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掖尾 收起锋芒
我们看武林小说,从未有什么破不了的绝招,其结局往往弄刀的刀下死,弄枪的枪下亡,溺死的多是会水的。古来大凡隐士高手,之所以蛰伏龟居、深藏不露,无不饱经风霜、深谙树大招风带来的祸患。所谓”水浅多小虾,谭深藏蛟龙。”名人并非都是高人,高人往往不名。因为他们深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至于显山露水之举,还是多属不知天高地厚所致。现实中越是穷人,往往硬充富有,为的是怕人瞧不起。而身价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富翁出门,却往往好花小钱,怕的就是露富招惹事端。武林间的庸人与高人之间的“显”“隐”,或许与此理相关。
其实,无论官大小、钱多少、水平高低,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处事,路再窄也会任君通行。反之,世界虽大,却难免处处碰壁,轻则栽跟头丢人现眼,重则毁了一生。
人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与社会发生着各种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顺应社会。所谓顺应社会,实际上就是如何调整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关系,再进一层讲,本质上还是指调节与周围人群间的关系。顺应社会便是要把握尺度,在周围的人群中为自己争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而又不至于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坏的印象。周国人群的关系处理不好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终会惨遭淘汰。
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的。这不像做一道练习题,也不像去市场买菜。所谓百人百性,与不同的人交往须得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这就自然给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许多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当代社会,商品经济大湖汹涌澎湃,虽然卷起洁白的浪花,却也带起了浑浊的泥沙。很难说,别人的想法是怎样的,现代人想法则更加封闭与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难拔。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希望领导或周围的同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很有才能的人,因而锋芒太露,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这样一个人,应聘到某公司任职不久,部门经理就对他说:“老弟,我随时准备交班。”说心里话,当时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经理是自学成才的,知识和修养存在先天不足,而他则是大学毕业,并在外资企业已有五年的工作经验,独立有主见,工作能力强。由于个性率直,在讨论一些工作问题时,他向来直来直去,为此他常与上司发生争执。虽然经理有时对他也有一定的暗示,但他却不以为然。久而久之,经理便渐渐疏远了他,让他渐渐失去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这个人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那就是锋芒太露,虽然他的能力确实超过他的上司,但他不知道领导毕竟是领导。在领导眼里,下属永远比他差一截, 他才会有成就感。你的能力比上司强,他本就坐立不安了,如果明目张胆地与他对着干,哪怕你是无心的,上司也忍不住会对你施加压力。
其实,如果仔细看看周围那些有人缘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也一样。他们各自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他们都是一些碌碌无为的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往往不在你之下;他们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是其中颇有善辩者;他们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其实是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谈举止上露锋芒,不肯做出众人物,其道理何在呢?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因为他们有所顾忌,锋芒太露,很容易得罪其他人,为自己前进的路上制造障碍物。锋芒太露,便要招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将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破坏者。
年轻气盛之人往往在语言表达上、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树敌太多,与朋友之间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有一个人在年轻时代以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他是一员猛将,他不怕同学 ,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和在校时一样的锋芒毕露 ,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还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不少挫折。俗话说,久病成医,他在尝够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自己锋芒太盛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设下的荆棘,有时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审慎。
当然,你也许会说,采用这种方法不是永远没有人知道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就将其把握住,并做出斐然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你把握不住,只怕你做出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如果你一旦有了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如果你还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赶紧努力学习吧。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倜易》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