一位女同事订了一张电影票,然后以二维码的形式发到每个女同事的手机里;还有一次,公司一个同事的生日,杨其龙准他一天假回家休息,然后,杨其龙写了一封信,让一个同事带着信和一份蛋糕,冒雨送到他家。
当然,关于公司制度,杨其龙一直都在探索之中,到目前为止,公司的制度还算比较成熟,比如杨其龙常常强调“流程”和“系统”这两个词。他为公司的员工制定了一整套的“流程”,公司的发展方向在哪,员工个人的发展方向在哪,这些规划和“流程”一定要非常清晰。一个员工刚进公司,会先经过公司的一套“培训系统”,还有“培训教材”,比如一个商家的历史销售记录,客户的评价,对每个行业,他们都有自己的文案,怎么写文案,消费者要退款怎么退等,这些数据都会让新来的员工去学习。还有考核系统,比如每周一、三、五的业务会议制度,对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以及预测将来的遇到的困难要怎么克服,要获得公司哪些支持等,最后的成果怎样,再根据这些成果进行一定的奖励或者惩罚措施。又比如薪酬系统,杨其龙的公司渐渐向股权制迈进。
此外,杨其龙公司的部门设计也自有其“流程”和“系统”。公司部门都是围绕业务来转的。商务部,负责招商合作;企划部,是用策划来带动和商家的合作,企划部也根据商家的需求,为大型品牌企业策划一些专属的、个性化的方案;编辑部,负责网络页面的编辑;客服部,随时解决消费者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问题;财务部,负责和商家进行结算;今年,公司还新设了一个行政部,负责公司内部的协调。行政部的设立,标志着杨其龙的公司在管理制度上又向前迈了一步。
“每个员工都清楚了系统和流程,那就可以进行快速‘复制’。”杨其龙总结说。
目前,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福州本地的商家,电子商务化。但同行之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现在的情况有点像诸侯混战,还没有出现一个很“强势”的平台和品牌,大家都有机会。”杨其龙公司的这个平台的优势在于本地化的生活服务。他们的盈利模式也变得单一化和专业化了。
简单地说,杨其龙的公司所做的事是帮商家做团购,做促销,而且,促销是以商家联盟的方式;进一步发展,杨其龙就帮商家进行电子商务代运营。他们的商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品”,而是“生活服务”,把这些服务变成标准化的“商品”,进行“销售”。
再简单地说,他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商务促销,“我们的促销模式正在向O2O电子商务发展。”
O2O,是指Online To Offline,线上对线下,促销模式是把商家在线上(互联网)进行展示,在线上招揽生意,从线上源源不断地带客源到线下去体验。凭这个二维码,就可以去店里消费。去消费得带上一个凭证,这就是“二维码”,一旦在杨其龙的电子商务平台预订“商品”之后,杨其龙就会发一个“二维码”给消费者。
比如一个消费者要购买餐饮服务,他们会把一些饭店餐饮种类贴在网上,是几人餐的,是几菜几汤,是几荤几素的套餐等等。消费者“购买”之后,他们会让消费者在后台填写手机号码,之后系统会自动发送一条二维码短信给消费者,消费者就可以带着这个二维码到饭店消费了,饭店会有个二维码的识图设备,直接拿出手机找出短信“刷卡”,验证之后,确认已经在网上购买了服务,消费者就可以放心消费了。然后,他们再和商家进行结算。这就是所谓的线上下单,线下消费体验。他们的电子商务平台相当于一个网上的“百货商城”。杨其龙说:“别人都是卖衣服鞋子,我们卖吃喝玩乐的本地化的生活服务。”
二维码的识图设备也是杨其龙的公司提供的。其中,二维码是一个很关键的元素。
杨其龙公司的盈利模式其实非常简单。第一,百货,他们叫“按销量付费”。第二,提成,或者说差价,公司有自己的服务网站;如果一个消费者上他们的网站,并且在跟他们合作的商家哪里买了服务,那就付给他们钱。比如一个套餐,商家卖60块,他们卖80块,中间20块的利润就是他们的。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公司会成为人们生活和消费的入口。你在一个城市里,不管你是登陆我们的网站,还是使用手机,都能通过我们应用程序,找到适合你的消费场所,而且马上可以线上‘下单’,马上就可以消费。”杨其龙说。
第一次创业,杨其龙心怀美好的文学理想,但是他没有很多的经验,也没有资源和人脉,也没有真正地脚踏实地地做事,还靠父亲支持了很多的创业资金,最后他失败了。第二次创业,他仍然依靠父亲的力量,他的胆子很大,很有胆识和魄力,但是,他公司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他来干一些“大事”,资金上难以为继。他又失败了。
两次失败,让杨其龙变得谨慎了,他还领悟到:“一个人总是靠外部输血,是活不长久的,一定要自己造血才能长期生存。”当然,在失败两次之后,他还能坚持创业,这才是最可贵之处,“我一直坚信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如果真的是遇到困难,很累的时候,没有办法面对的时候,也不要坚持着,可以睡一觉,一觉醒来,再去面对,睁开眼睛,会觉得压力没这么大,可以继续前行,”
俗话说,三思而行。当杨其龙第三次创业的时候,他没有盲目地马上成立公司,而且,他故意给自己压力,没有问父亲要一分钱。他是白手起家,他先是“试探”了3年,积累了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资源和人脉,还有充分地了解市场等时机成熟之后,他才正式注册自己的公司,招聘员工,完善公司的制度等等。
“现在,很多大学生一开始创业就想,我的公司要有多大,多漂亮,员工要有多少多少才正规。一定要有稳定的业务和收入,稳定的团队,才能想着下一步。第三次创业,我是在家里办公,赚到钱之后,才慢慢地租用办公场地。”杨其龙有点后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