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定律——好话留到后面说
※欲扬先抑定律——先贬后袭、先抑后扬,易得人好感。
※对别人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最容易给人好感。
朝三暮四....
成语“朝三幕四”的来源颇有意思,说是古时宋国有一个叫做狙公的人,十分喜欢养猴子,简直到了爱猴如命的境地。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早上,狙公喂给猴子们四颗橡子,而晚上的时候却只给三颗。猴子们对狙公的这种做法很有意见, 它们觉得狙公太吝啬了,为什么晚上要比早上少给一颗呢? 所以,它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找狙公的麻烦,就是不肯好好听话。
后来,狙公改变了做法,在每天早上的时候,只给猴子三颗橡子,而到了晚上却给了四颗。这下猴子们很满意,觉得狙公这人还挺不错的,晚上比早上多给一颗橡子。于是,猴子们从此以后安分守已,再也不给狙公捣乱了。
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先否定后肯定最容易给人好感;相反,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的感觉最不好。我们把这种心理规律,叫做欲扬先抑定律。
在《朝三幕四》这篇故事中,一天还是给七颗橡子,为什么猴子们反应不一样呢?
早上给四颗橡子,晚上给三颗,比早上少一颗,猴子心中就会觉得主人施奸要滑,对自己不好,少给自己食品,心中自然不满意。反之,如果变成了早上三颗,晚上给四颗,比早上多一颗,同样还是这 七颗橡子,但是猴子们心
中就会觉得:你看,还是我们主人对我们好,晚上都比早上多给一颗橡子。所以就会对狙公感恩戴德,唯命是从。这种心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
据传说,有一家人为了给老太太祝寿,就把唐伯虎请来,恭请唐伯虎为他们写祝寿词,唐伯虎也不推辞,提笔就写道“这个女人不是人”,众人一看,顿时大吃惊,脸上皆现怒色。唐伯虎也不理会,接着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看了第二句,众人转怒为喜终于松了一口气。唐伯虎接着写“生儿个个都是贼”,这下惹得儿女们怒气冲天,恨意顿生。最后一句,唐伯虎落笔“偷来蟠桃献至亲”,这下,众人才明白唐伯虎的高才。真是一波三折,令人
叹为观止,于是,众人皆欢,赞不绝口。
在销售的过程中,你向顾客介绍商品是很有技巧可寻的。
有的人在介绍产品时,总是大谈特谈自己产品的优点,而对于产品的缺点却句也不说。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失败的方法。客户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的产品这么好,我就不信它没有缺点,我偏不买你的产品。
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正确的方法是事先说明产品的缺点,这样一来 ,就可以争取顾客的更多信赖。当然,在说的时候,方法是大有讲究的。顺序通常是先说缺点,再说优点,来一个欲扬先抑。 你越是遮遮掩掩地不愿
提产品的缺点,越容易把缺点在客户的心中无限放大,让人以为你要隐瞒。比如,有些销售人员在销售时总是先说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是非常好的,接着来一句:“但就是这个价格呀,高了一点。”把价格高放在后面说,容易给人一种不值这么多钱的感觉,客户就会在心里嘀咕:“哦,怎么会这么贵,值得买吗?”他要购买你的产品就会掂量很久,自然,购买的概率也不可能太大。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跟他说缺点,再告诉他优点,这样他在心理上放大的就是产品的优点。你不是想知道缺点吗?那我就告诉你,结果他反而对缺点不那么在意。也就是说,当你先说“虽然我们这个产品的价格比较高,但是……”后面你就可以说出一大堆的优点了,这样你给客户的感觉就是你们这个产品很好、很值得购买,即使价钱贵一些也无所谓,因为产品的优点已经占据了他的脑海,他会觉得物有所值。
实际运用
★宁可欲扬先抑,也不要先扬后抑。
★批评一个人应该讲究方法,可以运用一下欲扬先抑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