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文分享-正文

徒役身,英布造反行下计

从一个人的职业、出身来利衡他的性格、思维,虽不中,亦不远!

徒役身,英布造反行下计 - 第1张

故事

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谋反不成,一一遭到朝廷诛杀。准南王英布日生恐惧,担心自己是朝廷下一个整肃的目标,于是加强整备军事,最后也举起了叛旗。

消息传到京师之后,朝野弥漫着一股征讨的声浪。这时汉高祖刘邦身患重病,本想命太子带兵平乱,但鉴于英布是一员能征惯战的勇将,非寻常将帅所能匹敌,所以最后仍决定由自己御驾亲征。

汝阴侯滕公对英布的造反十分不以为然,私底下向幕宾薛公说:

“英布为什么要造反呢?陛下赐予他尊贵的爵位,又裂土分封,让他南面称王,如此仁至义尽,他为何还要造反呢?”

薛公笑说:

“英布造反丝毫不足为奇:去年诛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者本是一体同功之人,英布心生疑惧,深恐有朝一日步上他们的后尘,以至于不愿坐以待毙,而发动了叛乱。”

汝阴侯觉得薛公极有见识,就把他的话告诉了高祖刘邦;刘邦便在汝阴侯的推荐下召见了薛公,向他询问平定淮南乱事的对策。薛公分析说:

“英布之计有三。若取上计: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再传檄燕、赵,约定共张叛帜,然后各自固守其地,与汉分庭抗礼,那么关中以外的天下,恐怕就不是陛下的了!

若依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栗,塞成皋之口,企图与汉军一争短长,殊死决战,那么两军胜败之数,还未可知!

若行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以越为后方,引兵驻防长沙,那么陛下尽可以高枕而卧,汉朝的天下不足为忧!”

刘邦问:“依先生之见,英布会采取哪一计?”

薛公说:“英布出身布衣,从一名丽山的徒役开始发迹。虽然如今是一国之君了,但英布只会顾着保全目前的成就,不会把眼光放远,为百姓万世考虑,所以他必定选用下计。”

后来英布果然如辞公所预测,转战于南方荆楚一带,结果不敌汉军,兵败窜逛,最后被诱杀身亡。

解读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英布因为出身徒役,因此只会顾着保有眼前的成就,而不会把眼光放远,因此他会选择下计。

当然,并不是徒役就没有志向远大、深谋远虑者,不过职业的特质的确多多少少会影响一个人的眼光、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以徒役来说吧!

徒役就是工人,这种人在严酷的工作环境里,只不过为了每天的生活而已,是没有所谓尊严、志向可言的。而经过环境长久的塑造,徒役就普遍会产生缺乏安全感和长远考虑的人格特质,因此一旦恶劣的生活环境获得改善,就会害怕再失去。

从英布的身上我们也可看到这种特质——他看到韩信、彭越纷纷被杀,害怕自己也被杀,所以忍不住也反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反的理由和必要,他纯粹是害怕失去富贵罢了。

薛公的判断,不能说没有道理啊!

其实不只英布,很多人也深深受到职业的影响,呈现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因此从职业依稀可判断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尤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思维

▶你从事什么职业?这个职业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人格上的影响?

▶什么样的职业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啊?请举例说明。

▶如果你是人事主管,你要如何从一个人过往的职业来决定是否任用他,或如何任用他?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 转型中个体的差异

    转型中个体的差异

    在这本书中,我们发现了职业身份转变过程和实践中的共性。在我们汲取一些关于如何开始转变的准则之前,对于解释为何不同群体的人会经历不同的职业重塑过程…
  • 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

    皮埃尔和露西都在职业生涯中期进行了转型。但是,除此之外,他们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 皮埃尔从精神科医生到信仰佛教的僧侣的…
  • 新面孔、新环境

    新面孔、新环境

    转型中期的日子是艰苦的。这时如果我们站在我们社交关系的边界上,就会一边渴望前进,一边要从力量、智慧和情感支持上寻找动力。接下来我们会详细地描述创…
  • 探索隐藏的根基

    探索隐藏的根基

    换一个工作和重塑职业生涯的区别在于一个人内在转变的程度不同,而这往往是旁人发现不了的。 当丹第一次去商学院做兼职时,他担心自己改变…
  • 职业身份的转变

    职业身份的转变

    我们往往会认为,只要一个决定,就能把求变的渴望立即变为现实,完成对自我的重塑。然而这种想法太过天真,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将各种尚不明确的可能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