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效应——给沉闷的环境注入压力
※没有丝毫压力的环境,产生不了足够的动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沙丁鱼和鲇鱼……
挪威人很喜欢吃沙丁鱼,特别是活的沙丁鱼。因此,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上许多。渔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沙丁鱼活着运到渔港。不过,虽然经过种种努力,可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奇怪的是,在所有渔船当中,有一条渔船总是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一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被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鲇鱼。鲇鱼进入鱼槽之后,因为环境陌生,它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鲇鱼之后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加速游动,四处躲避。这么一来,一条条沙丁鱼就能欢蹦乱跳地回到渔港了。其实道理很简单: 鲇鱼进入鱼槽使得沙丁鱼感到了威胁,继而就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便可以活着运到港口了。
鲇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奧秘。
鲇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其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发挥了鲇鱼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鲇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鲇鱼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
鲇鱼效应对于“鲇鱼”来说,在于自我实现。鲇鱼型人才是企业中必需的。鲇鱼型人才是出于获得生存空间的需要而出现的,自我实现是其最根本的目的。
鲇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增加优患意识。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安宁的。“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实际上,当一个企业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的时候,常常也就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看上去“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在一个组织当中,假如自始至终有一位或几位“鲇鱼”式的人物的话,无疑会激活懒怠的员工队伍,从而提高工作的业绩。
鲇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人职工队伍甚至管理层中,给那些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实际运用
★居安思危。
★把一些“鲇鱼”放进一个集体中,可以改变沉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