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是最精明的中国人
商场就是战场,竞争就是战争。上兵伐谋、先谋后战,是生意人之高招。司马迁早在《史记 · 货殖列传》中就指出:“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在复杂变化的市场中,只有精明过人的商业头脑,才能看到商机,取得成功。
金利来领带的创始人曾宪梓在一次电视专访中曾经说过一句话:“做生意是要靠人的创意而不是靠本钱!”他说自已开始创业时开了一家裁缝店,只有三台破旧的衣车,专为当地人量体裁衣。当时这种裁缝店在香港多如牛毛,竞争激烈,惨淡经营。后来他想出了将做时装改为做领带,才走出困境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有这么一个说法:“假设某人口袋里只有人民币100元,他对外人称作200元,他肯定是北方人;说成50元,非上海人莫属。说100元,如此实对实,应该是西北人;顾左右而言其他者,非温州人莫属。因为,没有人能套出他口袋里到底装着多少钱。”
这一调侃的说法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精明的温州人!
过去,人们总以为“精明”这个词应该属于上海人,在“精明”与“上海人”中间几乎就能划上等号。上海人常常被人称为“门槛精”。
上海人的精明在全国是出了名的,遇事总是有心计、会盘算、不吃亏。但是,温州人却能利用上海人的精明来赚上海人的钱。你说,到底谁最精明?
有位温州的老板,在上海普陀区开了一间颇具规模的五金店。他常谈起他的生意经,他说:“上海人第一次购买东西,都要先跑数家商店,用小本记好每家商店同类产品的最低价格,比较后再购买东西。所以我见到上海人第一次来店购物时,总是把价格报得低低的。如此,以后的生意就会主动找上门。与此同时,你不妨把其他商品的价格稍微提高一些。”
有一个经营服装的温州人,某一天突发奇想,将摊位上放得井井有条的衣衫裤故意乱堆放,同时高喊“贱卖!便宜货!”因此,不少家庭主妇被吸引过来,围成一圈,争先恐后地抢购。实际上,这些衣衫裤的价格和过去一样,一点儿没有降价,一眨眼功夫却全都卖完了。为什么呢?一般家庭主妇都喜欢贪小便宜。该温州人正是抓住了她们的这种心理,使她们觉得乱堆乱放的一定是便宜货,从而达到了自己的销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