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者为之下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成就大事业,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讲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业做得越大,需要用的人就越多,那就得学会“善用人”,就一定要能够“为之下”,对人谦卑。如果用人而找不好自己的位置,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最终只能落得个自取其败的下场。
战国时代燕昭王复国,接受的是一个残破的燕国,内外交困,国势比较虚弱。燕昭王迫切希望重新振兴国家,急需人才。于是去请教燕国的贤士郭隗,如何才能得到人才。郭隗就用“处下”的方法来开导燕昭王。郭隗说:如果谦卑地虚心地侍奉老师,向他好好学习,那么比自己的才能强百倍的人就会来了;如果做事情奔走在别人的前面,休息却在他人的后面,如果最先向贤人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那么比自己才能强十倍的人就会来了;如果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地迎上来,自己也有礼貌地迎向前,那么和自己才能同样的人就会来了;如果靠着桌子,拿着手杖,斜着眼睛指挥别人,待人不礼貌,那么只有服杂役的仆人一类的人来了。
越是要成就大事业的就越是要尊重贤人,善于“处下”。你越是希望得到人才,你就越是要谦虚谨慎地处在贤者、人才的下面。这里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你的“处下”达到什么档次,就有什么档次的人才来到。
楚汉争霸中,最终打败项羽,而取得天下的刘邦在总结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约粮道,吾不如萧何;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正是刘邦这种对张良言听计从“从善如顺流”,虚心采纳萧何的建议,拜无名部下韩信为大将的谦逊用人的策略使他最终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而霸王项羽则一意孤行 ,从不接受和采纳其属下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乌江自刎。
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从而得到诸葛亮了的辅佐;由于觉得自己的孩子连累了部下他就把孩子“摔”在地上,从而换来了赵云的一片忠心,尽管他自己并没有多大本事,却本着“为之下”这一.点,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他小时候口吃,父母考虑他的这种情况,就给他找了一个“球童”的活儿干。“ 球童”就是专门在高尔夫球场中为别人捡球的,不用开口。这种工作当然很“处下”,很底层,打高尔夫球的人大部分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在这种地方工作,他难免会看到或受到那些所谓的处上的、成功人士的颐指气使、傲慢不逊。这些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也激发了他也想做一个“处上”的成功人士。因此当他回到学校时,就发奋用功学习,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被通用公司录用。
在刚进人通用公司的时候就以“处下”的态度做事,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他就少说话,多干活,结果因为成绩突出,职位直线上升,最后当上了总裁。
当上了总裁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以下为上”的措施,他主张“管理越少越好”,这样他就有时间去“处下”,也就是他走出总裁的高高在上的办公室,去走访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更多时间与中层、低层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启用人才。
据说,林肯参加总统选举时,做过这样一番演讲:
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
此外还有一个办公室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脚还有大书架一个, 架子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又很大,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
这就是林肯低调的,但又是真诚的,能够打动人心的,获得选民情感上“同情”与支持的竞选演说。
林肯当上总统后白宫的人都瞧不起他,认为林肯的出身不好,都认为自己比总统更优越。
林肯不但没有赶走他们,反而尊重他们,推崇他们的能力,征求他们的意见,虚怀若谷,诚以待人,鼓励他们奉献智力与精力来效忠国家。
林肯正是用”为之下”的策略赢得了这些人的信任,又用这些人打赢了南北战争,为美国的进步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获得了美国人民的尊重,成为一代伟人。
善待他人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尊敬,从而赢得无上的荣耀。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江海处下而不与百谷争高,因此成为百谷之王。
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姓之王,是因为圣人具有谦下而不与百姓争权夺利的高尚品德。
要想成为他人所爱戴、敬仰的人,就必须心里装着他人,敢为他人说真话,办实事;要想处身他人的前面,成为领导者,就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他人的后面,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戴。
总之,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普用人者为之下”是支持一个人成功最直接的方法。
能成事者善用人,善用人者能成事。——老舍
善用人者循天顺人明赏罚。——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