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茂旭:把梦想打碎了再去拼——找准创业的着陆点
采访对象:葛茂旭
毕业院校:青岛科技大学 机械专业
在校时间: 2005年一 2010年
创业时间: 2010年
启动资金: 10万
公司名称:青岛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经营项目: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目前雇员: 11人
经营业绩: 2011年销售额100万
2003年的某一天,正上高中二年级的葛茂旭和同学们一起在阅读室上阅读课——葛茂旭之所以对那那一天记忆犹新,是因为那是他播下梦想之种的日子,从那一天开始,他有了奋斗的目标——他在一本大学生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大学生卖鞋赚钱交学费的故事,葛茂旭非常佩服这个大学生。读完后,爱好写作的葛茂茂旭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站在18岁的山头,仰望未来的群山峻岭》;思考自己未来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这个高度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达到。那个故事对葛茂旭的触动非常大,再加上从小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葛茂旭便把创业当成了自己的梦想。
葛茂旭的父亲出生于1961年,那时候正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出生之后完全没有东西吃,就靠两个姐姐要饭勉强把他养大,所以他的父亲是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他虽然没有自己创业,但是却辅助别人成功创业,现在是一家企业的副总。因为父亲那时候的思想比较前卫,他认为即便是没钱,也要尽己所能让葛茂旭去接受最好的教育。于是,葛茂旭从小的生活状态就是不停地转学,从农村转到乡镇,又从乡镇转到城郊,然后初一转到了市里, 父母在乡镇上班,葛茂旭在城里上学,他整个小学、初中、高中,就这样辗转了五六个学校,也正是因为如此,葛茂旭结识了很多人,他的交际面比同龄人更广一些。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葛茂旭说:“我非常爱交朋友, 这点也是深受父亲影响, 我觉得我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朋友。”葛茂旭的记忆里永远有父亲和朋友在家喝酒聊天的情景。因为父亲是非常豪爽的人,爱交朋友,也非常好客, 所以家里几乎天天都有客人,葛茂旭从小就与这些叔叔阿姨们聊天玩乐。还亲眼看着他们其中一些人创业成功,他非常崇拜他们,他觉得,人生就是需要出点彩,年少的时候有所期待,年老的时候有所回忆。
2010年,当葛茂旭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给他联系了一个工作单位——青岛港务局。 那虽然不是事业单位,但是工作稳定,薪水也算丰厦,一进单位,月薪就有5000多,这是一份羡煞同学的工作。但是葛茂旭觉得,在这样的单位上班,时间长了之后,就只剩下机械性的工作了,毫无创造性,那不是他要走的路,更无法实现他的梦想,所以他拒绝了父亲的安排。
葛茂旭很庆幸,自己的梦想是从2003年开始建立的。他始终认为,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但是如果一个 人的梦想是在两年之内建立的话,那这个梦想是不成熟的,是没有经过时间的积累和验证的。葛茂旭坚信,梦想的实现就是把梦想打碎之后再拼凑起来,要懂得一点一滴的积累,要懂得每一个碎片的拼凑,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之后,梦想就能够实现。所以,他一直都在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梦想,步步为营,脚踏实地。
既然胸中充满的是创业的梦想,那么如何去实现这个梦想呢?葛茂旭知道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需要不断地历练自己,提升自己。所以,他一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里,葛茂旭一直当班长,后来又当上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葛茂旭与人交往的能力。从前腼腆、内向的大男孩变得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当他的想法得到周围同学的支持和拥护时,他的自信心也随之强大起来,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大学四年,他还进行了一些创业“实战”练习。他摆过地摊卖过衣服。因为老家潍坊附近有许多名牌衣服的代工厂。因此,那里就有很多品牌衣服的“尾单”,葛茂旭充分利用这地域资源的优势,从工厂仓库把那些“尾单"买出来,然后拿到学校去摆摊卖。那些衣服很便宜,质量又很好,自然卖得非常不错,他每天晚上都可以赚一百多块钱。
2008年的时候,他还办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培训班。共实当时葛茂旭并没有考虑培训市场如何,可以说促使他办培训班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了提高自己的德语水平,葛茂旭曾特意跑去北京学习。报了一个德语培训班,15天时间,学费花去2800元,再加上吃饭、住宿都需要花钱,住的还是仅仅能放下一张床的小房子,培训班课程上完,葛茂旭花去了5000多元,他说,他还算节约的。当然,花费高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他觉得在培训班学到的并不多,老师教得还不如自己的大学老师好。为了赚钱,培训班招收学员当然是越多越好,这就造成了“大锅煮” 的现象。几百个人一个大教室,学生水平有高有低,老师如何能照顾得周全?一般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只要有一个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就过去了,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弄明白。这让高茂旭深有感触,他总结说: “学语言,必须得小班授课。”
还出于历史原因,青岛是一个受德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城市,包括很多青岛本地人都对德国文化很推崇,很多学生喜欢德语,像自己一样特意跑到北京去学习的人也不在少数。看准了这一点,葛茂旭决定办两个班试试。他每个班只招收20个学员,学期15天,每个人700元钱的学费,相对于北京2800元的价格,葛茂旭的班真的算很便宜了。他找了一些老师,包括他认识的一些德国研究生,组织了一个德语学习班,把那些有意向学德语的人召集到一块,他当老板,跟学生会两个同学负责招生,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他们赚到了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虽然第一次小试牛刀非常成功,也赚到了一点钱,但是葛茂旭并没有打算长期从事培训行业,因此,他的班只办了一期便没有再继续下去。接下来的大学时间,他就去联系一些厂家做销售,锻炼自己的销售能力。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便开始创业。
他之所以选择环保科技这一行来创业,也是经过了细致的前期市场调查的。葛茂旭的老家在潍坊,以前潍坊地区有很多做造纸机械的,但是在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国家出了政策,要把全国小规模的造纸厂都关闭。从这之后,开造纸厂就很难,因为污染比较严重。那么造纸厂“少了,造纸机械的需求量就小了,所以潍坊那些曾经从事造纸机械行业的老板急需转行。因为当时环保行业刚刚起步,潍坊的很多企业就学做环保设备。
2008年的时候, 葛茂旭回老家一个企业实习,他发现实习单位的旁边有一个小企业是做环保设备的,11个员工的小工厂,加上管理层和老板一起也不过17个人,而他们一年的营业额却达800多万,所以那时葛茂旭对环保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去仔细了解了他们的产品。碰巧的是,他的一个老师是研究液压转动这块的,他还是青岛市财政局招标专家库的专家之一,并且刚好参与过当年青岛市某河水处理厂的招标,对这个产品有一定的认识。那个老师当时就跟高茂旭说这一行发展挺不错的。那时候青岛污水处理厂用的是德国设备,每换一次设备需花费60多万。其实这个产品在国内也已经在生产了,只是水平还比较低,但还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十一五”之后,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尤其现在“十二五”时期,环保是一个重点的方向。所以这一行无疑是前途广阔的,葛茂旭就决定做污水处理设备了。
2010年6月,离大学毕业还有一个月时间,葛茂旭和几个同学一起注册成立了青岛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但是,毕业后葛茂旭并没有急着去经营公司,刚刚毕业,葛茂旭觉得自己有激情有热情,但还缺少一点经验,所以他把公司先放一放,去了一家日本的企业学习经验。那是一个环境设备公司。葛茂旭是作为应届毕业生进入那家日本环境设备公司的。一起进公司的有6个人,1个去做了销售,4个做了设计,而葛茂旭跟领导提了要求说要去生产车间。他之所以选择去生产车间,是因为他要了解整个生产的流程,以及他们产品的工艺,虽然这跟自己公司的产品不一样。
在日本企业工作的那一段时间,葛茂旭学到了很多东西。让他最敬佩的是日本人做事的态度——严谨、认真、负责。日企加工成套设备的时候,葛茂旭注意到,在最后一道工序油漆之前,工人一定会拿着一把类似小铲子的工具把每个缝道的焊渣清除掉,而这道小小的程序往往被国内企业忽略。他很无奈地说:“清除掉焊渣再油漆就会使设备变得更加耐用、其实清除焊渣这道程序只需要几秒钟,而我们国内企业就把它忽略了。”日本企业还有一点让葛茂旭最有感触,如果日本企业把中层领导全部换成新的,这个企业依旧可以高速运转,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在中国的企业,包括那些做得比较好的民营企业,你把中层领导换掉之后,这个公司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主要是因为责任不到位,体制不健全。所以这促使他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责任到位。
在车间工作了8个月之后,葛茂旭离开了那家日本企业,回到了自已的公司,清科环保公司就此正式开业了,葛茂旭也从此正式踏上了创业的征途。
谁都可以想象到,创业的路上一定不会是鲜花盛开,只等你去采,你只有手持利刃,披荆斩棘,才能一路向前。
2011年上半年,由于公司没有接到大的订单,所以少有进账,然而公司要正常运营,又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投入,葛茂旭不好意思开口向家人要钱,只好缩衣节食。有段时间,原本一向被朋友认为“花钱狠”的他,餐餐都吃泡面,—天的花销就七八块钱。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创业三年之内,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刚开始公司运营不太稳定,投入多,见效慢。
虽然他心态好,乐观豁达,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公司不是他一个人的,他需要对其他的股东和员工负责。唯一判断经营状况好坏的标准就是有没有赚到钱,这个比较现实,也比软残路。如果一直不能盈利,那就证明他做得不好。做企业和上班不一样,上班如果每个月有1万块钱的收入,那么你一年就是赚12万;但是如果是做企业,一年中的第一个月赚12万,后11个月毫无进账的话,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工作的收入是有延续性的,企业没有,但是企业也最需要延续性,有延续性,才能证明企业经营得好。
葛茂旭说他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自己的企业,他觉得自己现在瞬间变了。有一次他去开会,他们一个小组5个人,其中一个是63年的,比葛茂旭母亲的年龄还大,所以他们选他当组长,但是他已经被选为了班长,因此他们小组必须另选组长,而且还规定不能选女士。结果就只剩下葛茂旭和另外两个男士,其中有一人说他们三个年龄都差不多,不知道该怎么选;葛茂旭听了就问他们分别多大,那人说他们其中一个是75年的,另一个是80年的,葛茂旭急了,他说咱们上下年龄差10岁,你居然说我们差不多大。葛茂旭把这当成一笑话在说,他很坦诚地承认,自己确实长得像75年的,主要是形象上比较老,因为压力太大了,有一段时间掉头发很严重,前面头发都掉得快成秃头了。
清科公司曾给胶州湾高速公路收费站做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主要处理厨房排水和冲厕后的粪便水。由于一套箱体中的两条隐蔽焊缝没有焊接完全,设备运行过程中部分电机被粪水淹没。这是公司自成立后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葛茂旭一时不知所措,为了节省时间,尽快解决问题,葛茂旭领着几个人赶到现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他自己跳入粪水中维修。从这之后,茂旭想:连这种活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了。
在外人看来,环保行业有政策支持,应该挺好发展的,但是实际上,政策支持是没错,做起来却非常难。因为环保本身是不盈利的。比如说,一个工厂,它平时不做污水处理的话,它一年可以赚一千万,但是它如果做污水处理,那么它每年需要花两百万,它一年就只能赚八百万。大公司因为受关注度高,所以它不得不做,然而那些小公司就可能偷偷摸摸的排。就拿那种印染厂来说,它要处理一吨废水要两块多钱的成本,一个企业一天两千多吨废水,就要四千多块钱的污水处理成本,而目这还不包括一次性投入的这个污水处理工程建起来所需的几百万,如果不是国家政策的约束和监督,很少有人会自觉引入设备进行污水处理。
虽然这一行现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执行起来困难,但是葛茂旭始终觉得环保这个行业第一有意义,第二有前途,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创业不到一年时间,葛茂旭却明显地感觉到环保行业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政策支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这从他们公司的业绩也可以窥见一二。2011年上半年的葛茂旭,还曾穷到餐餐都只能吃方便面,一天支出不超过10元钱,但是,到了2011年11月份,公司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0万。
葛茂旭在大学学习了五年,学校的德国文化氛围很浓,在他们学校第一年都是学习德语,德语学好之后第二年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因此他和德国人接触较多,德国人非常严谨,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刻板。有一次,葛茂旭去德国外教家里,他看到外教的厨房有量杯,有小闹钟,都是煮饭的时候用的。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对葛茂旭影响非常深。与他们的思维、行为方式一样,葛茂旭做事也形成了自己的一贯原则。
2012年3月,清科公司向潍坊一家供货商订了一批货,一种用聚丙烯为材料的板子,订货单上写明是要用原料加工的板子,而收到货以后,葛茂旭发现他们做的板子是用回收料加工制成的。葛茂旭坚决要求退货,供货商家想说服葛茂旭:这种板子比原料加工的便宜很多,出售给顾客的时候也能便宜些,顾客也不会说什么。可是葛茂旭死也不肯用回收材料代替原料糊弄顾客。在葛茂旭的坚持下,他们退了货,葛茂旭也因此损失了一笔35万元的订单。而供货商评价他做事死板。“死板就未必是坏事,我要对顾客负责任,做生意讲诚信宁可让自己吃亏。”葛茂旭对于此事一点也不后悔。
但是,他还是意识到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有一个重大的失误。因为葛茂旭是一个十分大大咧咧的人,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很山东人”,只要跟对方聊得来,关系好了,就怎么都好,正因为这样的个性,所以他跟这家代工厂合作的时候连合同都没有签,只是口头上谈好了,然后给供货商下了一个订单,这导致他因为对方的过错而白白丢失了三十几万的生意,却无法向对方索赔。
吃一堑,自然要长一智。葛茂旭认识到了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他明白了,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必须公私分明。生活上对侍朋友可以大大咧咧一点,但是做生意绝对不能这样,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大意而再让公司蒙受损失。幸亏合作伙伴们心态都非常好,他们十分了解葛茂旭的个性,知道他已经后悔自责得不行,所以并没有再去责怪他。葛茂旭虽然自责后悔,但是他也很快想通了,他说:“我们不是年轻嘛,年轻不是有资本嘛,有资本但是缺乏资历,我们现在犯错的过程就是用这种资本去换资历,看看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我们能换来多少资历。”
葛茂旭对自己、对员工要求都比较严格。他要求员工每个星期必须要做一次总结,每天早上要开早会。他说:如果我们不开早会的话,我们八点一刻上班,员工会带着睡意来到公司,然后打开电脑,搞不好还有喝牛奶、喝豆浆的,进入工作状态起码半个小时,然后上个洗手间,喝杯热水,投入工作再要半个小时,中午十一点四十下班的话,提前半个小时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一天真正的工作时间就没剩多少了。开早会并不要求员工给他讲很多内容,他只要听员工讲一天的工作计划,如果员工没有工作计划,那他会给员工安排工作,如果员工的工作计划足够让他忙一天了,那就OK。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他开早会最重要的目的是,每个员工开早会的时候必须要讲点内容,他讲的这些内容,必须在来的公交车上或者在早上醒来的时候就开始投入去想,那实际上就是让员工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葛茂旭开早会一般只需要5分钟,最多10分钟,开完早会之后,员工就知道自己这一天该干什么,就可以马上动手做事。每天下班的时候,葛茂旭还会简单地问下每位员工一天的工作进度。每个周末员工要上交一份工作报表,汇报本周的工作情况。早会和上交周末报表是葛茂旭学习日企的管理方式,这样的方式,让员工养成了工作讲效率、做事不拖沓的习惯。
正因为这种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使得公司的管理有条有理。葛茂旭可以说是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人。他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明白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从不觉得自己的所有决定都是正确的,他允许公司员工对他的决定提出异议,但是,前提是员工必须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否则,即使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不够好,但是没有更好的,那就还是按照这个来执行。
葛茂旭现在有两个办公地点,其中一个在青岛科技大学,是学校提供的,葛茂旭主要用来作为研发基地。葛茂旭的公司现在有11个人,包括全职和兼职的,其中有4个在读的研究生。他跟一个老师合作,把在学校的办公地点变成了实验室,让老师的学生过来做实验,负责产品研发。那些学生主要研究清科实际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比如医院废水的处理等等。相对于一般研究生做的从各种途径搜集过来的实验来说,他们的实验更实用,更有针对性,当看到自己研发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变成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他们心中的成就感也是不言而喻的。
葛茂旭的另一个办公地点在青岛四方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用于销售和设计。这个办公地点是由青岛市四方区政府提供的。青岛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政府相当给力,除了市里有两个创业孵化区,每个区也都有,各个大学也有。四方区的场地是免费提供给葛茂旭的,但是这可不是谁都能轻而易举地进来的,必须经过一个资质的认证过程。第一,必须是成长型企业;第二,每年纳税要超过一定额度;第三,因为四方区是科技型创业孵化区,所以入驻这里必须是研发型企业。
葛茂旭形容说,他获得政府支持的过程就像挑战杯选拔赛。首先必须递交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包括公司未来三年的规划,让他们知道这一行业有没有发展前途,公司具不具备研发的力量,有没有上升的空间等等,然后,等他们认定你这个项目可行,接下来就要面试一下公司的“领头人”,看你是否有这个能力把公司做好。经过这样的层层选拔,葛茂旭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入驻四方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入场券”。葛茂旭之所以看中四方区大学生孵化园,是因为它在中航工业园内,而中航工业园是专门做飞机配件的,属于精品管理,精品氛围非常好,非常符合清科的定位——做精细的高端的产品。
两个免费的办公地点,让老师的研究生为公司做研发,这样合理的资源利用,自然使得公司经营的成本降低了很多,也就让葛茂旭可以用更多的优惠政策回馈客户。跟同行相比,葛茂旭有一个绝对的优势——免费为客户提供工艺和检验单,有很多企业没有这种工艺,但是清科有;因为他们有高校做后盾,有研究生给他们做产品,所以成本比较低。他们有能力把这些作为赠品附送给客户,这样无形之中就给自己的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和说服力。
这个事业已经小有成就的大男孩,看上去成熟但又有些羞涩。说起话来温和谦逊,但是你也许无法想象,他是一个如此浪的人。葛茂旭的女朋友是大学的辅导员,跟他同龄,因为葛茂旭创业初期工作一直很忙,他们结婚的念头动了无数次,却始终找不出时间去实施。不是真的忙到连去打一个结婚证的时间都没有,而是葛茂旭对于婚姻有一个神圣的执念,他不愿意这么简单地结婚,怕委屈了女友。葛茂旭说:“我一直梦想着我结婚要带着我的老婆出去玩一段时间,我梦想的地方是北欧。我认为那里是让人感觉最幸福的地方。我觉得人最幸福的时刻应该到让人感觉最幸福的地方去。”你一定会问,为什么梦想的地方是北欧而不是马尔代夫、爱琴海呢?因为葛茂旭的女友由于工作原因,曾在德国呆过一段时间,她非常喜欢那里,所以,希望能够在那里度过蜜月时光。
创业这段时间,葛茂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打击,但他却有很好的释放情绪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当他遇到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的时候,当他沮丧到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会去海边坐坐,然后想想如果是好朋友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会怎么劝他,反之,如果朋友知道他遇到这种状况,又会怎么劝他,葛茂旭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说服的方法。这个方法还得益于他女朋友的一句话。葛茂旭的女朋友曾跟他说:“你的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作为哥们你会有很多话可以劝说他,会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服他让他忘记这些不开心。但是如果你自己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之前劝别人的那些话都不要忘掉,你用到自己身上不就行了。”葛茂旭知道女朋友说的是人之常情,他就试着逆向思维,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进行自我说服,确实能够产生豁然开朗的效果,而且百试不爽。
创业两年多时间,一步一步走来,葛茂旭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因此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把自己的创业经验拿来跟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一起分享:第一,明确目的。不要轻易冒进,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马云说过,百分之五十的创业失败者是因为没有选择一个好的行业,你必须要想好自己要做什么,这个行业是否有前途;而目多听取一些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比自已成功的长辈的意见,然后再去做。第二,建立体系。马云还说,另外百分之五十的失败者是因为没有好的休系,就算你选择了一个好的行业,你自己单打独斗的话,水远也干不好,你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第三,就是持之以恒。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提前把可能产生的困难想到,但是不能让困难把我们吓倒;我们不能因为这99%的困难而不去做这个事情,而是应该为了那1%的可能性去做;做最坏的打算,全力以赴去打最顽强的仗,那么,即使失败了,心理落差也不会很大。
今年27岁的葛茂旭借用王国维的词来描述人生的三种境界,也更生动地表达了他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首先大学生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透。”大学生创业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付出一番辛勤和汗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灯火榆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当回望自己的努力过程的时候,才会有所发现,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从葛茂旭的创业历程看来,他是一个很善于借用资源的人。他跟学校老师合作,让学校的研究生为自己的项目做研究,降低成本;他通过学校和政府的创业指导中心,为自己争取到了两个免费的办公室。
大学生创业,大多会缺乏这样或者那样的条件,在准备好自己的内在条件的同时,还要学会“借东风”,这样才能更好地节约成本、高效办事。
借国家政策之东风
国家有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无息贷款政策,但是,这个要申请到一般比较困难。不过,现在基本上每个省会城市或者高校都有大学生创业园或者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经过一定的资质认证和审核,比较容易入驻,这样至少可以下省下租办公场所的费用,比如葛茂旭的两个办公地点,一个作为研发的,是由学校提供的,一个作为销售的,由青岛四方区政府的创业孵化中心提供。
借民间平台之东风
当前的大学生创业,从创业平台看,险了政府、高校等相关机构设立的创业平台,也有以网络为主体的市场化平台。淘宝、百度、腾讯拍拍、ebay易趣等网络购物平台,都是大学生创业的集中平台。
在专家看来,相对政府主导的创业平台而言,网络创业平台更加草根化,门槛更低,不需要特别专业的技能,是“没有栅栏的试验田”,只要熟网络就可以进行尝试。
淘宝网自2009年以来,加强了对学生卖家的倾斜政策。比如创办了淘宝大学,免费提供基本培训,培训网络遍布国内30个城市;同时,浙江省教育厅认定,高校毕业生在淘宝网店的信用等级在三颗钻以上的,就可以认定为自主创业,享受各项由自主创业带来的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