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挫折隐忍寻机
古语云:“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路也不可能总是一马平川。人生是曲折的、坎坷的,就像一条布满荆棘的路,谁也不清楚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踏入。但是踏入也不要消沉,不要一蹶不振 ,不要将自己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而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面对挫折,低头隐忍寻机才是明智之举。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做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竞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上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楚汉争霸时,季布曾是项羽麾下的战将,有一次追击刘邦,差点杀了刘邦。后来刘邦得了天下,最恨的就是季布,悬重赏全国通缉他,同时下令,谁敢藏匿他就诛灭九族。季布无处藏身,只好剃成光头东躲西藏,最后还卖身为奴,才得以自保。有人会说,一个真正的英雄壮士,穷途末路,死了之算了。像季布这样的壮士,一反昔日刚勇豪迈的气概,窝窝囊囊地亡命天涯,这又是何苦呢?
其实季布自有季布的理由。在刘、项争雄的肘候,以西楚霸王项羽那样“力拔山兮”的气概,季布仍然能在楚军中以武勇扬名楚国。每次战役都身先士卒,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多少次冲入敌军夺旗斩将,称得上是真正的壮士。可是等到项羽失败,刘邦下令通缉他,要抓他杀他的时候,他又甘心为奴而不自杀,显得很下贱,一点志气都没有。季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坚信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只是当初走错了路,所以受尽了屈辱但不以为耻,盼望有机会能施展自己还没有充分发挥的潜能,所以最终抓住机会成了汉代的名将。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窥测出他的志气、抱负,他觉得为项羽而死太不值得,因此才那样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由此看来,一个有见识、有素养、有气魄的英雄,并不像愚夫愚妇一样,心胸狭隘,为了一点小事,就气得寻死上吊。这并不是有勇气的表现,而是计穷力竭,觉得没有办法挽回局面,走到绝路上了,所以才去自杀。而胸怀大志的人,固然把死看得很轻,但要看值不值得去死。只要还有一线东山再起的希望,即便败得再惨也不会自杀的,他们宁愿被俘虏,落到坐大狱、受刑戮的地步,也仍至死不甘心。
因为他们的智能超过常人,他们唯一忧惧的是此身不保,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会实现他的理想,所以他们宁愿做囚犯也不想死。这些英雄豪杰,只想如何建功立业,为此受什么委屈都在所不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处身于当今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遭遇挫折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断送自己的美好人生,你将因此而后悔莫及。
挫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失败或者“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斗志未酬,先遭失败。可以说,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容易敏锐地感受到挫折。
挫折能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即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引导人们以更好的方法满足需要。英国卓越的科学家威廉汤姆逊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年内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那就是‘失败’二字。”可见,失败成就了他的事业。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增强生活的勇气,增强对挫折的容忍力,要求人们能进取,从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成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补偿是一种有用的变通进取方式。如爱情受到挫折,就到事业上补取;身有缺陷,就到创造中补取。生活中可供翱翔的天空是那么广阔,可供回旋的余地是那么广大,可供变通的途径是那么众多,正如俗话所讲: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碰上挫折,要学会低下你高昂的头,隐忍等待。
朋友,你的生命如果是一把劈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礁石”。为了使这把“刀”更锋利些,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莎士比亚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控折,何来辉煌。——W·佩恩
是控折使骨头坚如燧石,是挫折使软骨变成肌肉,是挫折使人战无不胜。——H·W·比彻
了解面对逆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马丁·赛力格曼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