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销进货——降低资金压力的又一个诀窍
能少掏钱或者不掏钱进货,哪怕利润率低一点,都没有关系。可世上哪有从天上掉馅饼的事。 但如果掌握了行业特点,将圈子里的关系处理好,这也是可以做到的。
老王进人图书行业纯属巧合。本来,老王是一大型国企的办公室副主任,朝九晚五,虽说办公室的工作繁琐一些,但心里没有什么负担,每天将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好,不需要想更多的事。以后的发展也是按部就班,等到退休时升到办公室主任,每月拿2000元的退休工资,一辈子平淡而安稳。
可在他40岁这一年,企业改制,老王下岗了,所有的生活得从头开始。老王不像其他有技术的同事,可以到沿海城市打工。老王的爱人是国家公务员,老王下岗后,在家里说话都没有了底气,从家里的一-把手降成了二把手。
正在烦躁的时候,在北京某出版社做发行部主任的表弟回家探亲,和老王闲聊的时候,说起现在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同时风险少,销不完的图书出版社一般都可以退货。老王平时也爱看书,心想:“做个书店的小老板说起来也还不错,总比一些其他的生意在环境和品味上要强一些, 而且有表弟帮忙,应该更有把握一些。”
老王一直是靠工资吃饭,也没有什么外快,家里总共才能凑出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这点钱能做什么呢?
表弟是这个圈子里的行家里手,他为老王好好地计划了一下。
首先,要将硬投如算出来。开书店决定成败的首先是地段,你不能将书店开在一个社区巷子里,最好的选择是开在新华书店附件,人们都习惯于到新华书店购书,做生意就要成行成市。而每个城市的新华书店由于历史的原因都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这些地方的门面租金很贵,但又不能为了省门面费,不租这些地方。如果将门面选在很偏的地方,读者不方便找,以后的生意也没有办法做。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应该花的钱还得花。这也就是肯德基、麦当劳都选当地人气最好的地段做店面的原因。
书店的面积不能太大,太大了成本上扛不住,太小了书上架的品种太少,读者选不到他们感兴趣的图书。所以,将店面定在离新华书店200米以内,面积在50平方米最为理想,这种面积能达到最基本的及格线。
老王的运气还不错,在离新华书店200米左右找到了一个门面。这个门面周围的环境一般, 都是一些小饭店,所以租金不贵,不过要去新华书店的人大多都会经过这个店面,对老王来说,这个门面是最合适不过了。每月租金3000元,付款方式是1年付,押3个月的租金,还有门面转让费2万元(以前租房子的老板要收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的行规,因为现在大多数租房合同都注明了,相同的价格,房东要优先租给以前的租户,以后老王再转手租给别人时,如果这个地段发展起来了,能向下一个租户收取更高的门面转让费,一般来说至少能收回现在的门面转让费)。
这样,老王的钱还剩下:
200000 - 12 x 3000 - 3 x 3000 -20000 = 135000 (元)
店面要进行简单的装修,至少要做到四白落地吧,还必须增添书架以及开票管理用的电脑。书店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和一些简单功能的装修。加上开业时需要办理的工商、税务等各项手续,还需要花费35000元。
这样,老王的钱还剩下:
135000 - 35000 = 100000 (元)
店面每个月的其他开支,得做出半年的预算,不能寄希望书店开张,生意就红火得不行,得将一些基本的开支做好半年的准备,这样至少能坚持度过最困难的时候。每月的水电费、两个店员的工资,还有一些杂费如城市管理卫生费、残疾人公益金,等等,每月需4000元,半年共需24000元。
这样,老王的钱还剩下:
100000 - 24000 = 76000 (元)
那么,老王的钱还能进多少册图书呢?适合什么样的定位?现在的图书,按30元每本计算,出版社一般给书店的折扣有6. 5折、6.8折、7折,平均下来按六八折计算。
76000 ÷ 30 x 0.68 = 1722(册)
书店一般每本图书会进3本左右,这样读者购买后,还有一两本样书在架上。从出版社发货到书店上架,一般要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书店的订货一般是半个月到一个月才做一次计划,这样才够批量,不会为几本书下一个订单。出版社备货也需要时间,他们面对上千个书店,速度不可能很快,能在三五个工作日内从库房发货就算不错了。中间运输的过程,为了节约成本走的都是汽车运输,一般需要一周左右到货。 当然,畅销图书会比较快。
老王的书店能进的品种数为:
1722 ÷ 3 = 574 (种)
现在,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有几十万种,加上以前出版的图书,还在动销的有几百万种,老王这点资金从哪个点进入呢?
做新华书店那样大而全的品种路线,肯定是不现实的,那就做特色和专业书店。特色书店中,建筑类的和法律类的教辅类市场不错,不过这样的书店一般都有行业背景,绝大多数的销售是通过团购而不是零售,老王没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表弟为老王选择了电脑类特色书店的路子。电脑类图书只要把握住市场,光零售就能养活店面,不需要完全依靠团购。
电脑类图书在新华书店一直是个小类, 新华书店虽说有几万个图书品种上架,但具体到电脑图书类别时,只有几百个品种,所以就像毛主席打日本鬼子一样,鬼子总的实力比我们强,我们可以不和他硬拼,鬼子要占领我们的城市乡镇,他们就要分兵把守,他们分到每个具体的乡镇的兵力总是有限的,我们可集中超过他们数倍的力量去消灭他们。
新华书店的优势是品种全,那么也必然产生劣势,就是品种太多,所以新华书店的经理们精力分散,在这方面很难成为真正的专家,不能最好地把握读者的需求,提供最好的图书、最好的服务。新华书店每年只在店庆和“六一”、国庆等少数节日才进行打折促销,这也给民营书店提供了让利促销的空间。
老王所在的城市还有几十家电脑培训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是民办的,只要折扣合适,都有可能进行合作,每年也有上万名学生需要电脑方面的培训教材,是笔不小的生意。
确定了书店的经营类别,就得好好地算一下, 怎么做才能挣到钱? 能挣多少钱?
先算利润,零售有两类读者:一类是普通的读者,平时来书店少,对电脑类图书也是临时性需要,这类读者按图书的定价销售;另一类是会员读者,为了留住一些以电脑为工作工具、经常需要购买电脑图书的读者,这类读者按图书定价的9折销售。这两类读者暂时估计各占50%,零售的折扣为9.5折。
电脑学校的教材属于团购,数量大,但折扣一般只有7.5折。有的学校团购数量很大或者办事人员需要回扣,那么实际成交折扣会到7折。书店刚开张,只能将这种团购的业务算成新增业务,不能将这块业务的收人纳人预算内,这样实际经营时会从容一些。
店里每月的成本开支为7000元,图书的利润率为:
95% - 68% = 27%
单本图书平均定价按30元计算,店里每月应销售的册数为:
7000 ÷ (27% x 30)≈ 864 (册)
那么,每天应销售的册数为:
864 ÷ 30 ≈ 29 (册)
实际上,算上书店的图书丢失和破损,能达到20%的利润就不错了,所以每月应销售的册数为:
7000 ÷ (20% x 30)≈ 1167 (册)
做生意当然要挣钱了,谁都不是为了养活几个员工,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给房东付房租,促进房地产的发展,自己的投资回报总要比存在银行的利息强吧。如果按老王最基本的心理底线,每月店里要赢利5000元,那么每月应销售的册数为:
(7000 +5000)+(20% x 30) = 2000 (册)
每月要销售2000册图书,店内的备货应按每月保有量1万册才能做得到。按自己从出版杜进货的方式, 需要资金:
10000 × 30 x 0.68 = 204000 (元)
老王听到表弟这样.一笔笔跟他算出来,心里很急,现在只剩下76000元的流动资金,远不够,怎么办呢?
表弟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你每本书都从出版社进货,肯定要这么多钱。你需要和十多家出版社打交道,每家出版社你都不能进很多货,所以在每家出版社的客户管理中,你都是最底层的小客户,都需要现款现货,并且给你的折扣还高。如果你能在省城找家大型的电脑图书的批发商,他们会同时供给你十多家出版社的产品,你一个月如果能销售2000册,那么你每月从这个批发商那里进货量为:
“2000 x30x0.7 = 42000 (元)
“每年的进货量能达到:
“42000 x 12 = 504000 (元)
“再加上预期的培训教材类的销售,总量可达到100万元左右。这样,你就是他们的大客户,他们会给你合适的账期,给你一半左右的代销图书。同时,因为是在本省发货,距离上只有200多公里,只要一天能到货,这样可以最少量备货,退换图书也会方便很多。虽说折扣会高出2个点,但总的来说,还是划算得多。”
老王听表弟这么一说,觉得确实有道理。不过,怎么能让省城的代理给自己一些图书代销并建立业务联系呢?表弟笑着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帮你找找关系。”
表弟在省城找到一个有实力的批发商——谢老板, 把他介绍给了老王。双方达成协议,谢老板一次性给老王发货20万元,老王先以现金的方式支付一半图书款10万元,其他的先欠着。
老王十分高兴,自己的生意终于能实施了,但也十分不解,问表弟:“谢老板怎么这么大方,这么有钱,敢借给我10万元的货?”
表弟笑而不语,老王催问了几次,他才说出其中的道理。原来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现在这些省级的大批发商,能从出版社先拿货后付款,往往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才和出版社结算一次, 实际上借给你的货,都是出版社的,他们没有出一分钱。 同时,你现在给了他10万元现金,他们又可以拿来周转几个月。借了货给你,你欠他一个人情,以后在相同的条件下,你肯定和他合作,成为他的长期合作伙伴,这样他每年可以增加几十万元的销售量。
第二,你的爱人是公务员,有稳定的收人和社会地位,他相信没有哪个公务员为了10万元扯上官司,你们都是正常过日子的人,又有自己的房子,所以10万元的货他还是敢给的。
第三,图书也是一个高退货的行业,有一半左右的图书最后是会退回到出版社,如果小店退,和出版社打交道不方便,也很难,以后这些业务都要仰仗大批发商来完成,所以他不怕你。
老王看着表弟,笑着说:“看来你是把图书这一行做精了 ,正因为图书行业有出版社给大代理先发货后回款,中间有几个月的账期的行规,所以我们才能用10万元进20万元的货,将行规用活了。不过表弟,你还忘说了最重要的一条理由。”
表弟看着老王,挠挠头,这次是他有点不解了。老王感谢地说:“你是不好意思居功,我知道最大的原因是你的面子,老谢每年要从你的出版社进货几百万元,他不想得罪你,并想平时有什么事能得到你的帮助。再说有你做担保,他还会怕什么呢?别的都不说了,我只有好好地将书店做好,才对得起你的一片心啊!”
老张心得
谁占有资源,谁把握资源,谁就能从市场中胜出。资源可以是你祖上留下的遗产,可以是你的技能,甚至是你的长相、你的亲成朋友关系。将这些资源利用好,并和某个领城的商业规律结合起来,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普通的人能做到资源间的加法收益,而高手能做到资源间的乘法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