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军团”抱团打天下
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既是温州人最初创业的资本,也是其今日横扫商场的利器。
温州人具有很强的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队观念,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在心理上总有一种无法否认的同胞关系,通过各种渠道保持联系,而且都能以为自己的同胞提供帮助而感到自豪,把援助别人视为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他们依靠血缘、亲戚、老乡等关系为纽带而连接起来一个个的团体,一个团体内的人是非常团结的,相互是很信任的,也是很有战斗力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温州人在火车上被外地人欺负了,眼看就要不敌,这个温州人大喊一声:“火车上有温州人吗?我被外地人打了。”结果,火车上所有的温州人都跑到他的身边,狠狠教训了外地人一通。这则故事可能有夸大其词的地方,但温州人的团队精神却是不容置疑的。温州人的地域观念也明显地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强。
比如在以温州人为主的北京“浙江村”里面,温州人在对事物作评价时,往往会说这样的话:“你也知道,对这样的事情,在浙江村都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事物的判断标准首先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浙江村这个团队,体现了他们对团队强烈的归属感。
与浙江村相比,以废旧物品回收、拾荒及运输为生的河南村、以土特产经销为生的河北村、小保姆成群的安徽村、以清真饮食业为生的新疆村等“村落”,他们只是简单的人员聚集,没有形成固定的产业方向,更没有凝聚力。有的“村落”早已名存实亡,或者由于城区改造而不复存在了!
“抱团打拼天下”是温州人经商的一个绝招,他们总是一队队、一群群地出现,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当出现了第一个“闯生意”的温州人,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随后,这个城市的这个行业中便会有一群温州人。
现在,温州人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做生意,和温州人这种特有的互助精神是分不开的。有一对在意大利做生意的乐清夫妇,是由华侨亲戚介绍到意大利来的。他们先在亲戚的工厂务工,有了积累后,自己开了一家餐馆,餐馆需要帮手,于是又叫了国内的亲戚来,亲戚有了足够的资本后又自己当老板,然后又带自己的亲戚过来,十几年来,带出来的人一共有七八十个了,犹如滚雪球一样,这个队伍越来越大。
温州人没有权势背景,没有雄厚的本钱,也没有技术、人才这些创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原本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厨师、小贩,甚至是一些失业者,他们的成功绝不是交了好运,而是能够紧紧地团结起来,用集体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因为能够抱团打天下,温州商人无论到了哪里,都可谓战无不胜。他们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绝不后撤。
黄永坤先生和他的几个合作伙伴,他们有着温州人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他们在商海打拼多年,从温州到郑州,从绍兴到江苏,从闯市场到做市场,所到之处无不满载而归,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传奇。
2004年年底,他们以温州人特有的“嗅觉”发现高邮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于是决定斥巨资在高邮打造中国纺织服装业“最新版”的市场“巨舰”。为了中国纺织服装城项目早日开花结果,扬州和高邮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也竭尽全力为这个扬州地区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提供服务,全力支持促进中国纺织服装城项目在高邮实施。建成后的中国纺织服装城将把高邮服装、箱包、鞋产业优势与全国、全世界的市场资源优势嫁接在一起,最终形成“大产业、大流通、大财源”的格局。
高邮建造中国纺织服装城的消息传开后,许多温州商人立即闻风而动,纷纷加盟这个市场。受他们的影响,宁波、杭州等地的浙商也纷纷来中国纺织服装城参观考察、签约人驻。浙商们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和经营门路,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成熟的经验,在为高邮人提供经商致富机遇的同时,也为高邮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现在温州有近160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还有近50万人在海外创业。这些海外创业的温州人,更是将“抱团打天下”作为其生存与发展的法宝。
比如在美国经商的23万温州人,他们的生意遍布美国各州,大到超市、小到地摊。在某些地方,热闹街道两旁的商店,有超过一半的业主是温州人,还有许多推着小车走街串巷的温州人。这些温州人虽然摆摊摆得近,但是不仅绝不会互相抢生意,反而会相互问帮忙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温州人。还有很多温州人来到美国的时候一无所有,但他们能够靠温州老乡的大力帮助,开始自己的小本生意,然后一步步成为了大商人。
从西部的伊型、乌鲁木齐到东部的青岛、大连,从北部的漠河到南面的海口,从北半球的欧美到南半球的拉丁美洲、非洲,到处散落着的温州人就是这样依靠亲戚朋友,亲帮亲,戚帮戚,积少成多,逐渐富裕起来了。而且,“抱团”还是温州人远离家园而没有失去精神家园的依靠。远离家乡的温州人,需要精神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从异国他乡所能获得的,有了老乡关系,有了亲戚朋友关系,在他乡也能化解不少苦恼和寂寞,尽管有时候兄弟之间也会反目成仇,但是在困难关头,“上阵还是父子兵”,有了这种社会关系,就可以排解不少问题,至少从精神上得到了支持和安慰。这就是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在外地建立商会的原因之一。
不少是文盲或半文盲的温州人,他们都敢闯天下,而且还都能闯出一片天地来,这是温州人令人赞叹、令人信服的地方。对此现象,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比如温州人能吃苦耐劳,又比如温州人精明,又比如温州人胆子大等等,这些说法也没有错,但最关键的一点,那还是温州团结的特点以及互助精神,这是他们创业的一个资本。
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商业行为。抱团打天下相对于单打独斗的优势在于,凝聚力比较强,可以把市场经营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温州人是依靠血缘、亲戚、老乡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所以一个团体内的人是非常团结的,相互是很信任的,而且,现代商战愈来愈激烈,单靠个人力量干出一番事业的几率将会越来越小。
比如,从温州人独特的融资方式就能看出其团队精神。温州人只要口袋里有100元,就敢当老板。因为他们有可能将这100元奇迹般地变成1万元。这与温州人独特的融资渠道有关。
资本对于商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本钱,向银行贷款是许多下海经商的人筹措资本的有效方式。当初,一清二白的温州人没有能耐从银行里贷款时,他们采取的融资方式既古老又实用。
如果某个温州人急需一笔钱,用来进货或开办一家商店,可以出面邀请友人、亲戚、朋友、同乡参加,讲明用钱的理由。若需用10万元,而邀到了20个人,那么第一个月20个会员每人出5000元,凑够10万元。
温州人陈颂楠下海之初亏损了40多万元,这40多万元是欠银行的,国家的钱是不能赖账的,当时他身上仅有500多元,他就用这500多元钱摆了两桌酒,请了20个朋友。他在酒席上坦言自己的困境,希望朋友们助一臂之力。当时在座的20个人全部答应每人借给他2万元。要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2万元人民币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即使在温州,万元户也很少见;而且,他的这20个朋友有的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帮他到亲友处去借。3天之后,40多万元就送到了他的手中。
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把不少温州人推上了老板的位置,也正是这种方式构筑了温州商人以亲戚、朋友、老乡形成的生存网络,而大家皆为老板,更给这网络增添了活力。开发油田的商人王荣森,其480万元资金中,有230万就是自亲友处筹集到的。携资1.5亿元到上海南汇创办剑桥大学的周星增,也是依靠这种方式筹集到了数千万巨资。现在温州人有钱了,银行也对他们露出了笑脸。然而大多数温州人,仍喜欢这种融资方式。
当年,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以手工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温州人,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温州人就慢慢地聚到了一起,齐心协力地在当地的某个项目的经营上取得绝对的优势。比如,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
现在,当温州人有了资金积累之后,“抱团”的优势就更加显现出来了。有人要开店,亲戚朋友都会解囊相助。随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与经营节省了大笔的成本,使温州店的经营之路非常快速平稳。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他们不断地从家乡找来兄弟姐妹一起做,所以很多人出来的时候孑然一身,回乡探亲时已经是拖亲带属十几口人。
如果说温州人最初的“扎堆”只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属于无意识合作,松散且局限于亲友,不确定性明显,那么现在,温州人已经从“扎堆”升级到了团队精神,开始有意识地联手出击。
比如频频出击于全国各地的温州购房团。当年,10万温州人走四方,推销他们的皮鞋。今天温州人又有10万人,携带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大量资金,上青岛,下苏杭,到处一掷千金,购买房产。温州人现在终于开始显示自己的实力了。他们一举一动,开始牵扯各地大老板、银行的目光,甚至惊动了政府官员动用政府的力量进行疏导。
不仅在国内早就没有对手,就是在欧洲,温州人抱团拼搏,犹如现代版的成吉思汗,城略地,攻无不克。
温州人的店延伸至巴黎郊区93省,环巴黎市郊一个大圆的范围内,其间分布着上千家温州餐馆。在巴黎市区或罗马火车站出口,你能看到成百上千家店铺绵延数十里驻扎着清一色的温州兵团。温州人把店铺从小路开到大路、小街开上大街,形成发散式集市。他们又以高价买下周边所有的咖啡店、面包房、洗衣店等,统统做服装批发。
温州人还霸气地引发了当地区政府和市民的集体罢工抗议,原因是温州人打破了法国人早上面包、下午咖啡生活的生活习惯。他们抗议的理由就是:店铺都让温州人卖衣服了,我们去哪里喝咖啡啊?
就是这种抱团打天下的团队精神,使得温州商人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可谓战无不胜。何况,从最初的无意识的“扎堆”版本升级到现在有组织的“团队”版本,使得温州人更加如虎添翼。有的商人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用手指和他们的拳头在打架,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