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烂掉的欠款,找“带头大哥”帮忙
别看有成千上万人在做着同样的生意,但你真正进入某个领域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圈子,其中有实力、有发言权的就是“带头大哥”,其他是跟着他们发财的“ 马仔”,还有一些连带头大哥都不愿意带着“玩”,就是那些还没有入行的,只能在外面拾点“剩菜剩饭”。带头大哥的生意好做,而一般的生意人却都有可能遇到令人头痛的烂账问题。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要烂掉的欠款收回吗?
老孙开了一家饼干加工厂,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市场上勉强挤入了二三线产品,虽说质量没有什么问题,价格也还适中,可没有什么品牌影响力,下面的经销商没有什么积极性,基本上属于要做也能销一点,不做也有其他的品牌随时代替。
老孙的日子比较难过,想做个强势品牌,又没有那么多的宣传投人,只有边做边看,慢慢找机会,现在只有用代销的方式和各个代理们合作,每2个月结一次账。由于代理商的销售量都不大,一般3个月也就是三五万元,所以老孙在代理商面前也没有什么话语权。有的代理商信用好,能按时结算, 但大多数代理商常常拖上两三个月才结,还有少数的代理商总是找各种理由想慢慢将这些货款给拖黄了。
老孙很头痛,为这些钱和对方打官司不值得,费时费力,即使最后打赢了官司,钱也都花在了律师费上。同时,打官司的事情让其他的代理商知道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对自己以后在行业里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但如果这些钱收不回来,生意肯定是要赔的,损失的可都是净利润。
老孙的生意虽说现在很一般,但他在圈子里的人缘不错,认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看他为了大伙的事跑前跑后,是个热心可交的人,所以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老孙提供一些帮助。
这一天,做豆粉厂的老赵打电话约老孙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老孙正心情烦闷,也想和朋友聊聊,于是马上赶了过去。大家寒暄了几句,就开始聊起最近的生意情况。
老赵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他的品牌在卫视和央视都有广告投放,现在是生产多少就能销多少,还有很多经销商进不到货,他们常常找老赵拉关系,想多进一些。老赵现在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最近准备先在省内转转,调查一下市场,看看下面的市场容量还能增加多少,再听听下面渠道的意见。
看到老赵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样子,老孙不由得为老朋友高兴。转念一想,自己的产品不但销得不怎么样,还有一批货款很有可能成为烂账,他的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
老赵看到老孙愁眉不展的样子,开玩笑说:“老孙, 我们可是老朋友了,你不会看到我现在生意有了起色,心里不高兴吧?”
老孙忙说:“哪里哪里,我们这么多年朋友,你做好了,我当然高兴。你发财了,以后吃饭也多个人抢着买单。不过我这一段不太顺, 好多钱收不回来,今年可能要白忙活了。”
老赵赶紧让老孙把情况说了一下,听后也颇有感触。老孙现在的处境他也很熟悉, 早在3年前产品没有打开销路、建立品牌时,老赵也天天为这事烦躁。现在,自己过得好一些了,也想帮老孙一把。老赵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主意,拉着老孙的手说:“ 大哥,你这段时间心烦,不如我们一起去代理商那边转转,你也顺便将那些烂账收一下。我们的渠道很多是重合的,你那边的客户大多也是我这边的客户。”
老孙说:“我现在哪有心情陪你去啊,正想这一脑门子的官司呢。”
老赵对老孙挤了挤眼,说:“ 老孙啊,你听兄弟的肯定没有错。你想想,我们这次一起出差,路上也有个伴,你那边的代理商听说我现在到了他们的城市,肯定会来抢我的豆粉产品,那么他们会主动地和我联系,约我吃饭,你也一起去,不就能见到他们了。而你自己单独去,他们知道你是要欠款的,一般都会找理由回避。”
老孙说:“ 和你一起去,和他们肯定都能在酒桌上见到。但现在你在做生意,我却去要账,这样对你不好啊。”
老赵说:“老孙啊,你怎么不开窍啊。你和我去,哪能在喝酒时要账呢。你比我大,我在外面肯定是一口一个大哥喊着,我再在酒桌上摆一摆以前你怎么帮我,怎么对我有恩。你想,这些代理商一看我们的关系这么铁,他们现在又求着要我的产品,难道他们会因为你那两三万的欠款,而影响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影响他们自己的信誉吗?他们欠你的烂账也不多,做我的产品3个月就能挣回来。这笔账,他们不会算吗?我在酒桌上为你拉场子,喝完酒你再找个时间和他们将账对清楚,收完账我们再去下一家。这样一圈下来, 不说多了,一大半的烂账是可以轻松收回来的。”
老孙听了很感动,满满地敬了老赵一杯。老赵也很动情地跟老孙说:“当初,我们都是那么苦熬过来的,大家在一起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再说,现在我做得比较好,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能再过几年你老孙又起来了,我反而要你帮忙的,我想你也不会不帮吧!”
按着先前的计划,老孙陪着老赵将渠道中可能出现的烂账绝大部分都收回来了,除了少数几家确实因一时的资金出现问题,要推迟一段打款。这些渠道还真的都给老赵面子,没有让老孙为难。
老张心得
在生意场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烂账和死账,如果都考虑走法律程序,会牵扯到很多的精力,并且费用也很高。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事先讲法律,而在中国,很多事更注重人情,有时候,面子比法律要管用得多。一个合适的人在一个合适的地方讲了一句合适的话,可能问题就能马上解决,而走法律程序可能三五年都不一定能办下来。而且,很可能赢了官司而输了时间,最后还可能因对方没有赔偿能力使判决书变成一纸空文。虽说我们都希望国家的法制能更健全,有个良好的商业运作环境。但大的环境毕竟不是小老板所能左右的,只能积极地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