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效应——尽信权威不如无权威
※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权威的害处……
在2005年1月1日这一天,全球开始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但是,伴随着自由化而来的却是欧盟国家与美国等对华纺织品贸易的一次次设限和动辄引咎,他们专门针对中国提出“WTO 特别保护条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许多纺织企业一时间都被这种始料不及的打击砸晕了,货物的大量积压使得它们遭遇了如同海啸一般的灾难。其中的浙江某纺织集团是一个经过几十年发展的大型纺织集团公司,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它已拥有上千名职工,年营业额达到了1.2亿元。然而在经过纺织品贸易打击后,仅仅是因为银行要收回400万元贷款就让这家多年的老牌企业彻底倒下。
实际上,与其说是欧盟与美国的设限和“特保”坑害了诸多的中国纺织企业,还不如说是“权威”暗示把它们推到了今天的艰难处境上。在“中国入世和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后,中国将会成为此次条款最大的受惠国”的“权威”暗示之下,人们都在理论上认为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纺织品将在欧美市场畅行无阻,于是,几乎所有的中国纺织企业都在无所顾忌地扩充规模。但是,它们显然忘记了要进一步去分析问题:因为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将会成为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最大受惠国,所以,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中国,这样一来,中国成为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必然的。
权威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么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且能让人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教师,说这位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昧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权威效应为什么可以存在呢?
首先是由于人们的“安全心理”,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增加正确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的“赞许心理",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在辩论时我们也经常引用权威人物的话作为论据,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权威效应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人常常会迷失自我,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已行动的参照。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因为权威暗示效应的影响而做出倾向于权威的错误判断。而我们要知道的是,权威虽然在某一领域里获得了超于常人的知识或成就,但也不总是完全正确的。人们应当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判断。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里,一个企业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途径,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走不出权威效应,即使不被“权威”所误,也只能跟在“权威”后面捡一些残羹剩饭。
在企业中,领导也可利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肯定是企业的权威或者为企业培养了一个权威,然后利用权威暗示效应进行领导。当然, 首先必须对权威有一个全面深层的理解,才能正确地树立权威,才能让权威保持得更加长久。
权威之所以是权威,在于权威在某一方面有着强势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但权威不是“上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面对权威,我们可以尊敬,可以看重,但必须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分析和辨别,否则,就会在权威“暗示”下彻底丧失自我,失去自主。
实际运用
★可以总结“权威”们成功的经验。
★在权威面前应该保持冷静,把权威作为一个参考。