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效应——引起情感的共鸣
※这个效应很容易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如果对方和你产生了情感共鸣,把你当做自己人了,他们还会成为你的反对者吗?
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进行演说。当时,蓄养黑奴的农场主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做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恨之入骨,并发誓只要他来就置他于死地。
演说之前,林肯说:南伊利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生于肯塔基州,长于伊利诺斯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利诺斯州的人和肯塔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在《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中,林肯运用的就是“自己人效应”,他根据听众的情况,先把自己的经历和有关情况做了介绍,使听众对他产生“认同感” ,这样,他的话首先就让那些对他存有怒气的人消除了敌意。据说,还有原本想和他作对的听众最后成了他的朋友。
不把对方当做管制的对象,不把对方当做批评的对象,也不把对方当做敌人来看待,而是把对方当做自己人来看待,视为第二个自我,让双方的心理距离大大缩小,从而达到情感共鸣、一点即通的境界。“自己人效应”会使得双方之间没有相互的心理压力,更不需要相互防范。
自己人效应会产生很明显的作用。吉田工业创始人吉田忠雄就很懂得运用自己人效应。他倡导的“五起哲学”与“三分共享制度”都体现了“自己人效应”,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立的拉链厂一举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企业,销售额高达50多亿美元,资产达80多亿美元,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都开设有分厂。
他所倡导的“五起哲学”是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高兴、一起伤心、一起牺牲。“三分共享制度”是将经营的成果分成三等分,一份是将利益转成提供价廉物美的制品还给顾客,一份是归还给相关的产业,还有一份分给包括工作人员薪金在内的公司利益。这充分说明了吉田忠雄把职员和顾客视为第二个自我,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公司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那么,自己人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一,要想产生自己人效应,在空间距离上至少是比较接近的,地理位置上的相互接近,才使得彼此相互了解的机会也增多,最终在心理上也会十分接近。
第二,要想使得对方成为自己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态度、观点和个性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第三,个性相似的情况下会很容易产生自已人效应,在个性不相似的情况下是否也可以成为自己人呢?答案是肯定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当一个人的期望和需要与对方形成一种互补关系的时候,也可以成为自己人。例如,一个爱发牢骚的人可能会喜欢那些愿意听自己说话的人,一个支配欲望比较强的人愿意和那些遵从性强的人在-一起,一个爱发脾气的人喜欢把性格温顺的人视为自己人。1962 年,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就指出,需要的互补性是成为自己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比态度、价值观的相似性更重要(因为态度、价值观的相似性只是短期自己人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四,两个人接触肯定会有发生摩擦和冲突的时候,这时,是指责、挑剔和谩骂,还是谅解、宽容、克己呢?如果是前者,即使两个人原来是自己人,也最终会变成敌人。如果是后者,即使原来并不是自己人,也会渐渐变成自已人。因为,与宽容的人相处会有一种舒适感,自尊心能得到满足,不会有压抑和紧张感。所以,两个人之间具有相容性则更容易成为自己人。
运用自己人效应,会让原本很棘手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
在处理学生早恋的问题上,教师稍有不慎,就会让学生走向歧路,甚至造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但是,若能运用自己人效应,就很容易解决学生早恋的问题。
有位教师是这样说的: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和班上一位女同学关系比较好,别人以为我们是恋爱关系,但实际上我们是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的好朋友。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如果丟掉了学习去谈恋爱,实际上就是丢掉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未来....
这位教师这么一说,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自己的距离,而且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既没有伤害到学生,也没有让学生产生压抑和紧张的情绪。相反,若这位教师对学生大声喝骂,不仅不能阻止学生继续恋爱,还有可能深深地伤害到学生的心灵,这样一来, 就远离了教育的本质。这样的教师,也是不负责任的教师。
实际运用
★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得对方承认你是自己人。
★最好是告诉对方你和他是平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