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学生们花四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学会在图书管查找数据。但他们很少,而确实需要,把搜查技巧运用到,查找公司信息、职业分类、行业趋势上。——艾尔伯特·赛匹诺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
“在这儿,你可以自己决定工资。你想工作:(1)毫无风险;(2)有些风险;(3)高风险;(4)你确定要干这份工作吗?”
工资是同意接受一个offer(录用通知)前,必须谈的。
希望你知道这点。记得有一回和一个兴奋的高校毕业生交流,她刚找到第一份工作、颇为得意。“他们给你多少钱?”我问。她一脸迷茫,“我不知道啊。”她回答,“我没问,我猜会给一份公平的薪水吧。”在发薪水的时候,天真的她被粗暴唤醒,天啊,太低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痛苦地学会了,你也必须学会:接受录用通知前,永远要问薪水。
在我国,体制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因为长期执行国家统一工资标准,工资变化不大。所以、不建议毕业生谈薪水,只要工作之前了解就可以了。而对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业会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是的,问薪水,然后谈判。
“淡判”这个词儿会给人带来恐惧,所以许多人都不愿意干。
嗯,放轻松,它没那么难。
这个主题可以写成一本书,也确实出过很多这样的书。关于薪资谈判,你只需要记住六个基本的秘密。
薪资谈判的第一个秘密
绝不要谈论薪水,除非在面试流程结束时,他们明确说想要你。
“面试流程结束”很难定义,它就是那个时刻。雇主说,或者想“我们就要这人了”。它可能是第一轮面试结束(也可能是最后一轮),也可能是一系列面试结尾,通常需要见公司里不同的人,或者一次见整个面试团队。
假如事情发展对你有利,无论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还是第四次面试过后,如果你喜欢他们,他们也喜欢你,双方就会签录用确认(offer)。那时候,也只有那时候,任何雇主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个问题:这个人得花我多少钱?你脑子里也在盘算:这份工作能付给我多少工资?
如果雇主较早提到工资问题,比如在面试之初问(随意地),“你期望多少薪水?”你应该准备好三种答复——信手拈来。
答复1:如果面试官是个看起来很和蔼的人,最好、最智慧的回答可能是:“在你们最终确认录用我和我决定帮你们完成任务或项目前,我觉得讨论薪水还为时过早。”
大多数时候,这个方法好使,也有例外,当这招不灵时,那么你需要:
答复2:你可能会面对这样的雇主,面试头两分钟就需要知道你想赚多少钱。这不是好现象,尤其2008年以后,有些雇主有理由更挑剔,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有个想法——市场上有大把大把的候选人可以挑选。所以,你需要一个备选答案。例如:“我很愿意回答,但您能先帮我了解一下,这个工作都需要做什么吗?”
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个好答案。但如果不好用呢?那么你会用到:
答复3:雇主提高嗓门:“来,来,来,咱别玩游戏了,我想知道你希望赚多少钱。”好吧,就是这个问题,你不得不面对。不过你不必提具体数字;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回答一个区间。比如说,“我期望的薪水是每月3.5万~4.5万元。”
如果这不能令对方满意,很明显,面试你的人,脑海里没有区间这个概念。他们最初说的数字,也就是最后能给的数字,谈判根本不可能。这确实可能发生,因为2008年以后,当没有唯一的标准来决定录用谁、不录用谁时,薪水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标准。这是个老把戏:两个同等资质的候选人,愿意以更低工资千活的人,胜出。就是这样!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基本可以确定这不是你想工作的地儿。如果工资不能灵活,一旦你入职了,还有其他可以变通的地方吗?不可能,微观看宏观,这点就给了你警告。
另外,如果你处境窘迫,需要这份工作——任何工作——极其迫切,除了屈服你别无选择。问问他们可以支付多少,然后做决定(当然,你可以尝试推迟一两天再决定,比如说,“我需要点儿时间考虑一下”)。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最坏的状况。通常,事情不会这么糟糕,你不会如此无助。
今天的大多数面试,雇主,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都原意把薪资谈判留到最后,留到等他们最终决定要你(你也决定要他们)的时候。在那个时候,薪资是可以谈判的,我会在下个秘密中解释原因。
现在,让我们把第一个秘密说透,没搞清楚下列状况前,别谈工资:
- 他们已经充分了解你。这样对方就知道和其他候选人相比,你是如何出色,因此也比其他人更值钱。
- 应尽可能了解对方。这样就能知道这里是不是你想要工作的地方。
- 已经确切知道这份工作要干什么。
- 他们有机会了解你与工作要求多么匹配。
- 你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
- 你已经决定:“我真的愿意在这儿工作。”
- 他们对你传递了情感,如:“嗯,好的,我们想要你。”或者,比这更好。
- 他们传递了情感:“我们必须要你。”
如果你希望把这个转成图表形式,见下图:
何时做薪资谈判
总结如下,如果面试中你足够闪亮,对方可能——在最后——给你一份更高的薪水,高过面试之初他们脑海里的数字。尤其是面试进行得非常顺利,他们当场拍板非要你不可的时候。
薪资谈判的第二个秘密
薪资谈判的目的,是发掘出雇主最多愿意给你多少钱。
“谈判”这个词,让大多数求职者心生恐惧。为什么我们非得谈判呢?
很简单。如果每个雇主,在面试之初,就提到愿意支付给该职位的最高工资,那就不必谈判了。少数雇主会这么干,那标志着薪资谈判的结束。但大多数雇主不会这么做。
对方从开始就知道,愿意支付给该职位的最高工资可以商量。但他们希望能以更少的薪水得到你。所以,他们开始的出价,低于愿意支付的最高数字。
这就创造了一个区间。
区间指的是,他们希望支付的最低工资到能够支付的最高工资的范围。谈判,谈的就是这个区间。
举例来说,如果雇主能每月给你6000元,但试着以每月4000元的价格录用你,区间就是4000 ~6000元。
在这个区间里,你有权通过谈判,努力得到他们能提供的最高工资。
你们的目标都没错。可能的话,雇主想省钱。而你的目标,是通过要干的工作,带回尽可能多的钱来养家糊口。
薪资谈判的第三个秘密
薪资谈判中,千万别做先提数字的一方。
薪资谈判通常留到面试流程后段进行,在这个时刻到来时,如果可能,争取让雇主先提数字。
为什么?没人知道。但经过多年观察,当目标相反时,比如面试中——你想让雇主尽可能多付,而对方要尽可能少付,先提数字的那方通常会输。你完全可以不信,有太多这方面的理论,反正我们知道的是:这是真的。
没经验的雇主或面试官通常不知道这条奇怪的规律,但那些老鸟对此了然于胸。他们希望你先提数字,因为成千上万的面试证明:谈判中先提数的人,最后通常会输。
那么,如果对方要求你先提数字,你就用提前备好的答案回应:“嗯你们设立了这个职位,那一定对该职位的薪水有所考虑了,我想先听听那个数字。”
新资谈判的第四个秘密
面试之前,详细调查市场上相关职位及目标公司相关职位的薪水状况。
如我所言,薪资谈判中雇主绝不会上来就提脑海中的最高工资,而是以较低数字开始。
你怎么判断雇主提的只是较低出价,而不是最后报价呢?答案是:出发面试前,做些调查,研究市场上该职位及这家公司该职位的薪水状况。
你可能会说,那么麻烦值得吗?绝对值得,如果你想赢得薪资谈判的话。懒于或急匆匆收集信息的人,会受到经济上的惩罚。说得再直白点儿:如果你不调查,必定会付出代价!
咱们来看看,假如要了解三四家有兴趣公司的信息花费你一天到三天时间,但正因为这个功课,面试中你能要求更多的薪资。接下来三年,因为这一天到三天的薪资调查,你就会多赚很多。不错吧,就一天到三天的时间啊!
这不是必然,但我知道许多求职者和换工作的人因为这个而受益,所以绝对值得尝试。
好,那么,怎么做调查呢?有两种方式:线上及线下。我们一个来谈。
线上薪资调查
如果你能上网——在家、图书馆或网吧——想要搜寻特定地区的职位职业、行业,甚至某家公司(有时),有些免费网站能帮助你:
1、http://article.zhaopin.com/payquery/index.do:智联招聘数据库拥有广泛的薪资信息,针对大学毕业生和职场人士,根据地区、行业、职位、企业类型进行平均工资的分布排行。
2.、http://www.fenzhi.com/:分智网,类似于美国的glassdoor。分智网是一个交流工作和职业场所的社区,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查看其他人发布的公司评论,工资待遇和面试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发表关于公司的意见或者工资待遇信息。
3、http://baogz.com/index.html:这个网站是个宝库,链接了300万个企业、1300万个职位工资。更让人欢欣的是,它在不断更新,以及还有手机客户端,不过准确性现在还有待确定。
如果你攻克了以上全部网站,还想更清晰点儿,愿意更努力点儿,再接再厉,我很愿意为你介绍下面的内容。
线下薪资调查
怎么做线下薪资调查呢?有条简单原则:总体来说就是抛下书本,去找人交流。
书本和图书馆只是第二选择,甚至是最后选择。你能从正在做着你所感兴趣的工作的人那里得到完整的、最新的信息。
如果不知道去哪儿找这样的人,就和附近培训这类人才的大学或学院的人聊聊,什么系都可以。老师和教授一般知道他们的毕业生在干吗,你也可以访问实际工作现场。
咱们来看看实际的例子。
例子1:快餐店。你不需要做任何薪资调查,他们明码标价。你可以走进去,求职,和招聘经理面试。对方通常会告诉你薪资待遇,坦率直白。那些都规定好了,你很容易就能搞清楚。(顺带说一句,填张申请表,甚至在那儿做次面试,不代表你就得在那儿工作——你或许已经知道这点。就说“我得考虑考虑”,你可以拒绝任何地方、任何offer,这使得该方式没有任何害处。)
例子2:建筑公司。这是一类你不能立刻知道薪水的地方。如果你想去建筑公司工作,面试前相了解薪水状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拜访当地同类型的、你不感兴趣的另一家公司,问问那里的人赚多少钱。或者,如果你不知道该问谁,就填张申请表,和招聘的人聊聊他们现在(或者未来)有什么职位——这时询问工资是合法的。在不感兴趣的地方做过这个调查,你就可以返回感兴趣的公司申请了。你依然不知道对方具体会支付多少,但已经了他们竞争对手的薪水,通常来说,这两者接近。
例子3:单人办公(通常挨着老板),比如行政助理。你可以从当地报纸招聘广告里找到有用的薪资信息,假如你有报纸的话!大多数广告不提薪水,但有些会提。在提到薪水的广告里,注意最低的和最高的,尽量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用这种方式了解行政助理的薪水很有意思,因为我自己就做过行政助理。
通过与人交流,你能发现很多。而另一种做薪资调查的方式——如果你失业,有时间——是找一家临时工中介公司。通过他们,把你“派遣”到不同公司:越多越好。在一个组织内部,做薪资调查会更容易(研究那家公司付给中介公司多少钱,而不是中介抽走了“提成”后给你的部分)。如果在一个地儿当临时工,周围人喜欢你的话,你就可以了解很多情况,包括工资。
薪资谈判的第五个秘密
研究雇主脑海里的薪资区间,根据对方的区间,决定自己的期望区间。
好吧,我承认这有点儿复杂,你可能没动力做这么多研究。但你至少得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从定义自己的目标入手。
通过研究,你要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区间:雇主最少愿意付你多少,到最多能付你多少的区间。在任何超过5名员工的公司,这个区间都好定义。它会低于你上面那人赚的,高于你下面那人赚的。例如:
你下面人的薪水 | 你上面人的薪水 | 你可能的薪水区间 |
¥45,000 | ¥55,000 | ¥47000~53000 |
¥30,000 | ¥35,500 | ¥32500~34000 |
这里有个小问题:你怎么能知道上面和下面的人的薪水呢?好,首先你得知道他们的名字和职位名称。
如果你去的是个小公司——员工人数是20人或更少——找到这些信息应该比较容易。那里的任何人都可能知道答案,你可以通过“牵线搭桥者”——认识你也认识他们的人——接触一个员工,或者前员工。2/3的新工作都是小公司提供的,那正是你该求职的地方。
如果你的目标是大公司,那就得全家总动员了。找你认识的每个人(家庭成员、朋友、亲戚、商业伙伴、熟悉及不熟悉的人),问他们是否了解能帮你找到这些人。如果没用过,抓紧上。
那家公司的信息。这时,LinkedIn会很有用,能帮你找到这些人,如果没用过,抓紧上。
这可能容易,也可能困难:很可能你还是对某家公司一无所知(每个人都说得保密,他们把前员工都运到了西伯利亚)。这样的话,去找同一区域它最近的竞争对手的信息。比如说,你想知道X银行管理者的薪水,经过千般努力,那仍是一个谜。你可以尝试研究Y银行,看看获取它的信息是否容易。如果搞到了,你可以推测两家银行薪资结构基本相同,Y银行有可能适合X银行。
注意:薪资调查中留心这种情况,大多数政府公务员的薪水和私人企业职位大致相同—而政府部门职位描述及工资区间对公众开放。去最近的城市、地区或政府办公室,找到与你要找的职位最接近的岗位,私下问问底薪。
做完这些,如果想成为该游戏真正的专家,你还得做些算术题。
如果你猜测雇主能给的薪资区间是$36500 ~47200,面试前,你需要考虑清楚自己的期望区间,如果面试走到薪资谈判这步就用得看了。这个期望区间要聪明,稍稍低于雇主能给的最大值,然后向上。下面这个图能做出更清楚的解释:
所以,当雇主说了一个数字(可能是最低的,比如$36500),你可以用这样的台词回应:“我理解,现在的情况下,所有公司都在控制成本。但我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所以我的期望是……”这时提出你的上述区间,你的底线数字刚好低于他们的上限,然后提高——“$47000 ~58000”。
在讨论中,如果你能说明如何给公司赚钱,如何给公司省成本,会证明你的价值。即使他们接受你的区间底线,你也接近他们能给的最高数字。
是的,这很聪明。当然,也有风险。所以,需要做功课。你必须拥有薪资谈判的头脑,争取在这场游戏中胜出。
如果费了半天劲,这不管用,怎么办?至少,在这家公司不管用。雇主能给的薪水有天花板,低于你期望的,你又不想降低身价。
瑞士的工作专家——丹尼尔·怕洛特建议,如果你很想在那儿工作、他们给不了你要的和你值得的薪水,你可以考虑兼职。
如果你要求,并且觉得自己值年薪5万美元,但他们只能给3万美元、你可以考虑一周给对方做三天(30/50=3/5,一周五个工作日),这样另外两天就可以到别的地方工作。当然,每周那三天,你要做得足够好,这样他们也会对这个谈判感兴趣,不是吗?
在国内,兼职!可能很难申请,所以可以建议用工资+奖金方式进行协商。
薪资谈判的第六个秘密
知道如何结束薪资谈判,别“悬而未决”。
薪资谈判不该只谈完工资就结束。除非你是临时工,否则就要讨论其他福利。“福利”是指各种保险、体检、假期、退休规定等。
福利.即我们俗称的五险一金、带薪休假等。
所以,去面试前,你要决定哪些福利对你尤其重要。搞定基本工资后,你就可以问他们都有什么福利。事先有准备,知道哪些福利最重要,你到时候就知道争取什么了。
工作内容很清楚,双方你情我愿,薪资谈判结束,搞明白了其他福利,你得让对方出offer,即录用确认。写出来,或者打印出来并签字。
许多雇主不幸地“忘记”了面试中的承诺,甚至否认有这回事儿。这不该发生,但确实会发生。有时,他们的确是忘了;有时,他们就是耍把戏。或者他们的继任者,会否决任何非书面的承诺。他们会说:“我不知道他们当时为什么会那么说,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权限,所以,我没法儿兑现。”
重复一遍,要写下来并签字,这叫协议书,或者雇用合同。如果是小公司(10人或更少员工)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起草。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雇用合同范本”,你能找到很多的免费资源。你,或者雇主,可以打出一份,让对方签字。
你有权要这个协议。如果他们就是不给,要当心啊!
记住,求职在某种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一点儿运气,加上努力,加上决心,加上本书目前为止提到的建议,应该对你有用。因为在你之前,成千上万的人都说有用。
但美国还没从2008年的经济衰退中爬起来,衰退改变了雇主的招聘模式,他们招人时更加犹豫。所以,如果这些都不灵,你想知道该怎么办,对吧?
好。本书的其他部分就来谈这个。
在中国,良好的雇用合同执行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私人企业的招聘流程并不完善,有时他们招人更加犹豫。
读这本书前,我很无助,迷失在无用的招聘广告里。我给招聘广告投简历,四个多月,一个电话也没接到,感觉自己是地球上最没用的人。我是女性,以前在中国是教授,有一个两岁半的女儿,在美国根不没有工作经验。七个月前我们来到美国,因为我先生在这儿得到了一份工作。
2016的6月11日,我在书店看到了您的书。接下来,我花了三周时间,除了星期夭,每天花10小时,读了书中的每个词,做了画图的每个花瓣。更深入了解自己之后,我感觉准备好再尝试求职了。我用降落伞思想做指导,从头至尾做薪资谈判。
仅仅两周,我就拿到了两份offer(你应该猜到了),我接受了期中一个,工作非常棒,薪水也很好。那是个小公司(你可能又猜到了),二十来人。这是一次职业转换:我过去是英语教授,现在在做财务!
很开心接受了您的建议:工作是有的,雇主分为两类。这的确不假!希望听到我的故事你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