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创业思维-正文

谁说货物看涨就要囤货?

近年来各地房价猛涨,买几套房,什么都不做,几年下来资产也翻了几番,还有比这更轻松挣钱的方式吗?其实,开店的人也在盼望着店里的存货每天都涨价,多囤些货, 自然可以多挣些钱。但这样的经营思路真的正确吗?有没有比这更划算的方式呢?

谁说货物看涨就要囤货? - 第1张

老谢已经50多岁,一生经历坎坷:在长身体的时候,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不要说补充什么营养了,连饭都吃不饱,差点饿死;要读书的时候,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老师都住了牛棚,哪还有什么书读;要进厂上班时,赶上了“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好不容易返城,进了工厂,想着终于可以过安心的日子了,可后来企业破产,自己下岗了。好不容易到了退休的年纪,能拿点退休金过日子了,儿子也下岗了,带着儿媳妇去广东打工,留下孙子由老谢照顾,几年来没有向家里寄过一分钱。老谢的那点退休工资,养活自己刚刚够,现在还要负责孩子的开销,有点捉襟见肘。于是,老谢在菜市场租了个摊位倒卖点蔬菜,每天往返于蔬菜批发市场和摊位间,挣点生活费。

有一天,老谢从批发市场拉回来200斤黄瓜,顶花带刺,水灵灵的。老谢1元6角一斤进的货,在市场上卖2元2角一斤。由于那几天连续下雨,外地的蔬菜运输有困难,所以城里的蔬菜价格猛涨。老谢心想:“现在的黄瓜很紧俏,从今天批发市场的情况来看,明天肯定还会涨。”所以,老谢一点都不担心,一个上午过去,按每斤2元2角就销了60斤。

这时,来了一对年轻夫妇,要称5斤黄瓜,开始和老谢讨价还价:“每斤2块卖不卖?”

老谢迟疑了一下,还是按每斤2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他们。

这时,又来了一位大婶,问:“黄瓜多少钱一斤?给我来两斤。”

老谢随口说道:“2块2一斤。”

大婶还价:“2块一斤卖不卖?”

老谢想都没有想,说:“大婶,你看这黄瓜多好,市场上都卖2块2一斤,我绝不骗你。黄瓜这几天还会涨价,大婶你还是赶紧买吧!”

大婶低声嘀咕了些什么,提着菜篮子,慢慢地转到其他的摊位去了。

这对年轻夫妇一边付钱一边看着老谢,心想:“要不了几秒钟,他就得喊那位大婶回来。现在的小贩做生意都这样。”谁知,那个大婶已走了很远,老谢一点都没有喊大婶回来的意思。年轻的夫妇很好奇,问老谢:“你能2块一斤卖给我们,就说明2块一斤能挣钱,那么那个大婶的生意,你为什么不做呢?难道有钱挣的生意还怕多吗?”

老谢说:“这个很简单啊,你们买5斤,她只买2斤,所以我可以给你们打折啊。现在做生意不是都给大客户打折优惠吗!再说了, 这几天黄瓜的价格肯定还会涨,明天就会涨一二角钱,我留着这些黄瓜不卖,明天还坐着收钱。”

年轻夫妇听了很有兴趣,对老谢说:“ 我们是学工商管理的,正在写这方面的文章,你能告诉我们你进货的底价吗?我们想以你的这个例子写篇文章。你看,我们把钱已经付给你了,即使知道了底价也不可能再和你还价了。”

老谢虽然没有机会读大学,却很喜欢读书人,所以和这对夫妇一起算起了账。

年轻夫妇说:‘你进了 20斤黄瓜,每斤进价1元6角,销价2元2角,利润是每斤6角。这批货全部卖完,共计赢利120元。按现在的销售速度,要2天销完,每天赢利60元。”

老谢说:“没有错,我也是这么算的。很简单嘛,这还要算吗?”

年轻夫妇说:“那我们换一种方式再算一下,如果你每斤黄瓜卖2元,你看你多长时间能销完?”

老谢说:“那一天肯定能销完,可能还不够,应该能销到300斤。”

年轻夫妇接着算:按每斤2元卖,那么你每斤有4角的利润,每天销200斤,你每天的利润就是80元,每天能多挣20元。如果按你说的,每天能销到300斤,那么你每天能挣120元,等于每天多挣60元。那么,你为什么不按2元一斤来销售呢?”

老谢说:“我也知道薄利多销好,但我明明知道黄瓜明天一斤会涨2角,我为什么还要薄利多销?今天销不完的,我明天还可以再加2角卖,明天卖2元4角,一样也能销100斤,这是坐在家里能捡钱的事,那我为什么要将这些黄瓜赶紧销完呢?如果我知道明天批发市场要降价,我肯定会加快销售。你们年轻人说对不对?”说完,老谢有点得意地看着他们。

年轻夫妇接过老谢的话茬,说:“ 明天整个批发价每斤涨2角,那么你们的零售价也跟着涨2角,这没有错,可那是明天的事。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今天你如果按2元2角一斤销,可以挣60元。今天有100斤没有卖完,那么明天按每斤销售价2元4角卖掉,你每斤的利润是8角,明天的利润是80元。加上今天的60元,你这两天的总利润是140元。

“你如果今天销完300斤,就可以挣到120元。明天再进100斤,还是按每斤2元4角销售,你的进货价每斤涨了2角,你的销售价每斤也涨了2角,每斤的利润还是6角,那么你明天你的利润就是60元。那么,你这两天的利润为180元。

“你看是哪种经营方式更能挣钱呢?刚才是为了算法上的简单,所以第二天你的销售价和销售量我们都是按相同的方式计算的,实际操作中,你明天还可以用薄利多销的方式销售,这样你今明两天不同的销售方式相差肯定会超过40元。”

老谢听了年轻夫妇的算法,想了好久才转过弯来:“是这个道理,平时我怎么就没有这么算过呢,很多事都想当然。看来还是你们读书人想得细一些。”

像老谢这样的人有很多,一听说什么东西要涨价,第一反应就是囤积货物,坐等货价涨到最高时抛出获利。比如,有的做钢材生意的老板,看到钢材涨价,几个月都舍不得出一次货,资金全在里面压着。他们并没有仔细分析各种经营数据,其实在这个时候快进快出,每次如有10%的利润,几个月的时间能做成十几次生意,可以将财富翻几倍。如果只是被动地坐等行情上涨,可能几个月下来,行价涨了百分之二三十,也就只能挣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很多大老板不明白这一点, 可不像老谢只少挣上百元。

老张心得

看到行情好,商家增加存货量,能够挣到相当可观的差价。但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的财务分析,只是被动地坐等涨价后的差额,会损失很多的市场机会。生意是在买和卖之间实现利润的,应保持适当的市场流通次数,提高资金利用率,并将理论上的差价变现成实际的利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