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效应——让对方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人们习惯于接受命令。
※顺从比对抗来得简捷快速。
(一)作者就是我们……
有两位结伴到深圳求职的研究生同时相中了一家摄影广告公司。当他们找到公司总经理的时候,才知道已经有两位大学生被内定聘用了。这个时候,其中的一位研究生拿出一沓彩色风景照片,对那位总经理说:“看完这组照片,您一定会认为摄影技术不错,起码达到了摄影的一般要求,假如再稍加提高的话,一定会深受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那位总经理看完后赞同地点了点头:“说实话, 这些作品的摄影技术还是不错的,我看假如你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倒是可以考虑聘用你们。”听完经理的话后,那位研究生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老板这样看重这些作品,那么,我就不谦虚了,其实这些作品的作者就是我们。”老板惊愕了,决定聘用他们。
(二)“我排在第9位”……
在广告信息栏里,有一位毕业生看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可是当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去面试时,在他前面已有8位毕业生了。他很想得到这份工作,于是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张纸条,然后请秘书小姐马上交给经理。
经理看后大笑起来,纸条的内容是这样的:“经理先生您好, 我也是一个面试者,我排在第9位,在您没有看到我之前,请不要作决定。”最后,这位面试者终于如愿以偿。
在别人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地让他做一件并不困难的事,他会很容易服从,这叫“服从效应”,也叫“下意识服从效应”或“出其不意效应”。出其不意效应表明在别人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采取秘密、快速、大胆的行动,就很容易达到目的。
有人在地铁车厢里做了这样的实验:①一位站着的乘客突然但又是彬彬有礼地对一位坐着的乘客说:“对不起,你的座位能让给我吗?”那位坐着的乘客很有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让座。②悄悄地、缓和地对坐着的乘客说:“喂,那位先生想让你给他让个座。”他一看那先生年纪不大,就可能不予理睬。对比之下,①比②的让座率高2倍。实验证明: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受“突然袭击”的乘客的让座服从率高达56%;而提前通知时,让座服从率仅为28%。
小王和女朋友闹别扭,每次小王给女朋友打电话约见面时,女朋友总是委婉地拒绝小王。小王无奈,决定等过一段时间再和她联系。
一个月后,小王把电话打过去了,一开口不是问“最近可好”之类的寒暄语,而是直接说他在某某地方,叫她赶紧过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邀请,女朋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说要见面。因为平常小王总是会先寒暄几句,再问有没有时间,而她则总是说没有时间,不是有衣服要洗就是有活动要参加,所以每次小王都没能把她约出来。而这一次,她来不及多想就答应了,虽然她还有一大堆衣服没洗,但这不重要,衣服可以明天再洗,而他却已经在某地等候——好像自己不去都不行。
小王用了很聪明的一招,他事先通过女朋友的同事知道那天晚上她在家,没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所以,他不说任何寒暄的话而直接说出他已经在某地等她,把女朋友打了个“揩手不及”——容不得她有更多的思考过程。小王也终于达到目的,和女朋友见了面。
出其不意效应的心理成因是什么呢?
第一是突然地让被试者做某件事,被试者无心理准备,不知有什么情况,按生活习惯与常识,为确保不出事故,达到自身安全,会不假思索地“就范”。
第二是人们习惯于接受命令。人们从小便学会按命令做操、游戏,习惯了对命令者的顺从。
第三是顺从比对抗来得简捷快速。你若对抗,就要有个思考过程,而在突如其来的命令面前,你根本没有思考与推理的时间,顺从是最容易产生的。
实际运用
★出奇方能制胜。
★突然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会来不及思考,这时候也更容易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