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功带来大变化
苏珊的一个重大的失策就是在她刚准备职业转型的时候就接受了一份“新瓶装旧酒”的工作。像许多人一样,在还没有想好方向的时候,她就开始转型了,她之所以这么做,仅仅是出于逃避难以忍受的工作环境的本能。苏珊并没有在转型过渡期时惴惴不安,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做出这个大胆决定的时机其实并不成熟,因为她一开始并不明确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设想使她做出了那样的选择。
到辞职的时候,很明显,苏珊自己想做的工作和看重的事情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到底是做一个理性得不近人情的工商管理学硕士应该从事的工作,一心扑在事业上,还是像一个母亲,以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为重,苏珊的内心非常矛盾。所想和所做的不一致,导致苏珊之后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她找了一个错误的工作,这个工作与自己先前的设想完全不同,也打破了自己的原有安排。因为接受这一工作时过于仓促,所以苏珊并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工作,没有去尝试,也没有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当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她开始怀疑当时自己的决定了。此时,苏珊仍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误决定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因此,她并没有通过这次错误的决定来反思过去的得失以及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不过,她很明智地没有仓促决定,而是给了自己较长的时间来寻找答案。
那些可以生动、清楚地让我们知道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尝试很重要,但还不是全部。加里曾对“保守型”选择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其实他内心并非真的想做“保守型”的选择;琼在转变过程中不断纠结是否要重新回到大学里的某个部门,其实回到大学也并不是追随她的内心;而苏珊,多亏了她所犯的错误,使得她果断地选择了不再回到公司。自那时起,一个假设开始形成:“也许一个‘常规的’工作并不能实现我平衡生活和工作的目标。”她这样对自己说。但若要了解自己在另一份更为理想的工作中应该是什么样的,苏珊不能只依赖于反思过去的经历和点点滴滴。她必须重新开始行动。她不再去咨询猎头公司找一份和原来一样的工作,于是,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做出新的尝试,这使她很偶然地加入了一个非营利组织。
为了不再重犯之前的错误,苏珊改变了她探索新职业的规则;她放弃了通过一个重大改变就达到目的的想法,而是采取一系列的小步骤,摸着石头过河。她有选择性地参加了一些项目——有些是为了维持生计,有些是为了探索新的职业方向,还有一些是她自己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的、自己喜爱的工作(例如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最初,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是她的一大“精神支柱”,是她在那个困难时期获得快乐的源泉。慢慢地,她发现自己沉浸到了这个后来成为自己维持生计的行业,这是她之前没有想到的。她发现自己很享受自由职业的工作状态,这在一开始只是不得已的选择。
每一个看似很小的步骤,一次只能带来一个改变,但积少成多,就能产生质变。社会科学家认为,“小成功”策略(这些策略会在起步阶段,快速创造出明显的机会和有利条件,对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解决大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小成功”策略之所以比一个宏伟的战略更容易带来更大的成功,部分原因与心理有关:把问题定义为“大而严重”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助,从而压抑我们的创造性(或只是让我们做出习惯性的反应),并且会击垮我们。我们就会犯“为了改变而改变”的错误。当我们认为改变就意味着“大胆的尝试”时,我们的恐惧会不断加深,但我们可以步步为营,用一系列更为稳妥的步骤来克服这种恐惧。
“小成功”策略也是很好的学习和寻找支持的方法。例如,苏珊在第一次咨询业务中就获得了不错的报酬,而且差旅安排也是自己能够接受的,这让她放下了心理包袱,并发现了以前被自己忽略的业务资源。一次小小的成功看上去不值一提,但很多次的小成功累积起来就会促进深层的变化,并且使得接下来的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解决。
在苏珊的案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持稳定的收入,接下来是如何发展她的人脉以及如何做出更灵活的工作安排。每一个步骤都会带来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又会相应地改变她在职业探索中所考虑的因素。苏珊经历了两年的过渡期,在这期间,她在新旧工作之间犹豫,在私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徘徊,后来又回过头来思考“我到底想做什么”。当苏珊在两年的过渡期之后开始反思她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她已经具备了相关和直接的经验,来坚定地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