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加尼克效应——紧张的情绪让现代人无处可逃
※在“苦”中是不可能学到更高境界的。
※持续的紧张状态会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甚至造成疾病。
(一)紧张的商人……
一个贸易商一下飞机,出了机场即冲上计程车,并且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司机说:“快, 快,拜托开快一点。”司机依照他的话高速奔驰,开了几分钟后,这位乘客突然问道:“司机先生,我们差不多该到了吧?”
司机转过头回答说:“我不知道呀, 先生。你根本没有告诉我,你要去什么地方!”
(二)熬夜并不能改变结果……
1888年,美国第23届总统竞选之日,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1833~1901年)很平静地在等待最终的结果。他的主要票仓在印第安纳州。 印第安纳州的竞选结果宣布时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祝贺,却被告知哈里森在此之前早已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那位朋友问他为什么睡这么早。哈里森解释说:“熬夜并不能改变结果。如果我当选, 我知道我前面的路会很难走。所以不管怎么说,休息好是明智的选择。”
因工作压力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在《熬夜并不能改变结果》这篇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会这样一点:休息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工作会带来压力。哈里森明白这一点,但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所要对付的,实际上是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紧张状态。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它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经做过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实验:
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里的紧张难以消失。
齐加尼克效应实际上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一个人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持续不变。
刚刚步人职场不久的柳雨是个讲究完美主义的人,为了能尽快上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可谓是做足了功课。不仅上班时十分投人,即使在下班之后,她也要花大量时间自学充电;她甚至用手机和两个闹钟提醒自己来避免迟到;每次出门前,她至少要检查三遍自己的包,来确定自己没有遗忘任何东西……当别人问起时,连她自己都笑言好像患上了“强迫症”。总之一句话,在她的周围是一个高度紧张的环境。
柳雨在某天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要给总经理和一位外籍客户当翻译,本来那位外籍客户英语说得并不快,可是断句太长,柳雨听着听着就有些精神紧张,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当对方示意她翻译时,一脸茫然的柳雨根本就开不了口。如此这样反复了几次后,总经理也是大为恼火:“平时好好的,关键时候你是怎么搞的?”
接到一个非常紧急的项目、遇到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或者处理一场甚为关键的危机事.....白领们时刻都有可能面对挑战。因此有不少人在工作的高压状态下都出现了“职场急性焦虑”的身心紧张症状。
紧张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实际上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它使人们得以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情境。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但是,持续的紧张状态则会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甚至造成疾病。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增加让作为“白领”阶层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心理负荷也日益加重。因为脑力劳动的特点是以大脑的积极思维为主,是持续而不间断的,一般情况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紧张也往往是持续存在的。
在平常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几项工作重叠在一起来完成,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一项工作,然后再去做另一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往往形式上是下班了,而实际上大脑根本就没有得到休息。比如,报刊的编辑人员在出刊之前的“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里,仍然会不由自主地考虑组稿、编排等情况;搞攻关项目的科研人员,研究课题也会经常连绵不断地呈现在眼前.....在医务人员、工程师、作家身上,这些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出现。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未完成的工作会一直困扰着他们,就像是影子一样。
有些疲劳是不能从休息中得到完全补偿的,比如那些长期用脑过度、精神负担过重引起能量减低而产生的疲劳,这些疲劳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疾病神经衰弱症。 这也是知识分子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 ,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者(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因此,“亚健康”即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如果“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很明显,“齐加尼克效应”容易把人带人“亚健康”状态。
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齐加尼克效应”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第一,生活规律、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包括有节制地饮食,不暴饮暴食,多摄取不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无机盐,合理进补。
第二,按时、充足的睡眠。不按时睡眠,很有可能会造成睡眠紊乱,而失眠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那些睡眠不足的人通常就是流行病的受害者。要有好的睡眠,首先要按时,还要追求质量而非数量。睡得好不好不与睡眠时间成正比,而是与睡眠深浅成正比的。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
第三,培养业余爱好。脑力劳动者的业余爱好可作为转移大脑“兴奋灶”的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有效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改善情绪,从紧张、乏味、无聊的小圈子中走出来,进人一个生机盎然的境界。业余爱好的内容是广泛的,诸如琴棋书画、养鸟养鱼、花卉盆景、写作、旅游、垂钓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投资” ,最好养成习惯,以缓解紧张感。
第四,讲究心理调节。既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就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将焦虑、烦恼等劣性情绪强行积郁在胸显然不妥。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如找知心朋友倾诉,一吐为快,或出去走走,看电影电视等。困难时要看到光明,失败时要多看自己的成绩,要有自信心。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第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每天可安排一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体育锻炼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既可放松身心,又能增强体质。
实际运用
★学会给自己放假——给自己一些空余的时间。
★做事情要有效率。疲软的状态下适当休息,精神饱满的状态下忘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