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别只顾着自己说
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对方。
在任何场合上的谈话首先是要寻找共同语言。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诚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受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客人到来时,与每一位来宾握手致意。主人还要努力使客人之间有机会相互认识和交谈。努力使谈话变得活泼有趣、气氛融洽,相机转换不恰当的话题。
从前,有个富翁生了三个女儿。大女、二女嫁给秀才,小女嫁给普通人。一天,富翁生日,女婿们都来祝寿。大女婿、二女婿说话斯文,唯独三女婿粗俗不堪,富翁心中不快。
他设宴款待女婿,告诫说:"酒席上不许胡言乱语。”酒过三巡,富翁举筷夹菜给大女婿吃,大女婿站起身恭敬地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只考虑道义不考虑饮食。)富翁很高兴。
又请二女婿喝酒,二女婿站起恭敬地说:“惟酒无量,不及乱(即使酒量无限,也不随便乱吃)。”富翁也很高兴。
岳母见丈夫冷落了三女婿,就擎着酒杯请三女婿喝酒。
小女婿昂头站起对岳母说:“我和你可说是酒逢知已千杯少啊。”
富翁大骂道:“你这畜牲真是器张,还假充什么斯文?!”
小女婿摔掉酒杯,霍地站起来说道:“我同你话不投机半句多!”
古人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尤其是第一句话说得是否得体,将直接影响着你与他的以后往来。对方不懂,也没有兴趣,那么尊口就免继续开了。滔滔不绝地介绍,对方会认为你很迂腐,是在卖弄,是有意地在使他难堪。
积极的情感往往会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想要取得别人相信,那就需要先投其所好。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对方谈论最感兴趣的事物,投其所好是一种艺术、一种智能,更是一种沟通:为了寻求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
孔子说:“陪君子说话容易有三种失误: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了,这叫急躁;轮到自己说了却不说,这叫阴隐;不察言观色而说话,这叫瞎子。”
这里的君子指长官、前辈等,用朱熹的解释,指“有德位之通称”。其实,就是一般朋友。同学、同事之间说话,这里的几点也都是适用的。孔子所指出的三个毛病,的确也是我们一般人容易犯的,第一个毛病是急躁而爱出风头,没有耐心听人说话的涵养,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这一点尤其致命,第二个毛病是阴隐,该说话的时候不说,给人以城府很深,人很阴的感觉,尤其容易失去朋友。第三个毛病是不长眼睛,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是炮筒子一类的人,尤其不能做与人交往、接待、洽谈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